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2~3 a生北海道黄杨健壮枝条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不同枝条部位、不同浓度生根剂对北海道黄杨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采用中上部枝条,用草炭作基质,150 mg/L的生根剂处理,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适应性及其扦插繁育技术,引进优良苗木,经6年观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适应性强、抗寒抗旱抗病虫性较为明显,略胜于冬青、丝棉木以及小叶黄杨;由于扦插温度适宜,雨量充沛,生根快,管理时期短等优势,可在秋季进行嫩枝扦插扩繁苗木。  相似文献   

3.
丝棉木嫁接北海道黄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黎  李安宁 《北方园艺》2007,(3):136-138
利用丝棉木嫁接北海道黄杨,改变北海道黄杨在宁夏地区露地越冬易风干、抽干的现状,提高北海道生长量和增强抗寒、抗风干能力。采用同一砧木,嫁接时间不同、接穗采取部位不同,嫁接成活率、新梢生长量、茎粗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无分枝的接穗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均大于分枝接穗。  相似文献   

4.
以3年生北海道黄杨、胶州卫矛及其杂交子代为试材,研究了越冬期间3个黄杨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果糖、葡萄糖)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3个黄杨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均是降低-升高-降低,淀粉含量与之相反。杂交黄杨及其母本北海道黄杨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高于胶东卫矛;但在单糖含量中,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这在杂交黄杨中表现更加明显。北海道黄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3个黄杨品种抗寒生理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杂交黄杨抗寒性优于父母本,为以后的新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参考国内外有关北海道黄杨再生体系建立的相关文献,对北海道黄杨下胚轴、叶片、茎段、茎尖等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北海道黄杨再生苗分化及增殖、生根及移栽所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指出了为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应注意掌握外植体培养的激素种类、培养基成分及配比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宜昌黄杨的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宜昌黄杨嫩枝为材料,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研究不同扦插基质及不同激素处理对嫩枝扦插生根率和生根质量的影响,以探讨影响宜昌黄杨扦插成活的因素,为宜昌黄杨快速育苗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河沙为扦插基质可达最高生根率93.5%;以河沙为扦插基质,采用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其中ABT200mg/L和IBA200mg/L溶液均能达到较高的生根率(92.2%以上)和较短的生根时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河沙为基质,用ABT200mg/L溶液浸泡3h处理抽穗,能获得理想的生根率和良好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7.
分析小叶黄杨扦插繁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过试验总结小叶黄杨扦插繁殖所需自然条件及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北海道黄杨的茎尖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生长素浓度等因子对建立茎尖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茎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6-BA+0.5 mg/L+NAA 0.1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且在前10 d采用暗培养,之后采取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9.
五种冬季宿果植物抗寒性及电导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枝栒子、小叶栒子、北美海棠、美洲南蛇藤、北海道黄杨5种冬季宿果植物于冬季进行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各参试树种在整个冬季的电导率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春季与秋季电导率差值可反映出植物在冬季的受害情况;电导率波动反映出植物对低温受害的调节情况。北海道黄杨抗寒性较强,小叶栒子抗寒性差,平枝栒子、北美海棠、美洲南蛇藤抗寒性一般。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建立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以获得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基因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Agr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LBA4404菌株)介导法,研究影响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与否、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根癌农杆菌浓度OD600 = 0.6,侵染下胚轴40 min,再共培养3 d,有利于获得最高遗传转化效率。抗性植株经PCR和DNA-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北海道黄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黄杨,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性喜温暖半阴半阳湿润环境,耐修剪属于浅根系树种,如何突破常规繁殖,如土壤欠插,播种,压条,现将这项水器扦插技术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2.
以2a生小叶黄杨"爱密挺"扦插苗为试材,于冬前田间喷施及喷施+灌根,采用质膜透性-电导法测定小叶黄杨苗木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各浓度梯度在不同应用时期、不同施用方法对小叶黄杨苗木抗寒性的影响,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在绿化苗木上应用的最佳浓度、施用时期及方法,为提高小叶黄杨苗木抗寒性、扩大引种区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增强小叶黄杨抗寒性的最佳施用时期为灌冬水前20d,最佳浓度是100mg/L,最佳施用方法是喷施+灌根。  相似文献   

