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惟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将完成第一承诺期。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行和一二期之间的无隙连接问题,成为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两大阵营围绕《京都议定书》的未来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中,相关分歧不但没有弥合,反而逐渐扩大。拒绝《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就等于扼杀了至今惟一有效的国际气候条约。现在距离第一承诺期截止日期,只剩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么短的时间要弥合这种扩大了的分歧,困难重重。而未来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路将走向何方?似乎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直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气候和能源项目官员昂莉女士,以亲身经历和自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为我们解读了《京都议定书》未来的命运。这也许只是一家之言,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灵魂深处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惟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将完成第一承诺期。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行和一二期之间的无隙连接问题,成为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两大阵营围绕《京都议定书》的未来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中,相关分歧不但没有弥合,反而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3.
2005年2月9日,欧盟发表了旨在制定新的防止地球气候变暖国际框架的欧盟战略,把目光盯在了防止地球气候变暖对策的《京都议定书》2008~2012年第一承诺期失效以后的2013年。  相似文献   

4.
再有七天的时间,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就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这次大会将正式拉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大幕。  相似文献   

5.
再有七天的时间,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就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这次大会将正式拉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大幕。  相似文献   

6.
12月7日起,192年国家的领导人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产业》2010,(10):44-45
“碳政治”,也称“气候政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政治模式,来源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鉴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各工业化国家碳排放标准2012年到期,各国期望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上签署第二期减排协议。由此,全球围绕碳排放展开了攸关国家发展的激烈博弈,这就是“碳政治”。  相似文献   

8.
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即将结束之际,全球更加关注"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安排。2009年12月7日,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为期近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中国家适当缓解行动,以及减排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会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和举措备受关注。联合国专门负责气候变化谈判的最高官员德博埃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举措已位于世界前列。"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年~2005年,全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森林面积均是负增长,只有中国在过去15年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蓄积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会议(以下简称"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应气候大会观察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邀请,经局领导批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处和碳汇办3名代表于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7日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举办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林业行动"和"建设碳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两个边会,并在边会上作了"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与水源涵养"主题报告。还与法国林业局进行交流并实地考察了枫丹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12,(5):6-6
5月8日,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介绍了德班气候大会有关林业议题的进展和成果,分析了今年谈判形势,讨论了落实德班会议之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未有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在共同的利益和责任的驱动下,积极寻求应对之策。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参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了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签订后,  相似文献   

12.
杨永杰 《中国林业》2011,(21):51-51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附件Ⅰ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履约机制。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至2011年7月18日,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登记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共有3051个,  相似文献   

13.
2005年2月16日,随着《京都议定书》在全球正式生效,碳汇一词也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视野。所谓碳汇,通俗地说就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碳汇是森林与生俱来的众多功能之一。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启动,碳交易作为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一种企业减排的措施,渐渐开始浮出水面。《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或增汇项目获得减排指标,用于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额。这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一种低于其国内减排成本的减排途径,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森林除了以往的林产品、木材产品这些可见的实物外,它的不可见的“碳汇”功能也可以换钱。换句话说,不要你的产品,不要你的木材,只要你的树木能正常呼吸,就有人为此买单。听起来真有点天上掉馅饼的味道。当然,这个“馅饼”吃到嘴并不容易。现在距离《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年到2012年已经为时不远,国际社会留给我们开展项目的时间并不多,加上实施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规则和程序都比较复杂,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并不具备良好的实施能力,该项目的实施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毕竟,碳汇项目的启动,为我国林业投、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我国第二承诺期的碳汇交易打好了基础。积极参与碳汇的研究和探索,为林业拓展外部空间,是我国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4.
CDM林业碳汇市场前景及碳信用的交易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交易量、碳信用价格、碳信用有效期、市场需求及未来承诺期<京都议定书>谈判进展的分析,分析未来承诺期CDM林业碳汇市场的前景及出售林业碳信用的交易策略.结果表明: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2012年以后的未来承诺期,其发展空间会更大.第一承诺期结束时,可实现的交易量至少达到7 500万tCO2-e;2012年可能是CDM林业碳汇市场最为活跃的一年;鉴于CDM林业碳汇市场及项目的特点,我国项目开发商在签订ERPA时,应该选择灵活的交易量和交易期、灵活的付款方式、固定碳信用价格、出售ICER等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不断深入,陆地中森林作为大气中吸收CO2的主体,起到缓解气候变暖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2001年的《马拉喀什协定》和《波恩政治协议》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作为第一承诺期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文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针对我国林业碳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COP17)将在南菲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国将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此次大会将决定《京都协议书》第二承诺期是否延续,这将决定COP存亡及全球减排规则和新经济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谈谈“碳”     
<正>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后果,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分布变化、沙漠化面积增大、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等。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努力,1979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并成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5年通过了《柏林授权书》;1997年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形成了《巴厘路线图》;2009年达成《哥本哈根协议》;2010年达成《坎昆协议》;2015年达成《巴黎气候协议》;2021年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这些都是针对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业产业》2009,(12):24-25
2012年,玛雅人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或许不会来到,但这一年,《京都议定书》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眼下,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了,新晋金马影后李冰冰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亮出一系列的“环保组合拳”,让媒体和大众目不暇接。此行李冰冰以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大使、《第一财经》集团特约记者的身份来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她是全亚洲惟一一位演员代表。  相似文献   

19.
林业建设新课题: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林业》2006,27(2):23-24
一、《京都议定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剧,“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提交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公约确定的“最终目标”是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安全水平。这个安全水平,尽管公约没有予以量化界定,但仍提出了必须在某个时限内实现,并低到足够使生态系统自然适应全球气候变…  相似文献   

20.
叶浪 《国土绿化》2008,(4):24-25
一、关于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