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以福建省建瓯市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及叶片形态、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生长与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锥栗农家品种的变异丰富, 选择潜力较大;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利于开展表型性状的联合选择。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91%~64.29%,平均变异系数为27.32%,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苞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828。各个性状的重复力较高,平均为0.805。对17个锥栗农家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标准化排序,排名前3位的是乌榛、油榛和处暑红;按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及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排序,处暑红、乌榛、大尖嘴表现优良。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17个农家品种分为4大类,第Ⅰ类:处暑红;第Ⅱ类:油榛;第Ⅲ类:大苞榛、铁锥、大尖嘴、红仔榛;第Ⅳ类:黄榛、白露仔、小尖嘴、牛角仔(晚熟)、双峰子、牛角仔(中熟)、中尖嘴、油桐仔、乌榛、乌壳长芒、欧宁仔。研究结果为选育高产优质锥栗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256对中筛选出的10对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引物组合对福建省建瓯市的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200个条带,多态性带数(NPB)183个,占总条带数的91.5%,引物组合em2me8和em5me9的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均为100%;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08 2~0.797 8,平均为0.653 0,大尖嘴(DJZ)和中尖嘴(ZJZ)的亲缘关系最近,DJZ与双峰子(SFZ)的亲缘关系最远。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5 7时,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可分为3大类:第I类包括3个农家品种,为处暑红(CSH)、SFZ、乌壳长芒(WKCM);第II类包括11个农家品种,为大苞榛(DBZ)、牛角仔(晚熟)(NJZWS)、乌榛(WZ)、铁锥(TZ)、牛角仔(中熟)(NJZZS)、欧宁仔(ONZ)、红仔榛(HZZ)、黄榛(HZ)、油桐仔(YTZ)、白露仔(BLZ)和油榛(YZ);第III类包括3个农家品种,为DJZ、ZJZ和小尖嘴(XJZ)。引物组合em2me8构建了锥栗农家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锥栗杂交育种和遗传作图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锥栗果实的生物学性状与其活性成分的相关性,扩展其药用价值并完善其质量控制。[方法]测定了12个锥栗无性系坚果的纵横径比、种皮厚度、鲜出仁率3个生物学性状和总黄酮、总酚2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对测定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表明,12个无性系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均值分别为1 412.83μg/g和580.26μg/g,不同无性系间总黄酮含量差为4.18倍,总酚含量差为3.33倍,差异明显。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果实的纵横径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作二维点聚图分析,可将参试无性系分为4种类型,其中S6、S8、S9、S10、S125个无性系所在的第(1)类型黄酮含量平均为2 026.698μg/g,总酚含量平均值为727.954μg/g,可作为保健型锥栗选育的育种材料,而果实纵横径比可作为初步筛选的依据。[结论]研究可为保健型锥栗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锥栗种内表型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福建、浙江、湖南等地67个锥栗种质的41个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和植物学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观测,分析了坚果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锥栗种内变异丰富,各项性状指标差异大,特别是在栗苞、坚果大小,连续结果能力,雌雄花比,坚果蛋白质、可溶性糖、粗脂肪、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等营养成分及贮藏性等指标上,高低间可相差2~4倍,坚果的风味品质上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来源于浙江庆元的21个优选锥栗无性系的坚果营养物质含量分析表明:锥栗坚果中主要营养成分在无性系间都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营养成分表现出较高的重复力,其大小表现为可溶性糖>粗脂肪>游离氨基酸>直链淀粉>淀粉>粗蛋白;锥栗不同营养品质对环境的影响较迟钝,无性系的基因型对锥栗坚果的营养品质成分含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锥栗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主成份回归分析对锥栗16个无性系的丰产性,稳产性,速生性,抗性以及果实大小等性状,进行了定量的综合评价,对无性系各性状的观测数据作线性正交交换,使它们转变为一组互不相关性的特征性状,彼此独立地参入综合评价,提高了综合选择的准确性,筛选出了综合性状优秀的I类无性系C-09,其平均单株产量达5.90kg,选出了性状优良的Ⅱ类无性系C-07,C-06,C-10,其平均单株产量4.72kg,优选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建瓯龙村乡锥栗农家品种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调查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栽培的锥栗品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适应性、生长、结实、产量等性状,筛选出麦塞仔、白露仔、嫁接毛榛等优良主栽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8.
