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广东省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及特点,并对资源的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资源丰富,区系典型,具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相结合的优势和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及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
开展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特点,于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选取12条样线开展调查,每条样线至少重复3次.结果表明:该次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共监测到两栖动物31种,隶属于2目8科12属;其中包括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种,为虎纹蛙、香港湍...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群落的物种组成、属的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400 m2的主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71种,隶属于32科45属,以茜草科(Rubiaceae)、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为优势科,以大节竹(Indosasa crassilfora)、吊皮锥和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为优势种,吊皮锥种群均为中树或大树,林下缺乏幼苗小苗;在其他12个副样方中均未见到吊皮锥个体,反映了吊皮锥种群为衰退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吊皮锥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群落的物种组成、属的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400 m2的主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71种,隶属于32科45属,以茜草科(Rubiaceae)、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为优势科,以大节竹(Indosasa crassiflora)、吊皮锥和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为优势种,吊皮锥种群均为中树或大树,林下缺乏幼苗小苗;在其他12个副样方中均未见到吊皮锥个体,反映了吊皮锥种群为衰退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吊皮锥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野生动、植物种类.从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自然性方面对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进行了评价,认为保护区内谭清苏铁种群数量大,科研价值高;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特有种和模式种较多;保护区地理位置重要而特殊,面积适宜,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保护区外,植物种群受到的负面影响因素很多,森林破碎化、人为砍伐、火烧等人为干扰都会影响濒危植物种群的生存、生长与发育,为了定量探索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本文以濒危植物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例,采用样方法对昌江县自然保护区内和自然保护区外开展青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进而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面对青梅种群的种群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自然保护区内外,青梅种群为集群分布,但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集群程度更强,不利于其种群的扩散;2)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的幼苗、幼树很少,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衰退型,而自然保护区内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3)在自然保护区外,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接近DeeveyⅠ型;在自然保护区内,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开始时接近DeeveyⅢ型;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海南较多的保护物种与青梅的生态学特性类似,多为濒危物种,需要连续性、少人为干扰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对保护濒危植物种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野生种子植物1021种(含亚种),隶属133科513属;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泛热带分布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58%,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共有344属,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71.07%;中国特有属7属(占1.45%);该保护区与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南岭自然保护区、梅县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和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互为近缘区系,其中与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滇南苏铁(Cycas diannanensis)是云南特有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样方法对滇南苏铁种群及其所在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与森林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中林下植物主要伴生种与其群落物种的组成极具相关性,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郁闭度整体为0.6以下的次生林是滇南苏铁生长的主要生境,共分布有61科127属196种维管束植物,滇南苏铁种群密度为0.23/m2;受不同森林郁闭度以及种间关系影响,滇南苏铁种群在Ⅰ~Ⅵ龄级整体表现出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其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II型;滇南苏铁种群呈聚集分布,各指标中k值随着森林郁闭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说明其种群密度受森林郁闭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取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植物资源现状展开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轿子山共有保护植物35种,新增发现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云南梧桐、箭叶大油芒和西藏杓兰;珍稀濒危植物喜马拉雅红豆杉从原有7株增至13株;攀枝花苏铁的种群数量通过人工扩繁和野外监测进一步增加,其他保护植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各管理部门有效配合、适时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的苏铁保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是以保护攀枝花苏铁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因其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务院于1996年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358.3公顷,有原始野生攀枝花苏铁234776株。苏铁类植物是珍稀濒危物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名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苏铁植物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被植物界称为“活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和种子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