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森林采伐与造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小兴安岭林区主要森林类型采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盾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采伐后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小.土壤持水性能降低。其中.皆伐比释伐对土壤的影响太.且集材道土壤的破坏也最大。采伐后选择适当树种及时人工造林.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改善.采伐迹地的撩荒则使土壤破坏加剧.  相似文献   

2.
迭部林区每年采伐面积约1,700公顷,每年更新采伐迹地约1,400公顷,荒山造林约500公顷。大面积岷江冷杉林,青杄林,紫果云杉等原始森林采伐后,皆用粗皮云杉苗木更新造林。由于树种选择不当,冷杉林迹地人工云杉林保存率低且锈病严重,难以成林成材。这种采伐优良树种为建群种林分,更折不适生树种苗木或劣等树种苗木的“取优代劣”问题,在本区各林场普遍存在。迭部林区现有优良森林经营树种10余种,辅助树种10余种,珍稀造林树种5种。科学地区划森林经营造林树种,推广繁殖优良乡土树种,探索原始森林异域异居群的小区分居规律,营造团状混交林,优化后备森林资源,是发展迭部林区,保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必需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酉华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优良树种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楸树、马褂木、白玉兰、香樟、栾树等树种完全适合于林场迹地更新造林;迹地更新山场可通过营造阔叶林,逐渐达到恢复地力、改良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幼中林抚育、择伐利用等方面总结了采伐迹地阔叶林营造技术,并总结了其取得的效益,以期为采伐迹地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珍贵树种示范基地造林不仅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预防森林病虫害、预防森林火灾等优点,比一般采伐迹地造林生长能力强、郁闭速度快,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分与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打造高质量森林资源培育水平。基于此,概述了珍贵树种示范基地造林作业技术标准,介绍了后期幼林抚育措施,深入探索了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应用,为高效开展森林经营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的荒山荒地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逐年减少,而各类生态造林工程却在逐年增加,造林地块近70%为林冠下造林。为了提高冠下造林质量,总结吉林市多年冠下造林经验,认为红松、水曲柳为吉林市最佳林冠下造林树种,并对林冠下造林从地类选择到清林、整地、栽植以及抚育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意见,并对今后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采伐强度为0(对照CK)、15%(弱度采伐LT)、35%(中度采伐MT)、50%(强度采伐HT)的4块样地。采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选择森林群落结构、森林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自然度、植被总覆盖度、林分平均高、枯枝落叶厚度、郁闭度8个因子作为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因子,对比了不同强度采伐样地在采伐前、采伐后和采伐4年后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1)采伐前,各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均为0.83,采伐后,不同强度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未采伐(0.83) > 弱度采伐(0.71) > 中度采伐(0.67) > 强度采伐(0.53)。4年后,各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弱度采伐样地的生态功能指数恢复到采伐前状态(0.83),中度采伐样地和强度采伐样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77和0.61。(2)林分蓄积年均增长率随着采伐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采伐对阔叶红松混交林优势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林分树高的生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低强度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潜力,提高了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使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改善;而大强度的采伐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在15%比较合理,建议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8.
基于永新县七溪岭林场杉木采伐迹地再造湿地松和湿地松采伐迹地再造杉木的森林调查,从树高、直径、蓄积量以及林木抗逆能力等方面分析再造树种的生长和适应性情况,发现杉木采伐迹地再造湿地松和湿地松采伐迹地再造杉木的效益显著,表明针叶树种可以互换再造.且能提高林地生产力和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侵扰,对国有林场快速培育森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兴安岭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采伐火烧迹地保土防冻更新造林技术。并阐明了更新造林的树种选择、整地方式、栽培技术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在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大面积的采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反作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生态采伐是对成熟的林木进行有规划的砍伐,既能够得到经济效益,又能够改善生态系统,把握好采伐造林与生态恢复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近自然林是实现我国人工林经营由数量上的扩张转向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婺源县生态林场人工林更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阔叶树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造林成活率低是影响当前社会营造阔叶树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积极性的根本原因。介绍了人工林炼山更新、不炼山更新及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恢复、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结果。在借鉴婺源县天然阔叶林天然更新、刨花楠天然更新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栽植阔叶树近自然恢复人工林采伐迹地的更新方法,并以婺源县生态林场人工栽植刨花楠近自然恢复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例,指出了人工栽植阔叶树近自然恢复人工林采伐迹地为人工纯林向乡土珍贵阔叶树近自然林的转变提供了简易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兴安岭林区自然地理特点和采伐及火烧迹地的立地类型,提出了以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为辅.在采伐后或火烧后的当年与次年及时进行更新的技术思路。通过技术的实施,加快了采伐及火烧迹地更新进度,调整了林分组成,提高了林木生长量,恢复了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合理的森林经营是科学应对、低成本应对诸如冰雪灾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灾害控制的有效途径。诸如冰雪灾害等气象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生态功能造成的损伤部分区域是不可逆转的,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安全和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全椒林业雪后的科学研究和森林经营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如何减轻森林冰雪灾害,结合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从造林树种选择与经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5.
论采伐对迹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森林采运与森林生态的辩证关系.并用美国学者Franklin的新林业学说看当代中国森林采运.将森林生态功能和木材生产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协调发展.研究了采运作业对采伐迹地的影响以及采运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指出了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应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使林业从传统林业走向生态林业.同时也阐明了森林大量采伐带来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16.
<正>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兴安岭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及河流泥沙量的影响,选择带岭实验局具有代表性的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按其不同坡度及对土壤的破坏程度进行土壤侵蚀测定和调查;同时选择汤旺河下游干流的晨明站为河流泥沙量研究点,收集并分析了36a的泥沙资料,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皆伐后,采伐迹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中,集材道、凋落物被破坏处及陡坡地段,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森林采伐可使一些局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加剧,但就整个汤旺河流域,森林采伐还没有导致河流含沙量的明显增加。同时,森林植被的迅速更新,森林复被率的提高也对减少河流泥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森林培育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针对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给当地造成的生态脆弱现状,通过立地类型分析,结合培育目标筛选14个适生树种,追求绿化、彩化、财化的有机统一,设计了8种造林模式,并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使火烧迹地森林植被得到了科学有效地恢复。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弥补森林火灾带来的负面生态影响,实现良好的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助力全县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小兴安岭森采伐对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及河流泥沙量的影响,选择带岭实验人有性的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按其不同坡度及地土壤的破坏程度进行了土壤侵蚀测定和调查;同时选择汤旺河下游干流的晨明站为河流泥沙量研究点。收集并分析了36a的泥沙资料,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原始红松休皆伐后,采伐迹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中,俯材道、凋落物破坏处及陆坡地段,土壤侵较为严重。森林采伐可使一些地区的土壤侵蚀加剧,但  相似文献   

20.
广西田林老山林区的植被概况及其合理利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林老山是百色地区天然森林保存较好的区域。它是经过一度一扫光的采伐方式得到了教训,因而决定改变经营方向,把残余的天然森林保护起来,并对采伐迹地进行人工造林。现存天然森林约8万多亩,宜林荒山5万多亩,分布还较集中,并设有林场专门管理。这个区域正好位于东部亚热带和西部亚热带以及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交义分界处,但属于东部南亚热带最西北端,植物种类组成复杂,过去从未作过植物学调查。为了规划这个林区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我们曾多次到过这里,并作过短期的植被研究,重点放在天然森林上面。所得资料整理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