锥栗主要品种雄花序及花粉的若干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8年生的锥栗结果枝基部雄花序为试验材料,观察了5个主要锥栗品种的雄花离及其花粉粒的若干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是然花序长度不同,但花序的总花簇数较接近,不同品种花粉粒不仅大小,形状各异,而且花粉管长也不一样,以白露仔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粉贮藏时间和贮藏条件对花粉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室温贮藏以干燥,遮光条件为佳,贮藏5d的花粉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西省12个主栽油茶品种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并综合评价品种的优劣程度,对其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变异程度,平均变异系数达17.57%,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纵径变异系数最小;参试性状重复力均大于0.5,属于高重复力性状,品种间差异主要受遗传差异影响;参试性状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长林4、赣84-8果实经济性状较优,长林3单株产量显著较高;长林40生长较为高大。聚类分析结果将12个品种分4个大类,综合排序最优的为长林4、长林53和赣83-4,综合排名较优的有赣84-8、赣84-3和赣无1,赣兴48综合排名最差。所调查油茶品种的生长性状和果实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赣无系列19个油茶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地径、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面积等8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无系列19个油茶品系间与品系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叶片性状重复力高于树体性状,各性状重复力依次为叶宽(0.95)、叶面积(0.95)、叶长(0.93)、叶长宽比(0.88)、东西冠幅(0.85)、南北冠幅(0.83)、株高(0.69)和地径(0.56);各生长性状变异系数依次为东西冠幅(26.84%)、南北冠幅(26.81%)、叶面积(15.50%)、叶长宽比(15.49%)、地径(12.56%)、株高(11.03%)、叶宽(10.69%)及叶长(7.12%);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赣无11、赣无1、赣无2和赣8四个品系多项生长性状与其他品系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对19个油茶品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赣无11、赣无1、赣无16、赣8、赣无2以及赣447品系相对较优,赣无15、赣190、赣抚20和赣石84-3品系次之;通过聚类分析将这19个油茶品系分为5个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综合来看,所调查油茶品系的生长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锥栗采穗圃无性系测定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施丹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4):528-532
对结实期内锥栗无性系测定林进行观察 ,经统计分析表明 ,调查性状无性系间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高产无性系是低产无性系产量的 11倍 ;用坐标法对锥栗无性系的丰产特性进行划分 ,从中筛选极高产的 4 0、19、2 4、36、33、14号无性系和高产的 38、2 7、4 5、2 5、17、18、2 3、5 8、30、2 6号无性系。对锥栗 15个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估算 ,表明在产量差异中 ,遗传性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 ,从优树无性系中进行“优中选优”能产生显著效果 ,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锥栗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26年生白露仔锥栗为试材,研究了温度、生长调节剂、硼酸等因子对锥栗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35℃温度条件最适于锥栗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且低温有利于锥栗花粉的贮藏;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对锥栗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均有促进作用,50mg/L的GA3对花粉萌发效果最好;0.1%~0.5%硼酸(H3BO3)可促进白露仔花粉萌发。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不同水平的多效唑(PP333)、稀土(XT)、高乐(GL)组合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调节锥栗Castanea henryi营养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枝条的粗度、长度、节数和节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叶片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具有显著差异;对营养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叶面喷施PP333,经济而有效的生长调节处理应为PP3334.95 g.L-1 XT 2.64 mL.L-1 GL 1.00 g.L-1 比久(B9)2.00 g.L-1 硼砂(PS)2.00 g.L-1。表3参18 相似文献
16.
以锥栗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法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pH对锥栗淀粉糊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锥栗淀粉糊在贮藏温度4℃时易回生,1 d后的淀粉糊回生率已达9.76%;pH为5和7时,锥栗淀粉糊易回生,pH为3和9时锥栗淀粉糊回生延缓。 相似文献
17.
应用8种化学农药对福建锥栗溃疡病进行化学防治,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后,锥栗溃疡病病斑抑制率、病斑愈合率和绝对防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中,25%溃疡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的绝对防治率较好,分别达到869.6%、633.4%和385.3%。8种药剂的3种浓度中,8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建瓯市20块锥栗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l a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锥栗林中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09种,它们分别隶属于2纲17目100科,其中林冠层有94科176种,下木层有89科177种。林冠层与下木层节肢动物类群的目、科、物种的数量较相近,但个体数量分布特征、各目优势集中性、类群多样性、各功能集团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林冠层类群以同翅目、链蚧科的个体数为最多,下木层类群以双翅目、大蚊科的个体数为最多。从各功能集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来看,林冠层以蜘蛛类集团为最高,下木层以植食性集团为最高。下木层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比林冠层类群高,优势集中性则比林冠层类群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