13.
北海道黄杨叶片应答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强  张睿鹂  冷平生  关雪莲 《园艺学报》2011,38(11):2169-2179
 采用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北海道黄杨叶片蛋白质对低温胁迫的应答反应。北海道黄杨植株在室外种植,从2008年10月—2009年2月每月提取叶片总蛋白。在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发现36个表达量显著差异蛋白点,其中通过质谱鉴定出19个蛋白质,包括已知的和新鉴定的低温胁迫相关蛋白质。这些鉴定出的蛋白质涉及多个生理过程,如能量与代谢、调控、防御应答等,同时这些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与生理生化变化模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花卉》2015,(13)
<正>中国红珍珠黄杨在青州繁育成功,现有成熟结果大树200余株,成活的小苗数千株。其由著名植物学家、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向其柏教授发现并命名,他认为是一个反季节、高观赏性的新品种。中国红珍珠黄杨是北海道黄杨的芽变品种,因其果似珍珠,红色如我国国旗而得名。经过几年的繁殖观察,发现它具有多种优良植物特征:靓丽无  相似文献   

15.
《花卉》2015,(14)
<正>中国红珍珠黄杨在青州繁育成功,现有成熟结果大树200余株,成活的小苗数千株。其由著名植物学家、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向其柏教授发现并命名,他认为是一个反季节、高观赏性的新品种。中国红珍珠黄杨是北海道黄杨的芽变品种,因其果似珍珠,红色如我国国旗而得名。经过几年的繁殖观察,发现它具有多种优良植物特征:靓丽无  相似文献   

16.
 利用焦锑酸钙沉淀和硝酸铅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以室温生长的北海道黄杨植株为对照,研究了人工4 ℃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Cuzhi’)叶肉细胞Ca2+和Ca2+-ATPase的动态变化。在4 ℃低温胁迫的初期(3 ~ 12 h),北海道黄杨叶肉细胞间隙和液泡内的Ca2+沉淀颗粒减少,而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水平升高,但Ca2+-ATPase在细胞的分布几乎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有较高的活性;低温胁迫24 h,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增加的Ca2+开始回到细胞间隙和液泡中,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活性增强;在低温胁迫48 ~ 96 h,细胞内的Ca2+又回到低温胁迫前的低水平,但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仍有很高的活性。叶肉细胞内Ca2+稳态平衡和Ca2+-ATPase的活性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扦插是月季繁殖的主要方法。扦插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插穗留叶面积等,同时扦插的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插穗的不同部位也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在相同基质、相同处理条件下,插穗的部位对扦插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珍珠岩和蛭石及不同生根剂处理冰菜幼嫩枝条,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冰菜枝条扦插生根的效果。结果表明,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冰菜枝条生根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促进根系数量的增加;生根剂可以促扦插枝条生根但不同浓度效果不同。以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利用500mg/L的萘乙酸浸泡5min,扦插30d后平均生根率达到了78%,是较好的冰菜扦插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罗汉松扦插繁殖的最佳方法,本试验采用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罗汉松进行处理,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基质中进行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秋季采用浓度为500mg/L的吲哚丁酸(IBA)处理插条,扦插基质为腐叶土和珍珠岩混合,扦插成活率比较高,扦插苗形态指标也相对较好;在春季采用浓度为500mg/L的萘乙酸(NAA)和1000mg/L的IBA/NAA处理插条,在基质为腐叶土和珍珠岩混合中的扦插成活率较高,扦插苗形态指标也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无刺槐硬枝扦插育苗成活率,在日光温室内应用电热线加温技术,采用黑、白2种地膜覆盖、不同浓度NAA、不同扦插枝条部位、不同扦插基质等综合技术手段进行了育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黑地膜覆盖、NAA 200 mg/L,扦插基质采用沙1/2+基质1/2,扦插枝条选择基部时处理效果最好,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