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对建立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的闽楠10个种源41个家系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生长性状持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5 a林龄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8.7 m、11.6 cm、0.051268 m^(3)和2.2 m,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631、0.8226、0.8991和0.7340。以单株立木材积为选择指标,复选出Np607等8个速生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10.2 m、14.4 cm、0.085598 m^(3)和3.0 m,遗传增益分别为14.88%、19.86%、60.21%和23.35%。这些优良家系具有较高稳定性,可作为闽楠良种造林和育种材料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闽楠6种不同规格容器苗营造的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当年的幼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苗龄和规格的闽楠容器苗造林,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对造林当年地径和树高的影响极显著;其地径和树高随着时间的推迟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3 a的Ⅰ级容器苗造林后地径和树高均高于同苗龄Ⅱ级苗。3 aⅠ级苗的当年地径生长量最大,达5.86 mm,1 aⅡ级苗的地径增长倍数最高,高出原地径1.48倍;树高生长量、增长倍数均以1 aⅡ级苗为最高,达20.15 cm,高出原树高0.77倍。结合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进行综合评分,3 aⅠ级苗造林的综合评分最高,达0.7658;2 aⅠ级苗次之,得分为0.5905。因此,从生长指标方面分析,Ⅰ级苗造林效果普遍优于Ⅱ级苗,选用3 a闽楠容器苗中苗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或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地径、地下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观测性状与无霜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种源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类,其中广西、贵州种源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显示:闽楠各种源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隔离导致幼苗的生长性状变异丰富,西南地区种源普遍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闽北山地不同坡位上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影响,31年生闽楠人工林的平均去皮胸径为下坡位(19.3cm)大于上坡位(15.3cm)。上坡位树高18.1m,下坡位13.8m,上坡位单株去皮材积0.167m^3,下坡位的单株去皮材积0.196m^3。整个生长过程中,下坡位的材积总生长量均大于上坡位,1~18年为材积生长率较快下降阶段,19~31年为缓慢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15年生的21个地理种源闽楠试验林的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闽楠不同地理种源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受到极强遗传力控制。以15年生单株材积为指标,选出福建永安、明溪沙溪、福建尤溪、江西泰和、江西宜丰等5个优良地理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值分别为8. 68 m、8. 16 cm和0. 026 5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 20%、58. 11%和170. 45%。这些优良种源可选择用于闽楠珍贵用材林造林。 相似文献
7.
8.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苍子幼林的树高和地径性状进行测定和多点联合分析,并采用AMMI模型对山苍子各家系的生长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效应上均达到显著(0. 01 P0. 05)或极显著(P 0. 01)水平,地径的家系和地点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0. 01 P 0. 05); 3个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表型变异系数为20. 98%~29. 27%,遗传变异系数为0. 62%~20. 35%,其中,地径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普遍大于树高;树高的家系遗传力为0. 003~0. 578,地径的家系遗传力为0. 455~ 0. 806。(2)综合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得出:家系JY2和GX4地径表现较好且稳定性较高。[结论]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家系水平上,树高受低等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地径受中等到高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各家系在福建清流试点生长表现最好,湖北京山试点居次,重庆万州试点最差,其中家系JY2和GX4在3个试验点地径均表现较好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试验设置氮素用量分别为0、50、100、200mg/株,共计4个处理,研究氮素对闽楠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为闽楠的育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00mg/株处理下,闽楠的苗高、地径和叶面积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10.20%、55.98%、530.99%。生物量也表现为100mg/株处理最好,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0.38g和1.54g。根冠比则随着供氮量的增加而减少。闽楠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与生长表现一致,也表现为100mg/株处理下闽楠幼苗叶绿素a、b及总量最大。综合闽楠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结果,最适合闽楠幼苗温室培育的氮素用量为100mg/株。 相似文献
11.
