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究珍稀植物红椿天然种群濒危机制,在黄荆山红椿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2个20 m×20 m样方进行调查,划分了红椿龄级结构,分析了种群龄级数量动态指数,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结果表明:12个种群均为增长型种群;2T1种群第5龄级dx达到峰值,消失率Kx最大;T2种群dx峰值在第6龄级,消失率Kx最大;2个种群Ex最大值均在第1龄级,随龄级递增逐渐下降;3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表明各龄级具有相同的死亡率。红椿种群的龄级结构特征与其强阳性特征和竞争密切相关人为"正向干扰"可以促进红椿天然群落的更新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谷城县天然红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红椿种群的分布格局,通过野外调查,采用样方法,运用7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两个样地的乔灌草多样性,并对各多样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运用7种不同分布格局指数,对不同红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灌木和乔木层香农指数差异显著;乔灌草层各样性指数间相关性较高;不同样地种群分别为集群分布和泊松分布。人为干扰造成群落不同样地草灌乔多样性下降,种群分布格局变化;天然红椿种群呈泊松分布,人为干扰下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3.
红椿(Toona ciliata)与思茅红椿(Toona ciliata var.henryi)同属于香椿属植物,思茅红椿为红椿的一种变种。红椿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而思茅红椿为非保护树种,在识别与鉴定两种木材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植物学分类提供一定依据。两者具亲缘关系,在木材解剖构造上具一定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两者差异性可区分两种木材,由此可对两种树种作出区别。在宏观上两者差异体现在材色、年轮宽度、薄壁组织类型不一;微观构造上,两者的轴向薄壁组织类型、晶簇及晶体个数及木射线高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湖北黄龙山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生存现状和数量动态趋势,为保护金钱松种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及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径级数量与动态变化;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龄级(第Ⅳ~Ⅵ径级)个体占总株数的82.54%;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为23.16%,■为2.89%,种群为增长型,但对外界随机干扰非常敏感。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种群呈全期递减、中期较稳和后期衰退的特征。随径级增加,种群未来整体数量减少,不同径级个体数减少。黄龙山金钱松天然种群幼龄个体缺乏,中龄后期面临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增大。为维持种群的更新与发展,需进行人工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湖北红椿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回顾湖北红椿的研究与发展概况,总结了湖北野生红椿种质资源分布现状、野生资源育种评价、引种栽培、种群生态学研究等方面成果,建议加强资源保护、育种和栽培研究,为推动湖北省野生珍贵树种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湖北恩施种源红椿不同家系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给湖北乡土树种红椿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湖北恩施的6个红椿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1年生实生苗木进行了生长量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红椿家系间当年生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表现较好的是红椿2和3号家系.本研究取得的苗期生长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恩施红椿种源在武汉地区的适应性,可为今后武汉周边地区发展利用红椿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7.
红椿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椿优株带芽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75%酒精30 s+0.1%升汞(Hg Cl2)8 min为红椿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方案。4~5月份是红椿茎段采集的最适合季节,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最适增殖配方为MS+6-BA 3.0 mg/L+KT 0.2 mg/L+NAA 0.5 mg/L;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 1.0 mg/L。  相似文献   

8.
红椿天然林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1):111-114
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广西自治区红椿资源的基础上,确定隆林县、西林县、田林县为广西红椿天然林集中分布区域,开展优树选择。先根据质量标准进行粗选,后采用对比木(平均木)法,依照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比平均木高25%、15%、100%的标准,在隆林县、西林县和田林县各选出2株优树;并以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比平均木高15%、10%、50%的标准,选出6株候选优树,分别是隆林县4株、西林县和田林县各1株。  相似文献   

9.
红椿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红椿(T.ciliate)的生物生态特性、种子采集、容器育苗、苗期病虫害防治、造林、抚育及利用.  相似文献   

10.
红椿人工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椿是速生的珍贵用材树种,在四川已规模化栽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红椿人工造林初植密度和10 a生林分间伐对林分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红椿造林后3 a内,初植密度对林分生长影响不显著;10 a生红椿人工林间伐后保留密度以1 6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红椿(Toona ciliata Roem.)是重要的乡土用材树种,开展纤维和力学性能研究对实木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江西萍乡和云南景谷5个不同林龄的木段为研究材料,开展纤维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试性状年度变异趋势不同;近髓心纤维长度最大的为12.5年生,过渡区、近树皮区和平均值纤维长度总体上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纤维宽度随林龄变化趋势不明显;近髓心区和平均值壁厚随林龄增加而递增,15年生后出现下降;过渡区和近树皮区随林龄增加而递增;端面硬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加,15年生出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弦面硬度趋势不明显,径面硬度随林龄增加而递增;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压强度随林龄增加而递增,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无明显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2.
毛红椿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在我国的7个毛红椿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群体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变异;毛红椿群体的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6.1,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00 6;毛红椿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185 4,在FST值的基础上估算毛红椿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1.098 3.采用平均距离方法(UPGMA)对7个群体进行了聚类,对各群体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显著相关.分析了毛红椿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红椿和毛红椿是珍贵保护用材树种。红椿在我国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从红椿和毛红椿的种苗繁育,营养特征与施肥技术、造林设计、用材和相关运用、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综述红椿和毛红椿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利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香椿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椿 ( Toona sinensis Roem)系楝科香椿属 ,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 ,幼芽、嫩叶有多种营养物质 ,是一种别具风味的蔬菜 ,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芽、根、皮及果均可入药 ;茎皮纤维可制绳索。香椿树冠庞大 ,树干端直 ,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 ,也可作行道树及“四旁”绿化树种。1 林学特性香椿是暖温带树种 ,耐寒性较差 ,适宜在年平均气温 1 0℃ ,极端最低气温 - 2 5℃以下的地区栽植 ;耐旱性较差 ,较耐水湿 ;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 ,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 ,酸性、中性及微碱性 ( p H5.5~ 8.0 )土壤均能生长 ;喜光树种 …  相似文献   

15.
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解决优质家具材树种红椿苗木快繁的问题,开展了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穗条扦插生根率变幅为47.4% ~91.5%,TC01、TC04和TC08这3个无性系扦插生根率最高,无性系间的生根率有极显著差异;穗条带2片叶可显著提高穗条的生根率;不同浓度GGR对穗条生根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Chowdhury R  Hasan CM  Rashid MA 《Fitoterapia》2003,74(1-2):155-158
The extracts of two Bangladeshi medicinal plants, Toona ciliata (stem bark) and Amoora rohituka (stem bark), along with siderin, a major coumarin from T. ciliata,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e extracts also demonstrated mild antifungal effect.  相似文献   

17.
毛红椿资源保护和培育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红椿为珍贵速生用材树种,199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目前面临天然分布区逐渐缩小,成片林分分布稀少,数量日益减少,濒危状况严峻的局面。本文总括了毛红椿生物学特性、自然分布规律以及物种保护和人工培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当前毛红椿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现状、物种保护、育种和人工林培育等问题,阐述了今后研究重点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