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2.
3.
4.
5.
汽热杀青及配套机制工艺对开化龙顶茶的品质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化县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拥有6万余亩高标准骨干茶园。2002年全县开化龙顶名茶产量达750吨,产值达亿元,名茶生产已成了开化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开化龙顶名茶产业化进程,开化县把开化龙顶名茶开发列为县“510工程”重点项目,专门成立了机制名优茶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目前全县名优茶机制率达90%以上。同时,县林业局专门组织了课题组负责技术攻关,1999年研究成功了开化龙顶机制新工艺,简称九九式机制工艺,其流程为摊青→杀青(30型滚筒杀青机)→理条机理条(1)→理条机理条(2)→烘干→滚筒机提香。该工艺在全县推广应用后,大大提…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全发酵的制茶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优良品质,具有红茶的鲜浓和绿茶的醇厚,花茶的香气及“绿叶镶金边”等特色。乌龙茶优良风格的形成,一是取决于鲜叶原料的物质基础,二是决定于制造工艺的方法特点及其科学性,两者缺一不可。就乌龙茶加工原料而言,鲜叶采摘标准与红茶、绿茶的要求不一样。乌龙茶除适制品种外,采摘标准较为讲究,采摘方法要求严格,也就是说鲜叶内含生化成分含量要适宜,才能加工出优良品质的茶叶。目前我省乌龙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但在采摘标准上掌握的不大好,尤其是新区问题较突出。到现在为止,具有广东特色的乌龙茶原料内含物含量影响成茶品质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为了 相似文献
7.
望海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原料与加工的巧妙配合,加工方式可以根据鲜叶特质进行调整。本文介绍了宁波市宁海县望海茶的独特加工工艺,以及加工过程中温度把控的细节和原理。经过分析得出了具体加工工艺对望海茶外形、滋味、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相似文献
12.
13.
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四种不同级别的茶叶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原料级别的降低 ,所制罐装绿茶水中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的含量下降 ;熟闷气味减弱、沉淀量减少、茶汤绿色度能很好保持。在低档原料的罐装茶水加工过程中 ,多酚类物质和色香味品质比较稳定 ,变化较小。研究还表明 ,茶汤沉淀的形成与多酚类、咖啡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提高茶树机采绿茶杀青品质,以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微波、汽热、电热滚筒和电磁滚筒耦合热风4种杀青方式所制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显示: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的感官得分(89分)最高,所制干茶的色相值(a/b)相对更绿(p<0.01),酚氨比较低(p<0.05),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也相对较低(p<0.01);电磁滚筒杀青所制绿茶的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如藏红花醛、癸醛、β-环柠檬醛、庚醛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醛等高级醛类,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和1-戊烯-3-酮,反式-2-辛烯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以及二甲硫、2-甲基呋喃和1-乙基吡咯等杂环化合物,说明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集成了不同工艺特点,所制机采绿茶滋味鲜爽,栗香明显,该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绿茶品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以不同堆青时间的白茶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探究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生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青时间的增加,茶汤的苦味和涩味先减弱后增强,甜度先升高后下降,醇度逐步提升,白茶青气消退、甜花香凸显。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滋味差异的主要原因。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α-萜品醇、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正辛醛等香气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形成香气差异的关键。不同堆青时间处理下,堆青12 d茶样的风味品质最佳,既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含量的增加,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味指数,同时提高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等香气化合物的含量,促进白茶中甜香和花香的形成。本研究可为白茶堆青工艺优化及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