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且出现了农民工收入低,社会保障差,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应该把农民工问题作为第"四农"来高度重视。同时这部分特殊群体应该值得我们从理论上好好研究。本文探讨了农民工的由来、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在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据《新华每日电讯》9月30日报道,记者在安徽、江苏等地调查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举家”外出务工,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与父辈相比,他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已发生变化,缺乏“恋土意识”,对家乡和农业的依恋度减退,不愿甚至无法回归农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务工人员工资待遇的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闲打工、农忙务农"的兼业化特征正在逐步淡化,大多数转移劳动力即使农忙时也不再返乡务农,成为专职打工者。因此,农业的"用工荒"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从多方着手。农业机械大显身手为应对劳力短缺,一些地方开始推广机械  相似文献   

6.
农田里建气候观测站,用手机一扫就可获得田块的施肥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什么养什么……如今在江苏新沂市,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大数据思维”,实现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走向“靠数据”、从粗放走向精准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同其它生产产业一样,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无疑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性,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利的推动了"三农"工作的发展。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的生产模式仍然是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因此,便出现了农业生产各家各户个自为战,种植结构过于松散,农业生产很难统筹兼顾,无序的生产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农业生产模式集约化生产程度很低,生产规模小,形不成规模效益,不能吸引大批量固定的客户。而在流通领  相似文献   

8.
耿苏强 《北京农业》2012,(28):13-14
正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农村,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一些农民和基层干部甚至产生了"10年后谁来种田"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整体创新,是农业由传统小生产转变为现代大产业的跨跃式历史演进。培育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家一体化的龙型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金桥”。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胎生于“三农”,和“三农”密切相关,相互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反哺了“三农”,对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说:发展民营企业,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0,(9):3-4
1.“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大惠民工程。该工程是以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下山移民、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务工农民和专业农户为重点对象,对这类本省户籍劳动年龄段的农村劳动者开展转移就业、农业专业、农民工岗位和农村“两创”实用人才的技能培训,同时还对未能升入高中和大学初、高中毕业生的农村后备劳动力和成人分别开展职业技能与“双证制”教育培训。有培训意愿的农民群众可就近在当地报名参加相关的培训。其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定向和订单为主的方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2.
崔海涛 《中国农资》2014,(35):18-18
<正>纵观马铃薯王国10年的发展变化,不难发现,其在亚洲的版图正逐年扩大,在助推这一趋势演进的过程中,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无疑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在2003-2012年这10年间,世界马铃薯生产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据显示,2004年后,亚洲超过欧洲成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区域,并基本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到2012年,亚洲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接近1000万公顷。随着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我国的马铃薯种植也在蓬勃发展,并牢牢占据了世界第一马铃薯生产大国的位置。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540多万公顷,为整个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强,产量雄踞世界第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马铃薯产业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产业。数据显示,我国马铃薯的单产水平较低,我国马铃薯的平均产量是17吨/公顷左右,远低于欧美40多吨的标准,而新西兰的马铃薯单产  相似文献   

13.
张明聪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62-264,268
运用DEA-BCC模型对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再用Tobit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均小于1,未达到整体有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支持度、交通便利性和农村水利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对规模效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围绕调整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然而由于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形成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除,新的矛盾问题又不断显现,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05-208
老人农业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代际更替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维度。了解当前老人农业的现状及其社会影响,将会对我国农业生产规划、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农村养老服务完善提供现实依据。同时,探讨老人农业的未来走向将为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城市化水平,是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加速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举措和重要战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号召并  相似文献   

17.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在河南省滑县,12万hm^2麦田绿浪滚滚、心旷神怡。“准又是个丰收年!”郝村种粮大户刘飞边说边弯腰拔了株麦苗:“你瞧,分蘖七八个,长得多喜人。”不负好春光,希望田野勃发生机。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冬小麦面积稳定,长势好于2018年,夏粮丰收在望。当前,全国春播进入高峰期,南方早稻栽插基本结束,东北播种超过40%,全国已播农作物0.56亿hm^2,完成意向面积60%以上,粮食生产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18.
据海南省卫生厅提供的信息,海南省率先实行农业户口孕妇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顺产全免费政策。目前,海南省18个市县已全面启动此项工作。海南相关惠民政策还包括:农村孕妇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按300元/人补助柿隹减免,不足部分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个人支付;贫困高危孕妇抢救治疗,还可申请海南省农村高危孕妇住院分娩救助项目资金(1000/人)。据不完全统计,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海南省已补助农村孕妇住院分娩1835人,补助金额共计447951元。  相似文献   

19.
在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民国,江西的农作物生产没能跨入现代化的行列,继续保持着传统的方式。从科研机构、国民政府、学者、共产党等各方对江西农村的调查结果看,江西农作物的种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尚少有现代科技元素的加入。栽培技术的落后、病虫害防治的无力等共同导致农作物的低产量。同时,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不高,农民的成本投入与收入相比往往不平衡,农产品的低效益又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20.
科技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是用科技来有效推动农村人口非农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