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琼 《福建茶叶》2016,(9):340-341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艺术美学之中,其核心是独特的平面设计,日本茶道对日本平面设计闻名于世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日本茶道的特点、日本茶道的历史变迁以及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浅析日本茶文化对日本平面设计的影响,同时也对日本茶道的平面设计之美进行初步的研究,最后借鉴日本茶道文化的平面设计的特点,对我国传统文化、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其在引入日本后,又结合本土文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一样是饮茶程序中所应遵循的礼仪以及所应遵守的规则。本文在论述了日本茶道的相关内容后,又对日本平面设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透过日本茶道视野对其平面设计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日本的茶道现如今也可以被称之为艺术的存在,茶道与日本的禅宗还有插画等诸多艺术,在日本的发展中与其本土的发展文化历程高度结合,从而表现出日本的独特文化魅力所在。日本的语言文学也同样是日本的代表性文化之一,相较于茶道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基于日本的茶文化影响发展背景之下,从茶道以及日语的文化语言表达,对两者的具体发展历程进行了解,之后分析如何将两者融会贯通,共同促进日本的茶文化以及日语翻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卢仙阁 《福建茶叶》2016,(5):344-345
日本茶道逐渐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茶道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精神追求。日本茶道是日本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日本茶道是茶文化的反映。日本茶道文化与社会其他方面结合较为紧密,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较为深刻,值得人们加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定义和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涵、禅学内涵和礼仪内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给茶道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日本茶道可以堪称是一种艺术,它与日本的禅宗文化、插花艺术以及日本的和歌等等日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表现出自身独特的日本文化的魅力。日本语言文学同样也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与日本茶道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本文则拟从日本茶道和日语语言文学出发,分别了解两者各自的发展过程,然后浅谈两者的相互融合,以及在融合后给日本本土的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讨论两者在受到对方影响之后自身发展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日本茶道文化源中国茶文化,自唐代传入日本后,中国茶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断与日本文化相融合,并最终发展成为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体系,对日本人日常生活、道德修养与精神追求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本文选取日本茶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日本茶道起源与发展,进而围绕"和敬清寂"四个字分析日本茶道精神内涵,最终分析其在日本茶景观的体现与表达,旨在从内容与形式方面清晰、透彻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与审美特征,从侧面道出其与中国茶道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日本的茶道也是起源于中国。日本茶道文化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特色十分鲜明。作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日本茶道文化已经有超过五百年的历史,还表现了美学、文学、设计等方面的事物,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是研究日本茶道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最早发现了茶叶的优良功效,并最早在饮茶过程中产生了茶文化。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领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茶文化也在较早的时候就传入了日本。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日本逐渐形成了基于中国茶文化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对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加科学地找到两国茶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中日文化的深层次交流互鉴,也有助于中华传统茶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实现继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文化展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且其中所体现的精神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在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日本的茶道可以简称为"茶汤道礼",开展茶道活动,无论是对于人们的物质追求还是人们的精神追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茶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就从日本茶道出发,以此为围绕点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茶道又作为日本本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以其严谨的态度,宜人的环境,淡雅的氛围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日本茶道的盛行对于日本的本土文化存在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对于民族整体的气质也有着很大的改善作用,本文拟从日本茶道出发,浅谈日本茶道在日本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地位,和日本茶道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充分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分析在茶道影响作用下的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茶"一词所包涵的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南宋初年时茶由中国传入日本,并结合日本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详细分析了中国茶韵与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背景差异、发展前途差异及精神差异,有利于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进一步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茶道与花道的发展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日本茶道与花道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日本茶道和花道在发展渊源、发展轨迹、文化内涵、风格特点方面体现出关联性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挖掘日本茶道与花道之间的关联性为出发点,从日本茶道与花道的起源、思想内涵、用具特点和交叉融合四个方面,对日本茶道与花道文化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霞 《福建茶叶》2016,(3):259-260
茶道文化是一种源于我国唐代时的饮茶风俗,后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至今日本已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成熟的茶道文化精神。茶道文化精髓也深入到日本社会文化中,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由此指出茶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日本茶道的文化魅力,对日本茶道的文化环境营造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但是日本茶道在自己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结合日本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通过日本茶道文化在日语二外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分析,让我们更加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茶道文化形式、茶叶制作以及茶道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等方面的不同,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激发和促进二外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日本茶道文化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日本茶道中依旧保存了很多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同时也兼具了自己的特色,日本茶道与日本语言文学之间的融合对日本茶道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研究日本茶道的同时,研究其对于日本语言文学的影响,能够更好的了解日本茶道的形式内涵,本文就以比日本茶道与日本语言文学的融合进行几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图雅 《福建茶叶》2016,(8):377-378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茶文化的繁荣和普及,中国与其他国家茶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加密切。从亚洲茶文化的发展来看,日本茶道受到中国茶道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与中国茶道相似,都蕴含了宗教、伦理、道德以及绘画等综合文化内容,不管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都具有促进社会和谐,远离浮躁,促进茶文化长久发展的功能。本文针对日本文化中的茶道文化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沈雯 《福建茶叶》2016,(10):323-324
日本的茶道文化源远流长,其取自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并融合了本土特色,最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阐述。日本的茶道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其体现出独特的等级观念以及禅文化,因此被世人所赞扬。除此之外,茶道文化还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观。本文主要对上述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证,以便广大读者更为全面而深入地从茶道中了解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8.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历经漫长发展,其保留了中国茶道文化的优秀思想,同时也融入了诸多现代发展元素。日本茶道文化对日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二者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日本特色文化体系的形成。本文立足日本茶道文化,就其与日语语言文学的融合加以探讨,以期从另一视角探讨日语语言文学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由茶发展形成的茶文化对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当属日本的茶道文化以及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日本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经过数代人的改良,形成目前举世闻名的茶道文化,本文拟从日本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及发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中国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状况,从而探究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比较,并且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中日茶文化体系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化与我国文化体系中有很多一致性的内容,茶文化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理念之一。基于茶道体系的具体内涵了解日本文化,不仅为我们认知日本文化提供了全新视角,同时也为整个茶道体系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拟从日本茶道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入手,结合日本文化中茶道的相应影响,进而从茶道探究日本文化的审美内涵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