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搜集、案例分析、电话访问调查研究了苏北淮安和徐州部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3种模式,分别是村集体引导农户腾退闲置废弃宅基地、农户异地居住腾退宅基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引导农户腾退宅基地。研究表明前两种模式是该地区实行较好的两种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不同地区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践模式,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的采矿废弃地退出、以林权证作为分配土地的依据、地质灾害调处搬迁安置、"无建新安置区,周转指标全部为建新留用区"以及无偿为农户复垦废弃宅基地的实践效果,指出了这些实践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复垦中土地用途转变后的土地资产专用性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过程中的交易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宅基地复垦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关键点的分析框架。结果表明,降低土地资产专用性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过程中的交易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费用是农村宅基地复垦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杨龙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255-257,260
通过查阅、分析归纳现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成果,借鉴不同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经验,分析得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要环节可运用的模式,其中拆旧区土地复垦方面有迁村并点模式、缩村腾地模式、迁村上山模式、撤村并居模式及整村搬迁模式;资金筹措方面有财政资金投入模式、社会资金投入模式及农村集体组织自筹资金模式;周转指标管理方面有先借后还模式及先还后借模式。通过研究,可辅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范标准,优化农村居民点科学布局,用活乡村存量建设用地,缓解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缺,促进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支撑,研究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规模测算方法。基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腾退规模的测算,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出发,运用需求与腾退平衡体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腾退规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潜力系数为1.02,增加潜力面积为40.40hm2。研究立足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反映地区实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流转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攻坚过程中既有效缓解了发展用地需求,又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功用。但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保障耕地、集约用地政策初衷的现象,出现政策执行成本较高等困境。基于农村宅基地的基本社会保障和可复垦为耕地,以及政策性财产收益价值和综合配套等性质,提出完善退地农民补偿安置,拓展增减挂钩政策多元融资渠道,因地制宜编制增减挂钩方案,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措施,以实现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多元逻辑斯回归分析法,对山西省河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中农户的搬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52.33%的农户具有搬迁意愿;年龄、家庭主业、住房修建年代、所处地形以及通达程度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设立和实施过程中,要把对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作为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国内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在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等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益分配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效益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应重视对这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必须以维护农民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地,采用PPS抽样法确定调查区域,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芜湖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约83.22%的被调查对象参与积极性较高;家庭结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保障及性别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家庭结构、年龄、性别与农户参与意愿呈负相关,文化程度、社会保障与农户参与意愿呈正相关。鉴于此,为进一步深入拓展增减挂钩工作,提出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公共教育体系、多渠道提高农户非农化水平、提高拆旧区搬迁补偿标准、深入推进宅基地退出进程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04年国土资源部首先提出了增减挂钩的概念,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鼓励农村进行土地整理。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能否有效提高农户生活质量水平是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探究农户搬迁后生活质量状况和满意度、便利度评价等,将有利于增减挂钩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政策效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并根据农户搬迁后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境,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整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其主要的实施形式。我国自2004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来,项目实施范围与规模逐年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使用范围逐步放宽,以鼓励农村宅基地的整理。项目的实施对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保障城镇发展、促进耕地保护、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巴东县野三关镇凉伞坡村农村宅基地整理试点项目为例,总结实施过程中所遇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市城乡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及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管控的双重背景下,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提高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基于上海实地调研数据,了解当前上海郊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选择,从宅基地退出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完善退出机制、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建立资金管理机构、实行区域差异化退出管理、提供合理的退出保障等角度,提出了因地施策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激活农村发展的潜在动力,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53-154
为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城乡分配不均、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等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用地合理布局、建设用地总量稳定并节约集约利用、耕地有效面积增加等目标,我国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解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以南赵庄村为例,对农户搬迁意愿进行入户调研,分析项目区农户搬迁诉求,并根据农户搬迁诉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的腾退涉及的是农户已经取得的存量宅基地的退出,农户做出腾退宅基地的行为决策是基于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自觉理性的表现。虽然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性和农户特征的异质性,但目前农村宅基地的取得和使用上的体制性因素成为阻碍宅基地有效腾退的根本原因。提出以户籍和社会保障号相结合的申请制度,宅基地申请和使用的标准应按照户和人均面积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人地挂钩制度,实现宅基地的异地腾退。  相似文献   

15.
农村低效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能够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同时,将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宅基地有偿退出的重要环节,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达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是交易指标的交易运行制度和如何保护交易中农民的利益,对如何确定交易价格研究较少,通过成本测算法、比较测算法和机会收益分析法,以义乌市集地券为例,测算指标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6.
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 1.1增减挂钩内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这种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这种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建设用地的面积不增加,用地更加合理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增减挂钩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达到城乡公平发展的目标,应用城市土地供需模型和帕累托最优模型推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合理性,分析增减挂钩模式促进城乡公平发展的困境。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通过规范的土地市场交易实现,规范、高效的土地市场有助于从经济上督促城市开发者主动集约用地,从收入上引导农村经营者主动节约用地;同时,良好运作的土地市场也极大地改善着政府的公众形象,城市投资向农村分流成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马文君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31-333,33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减少损失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二是由于拆旧区复垦为耕地后代建新区进行耕地保护所进行的经济补偿。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研究分析,从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依据产权确定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之间收益分配比例。研究表明,在福建省的现实情况下,增减挂钩收益应当按照农村集体占63.5%、地方政府占36.5%的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及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要求的提出,上海市各部门相继开展了小城镇发展试点、农村宅基地置换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分析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以及整理机制,并从工作机制、财政投入、产权、退出机制等各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宅基地整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其主要的实施形式。我国自2004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来,项目实施范围与规模逐年扩大,项目实施对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保障城镇发展、促进耕地保护、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巴东县野三关镇凉伞坡村农村宅基地整理试点项目为例,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