闽楠不同家系生长性状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林业科技》2016,(1)
对采自江西、福建、贵州、湖南、湖北5省31个闽楠家系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和苗期观测,结果表明:湖北2号的苗高最高,达23.77cm,比平均值高出17.61%;贵优4号的地径最高,达0.280cm,比平均值高出15.44%;江西3号的根体积最大,达2.65mL,比平均值高出76.50%;湖南12号的根鲜重最高,达2.43g,比平均值高出53.17%;湖北2号的地上鲜重最高,达4.50g,比平均值高出70.41%。31个闽楠家系的苗高、地径、根体积、根鲜重、地上鲜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体积与根鲜重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0.99;苗高与地上鲜重的相关性次之,为0.6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选出五者兼备的优良家系如下:江西3号、湖南12号、ZH10号、ZH9号、ZH6号,其得分依次为5.1965、4.2651、3.4651、3.1147、1.8288。 相似文献
12.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幅、苗高、枝下高、单株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和平均根幅均最大,依次为11.60 mm、61.33 cm、115.56 cm、32.42 cm、1269.13 cm、376.75 cm^2、9.32 cm^3、47.50 cm、48.42 cm;3种造林方式下闽楠单株根总长度均在根系直径0 mm4.5 mm、0.5 mm-2的林下套种方式最适合闽楠生长。 相似文献
13.
对闽楠种子进行不同贮藏时间、不同培养条件的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闽楠种子优良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新采集的种子优良度最高,达94.33%。在贮藏时间相同条件下,恒温培养箱培养的闽楠种子发芽率普遍高于室外大棚,沙培和轻基质恒温培养的平均发芽率分别高出室外大棚培养的2.76%、6.77%。恒温培养的闽楠种子发芽率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室外大棚培养的种子发芽率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闽楠种子存在多胚现象,种胚数最大为三,种子单、多胚出现的频率规律为:单胚比率>双胚比率>三胚比率。单胚比率在58.00%~72.00%,双胚比率在8.67%~26.67%,三胚比率在0~1.00%。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恒温培养的种子发芽率(y)与闽楠种子的优良度(x1)、单胚比率(x2)、双胚比率(x3)的回归方程为:y沙培=-5.0325-0.0685x1+1.1365x2+1.1149x3,y轻基质=0.2370-0.0377x1+1.0359x2+1.0577x3,相关分析表明,种子的优良度、单胚比率、双胚比率与其轻基质的发芽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与沙培的发芽率具有显著相关,可通过测定闽楠种子优良度及观察其胚的形态来预测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4.
造林地类型对闽楠幼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闽楠在不同类型造林地的生长规律,以为闽楠的林下套种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外松近熟林下、杉木近熟林下和采伐迹地3种不同类型的造林地,以2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国外松近熟林下与杉木近熟林下套种的闽楠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高于采伐迹地的;国外松近熟林下与杉木近熟林下有利于闽楠树高和地径生长,在国外松近熟林下种植的闽楠树高和地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楠木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BIB)设计,对楠木与杉木、火力楠、马尾松等树种进行混交试验,观察楠木幼树在不同混交林分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楠木在与马尾松混交林分中的长势较好,短期收益亦高,明显优于其它混交类型,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施肥对楠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全光条件下进行楠木不同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追施不同肥料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不同肥料处理对楠木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株行距10 cm×10 cm的播种密度结合苗期追施速效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单位面积的合格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4种药剂浸种对闽楠(Phoebe bournei)种子进行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浸种可以促使闽楠种子提前萌发,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萘乙酸(NAA)浸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93.33%、31.67%、2.59,其次为KH2PO4(83.33%、30.00%、2.39);萘乙酸和KH2PO4处理的胚根(均为4.3 cm)和胚芽(均为1.5 cm)长度最长,显著高于对照(胚根3.3 cm,胚芽1.1 cm)(P<0.05).研究表明萘乙酸和KH2PO4不仅能促进闽楠种子萌发,对闽楠芽苗的生长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