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烯效唑不同使用方式对水稻秧苗控长促蘖效应及其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烯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物学效应类同于多效唑,但烯效唑具有活性强、用量少、残留期短、使用方便等优点。近年来,烯效哩已在各地推广应用。为了探索其最佳使用效果,我们于1994~1996年在浙江金华县曹宅、罗埠、蒋堂等地进行了不同使用方式及浓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试验设计与方法设药液浸种和叶面喷施两种方法,叶面喷施分别在秧苗期(二叶一心)和齐穗期进行。早稻品种为二九丰或威代4O2,晚稻品种为协代46。烯效哇系江苏省张家港联合化工厂生产的5%烯效哩超微可湿性粉剂。早稻浸种处理的浓度及时… 相似文献
3.
以淮稻5号为材料,烯效唑浓度分别为0、37.5、75.0、150.0、225.0、300.0 mg/m2,于一叶一心期喷施,三叶一心期分析了秧苗素质。结果表明: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水稻地上部第二叶、第三叶的叶长显著下降,叶宽显著增加,叶面积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株高显著下降,茎基宽显著增加;单株根数、最长根长、根干重、根系活力和盘结力均表现出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综合而言,以烯效唑浓度37.5 mg/m2所育秧苗株高符合机插秧要求,茎粗苗壮,叶绿素含量较高,根数较多,根系活力较高,根系盘结力强,植株生物量大,可以增加秧龄弹性2.1 d。 相似文献
4.
5.
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此同时, 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使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GAS 和IAA 含量明显降低,iPA s和ABA 含量显著增加。根据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调节水稻秧苗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明确使内源GAS、IAA 含量降低和iPA s、ABA 含量增加是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合理的秧苗调控方式,以华优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烯效唑喷施浓度(C0,0 mL/L,喷施等量清水;C1,25 mL/L;C2,50 mL/L;C3,100 mL/L)和喷施时期(T0,播种时;T1,5 d秧龄;T2,10 d秧龄),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佳,喷施时间推迟控苗效果减弱;烯效唑浓度过高会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喷施烯效唑可显著增加秧苗根长和数量,并增强秧苗根系活力,但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长、根数及根系活力等指标,播种后5 d喷施50 mL/L稀效唑(T1C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8.
9.
烯效唑化控技术对水稻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烯效唑化控技术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王熹,俞美玉,陶龙兴(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关键词化控技术,水稻产量,烯效唑TheEffectofS-07ChemicalControlTechniqueonRiceYeild¥WANGXi;YuMeiyu;T...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磷肥的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选用磷肥(重过磷酸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肥用量49.8 g·m^-2的处理叶龄和茎基宽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且秧苗发根力的根长和根数都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但磷肥用量过大,则会抑制发根。因此,在供试土壤条件下,磷肥施用量49.8 g·m^-2能有效地增加根数、叶龄,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利于插秧后的返青。 相似文献
11.
水稻育秧环境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环境下秧苗生理和形态结构方面的差异及对本田生长的影响。旱育秧苗植株矮壮,体内积累的淀粉多,过氧化氢酶活性强,叶绿素含量高,抛植大田后发根快、分蘖多,具有明显的“爆发”优势,最终成穗率高,有效穗多,产量较高;湿润育秧的秧苗,秧田期生长量大,体内积累的淀粉少,抛植大田后发苗慢,缓苗期长,最终有效穗少,产量较低;前期旱育后期多雨寡照的秧苗体内积累的淀粉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及正常旱育秧,抛植大田后秧苗体的“爆发”优势丧失,产量与湿润育秧相仿。 相似文献
12.
13.
抛秧立苗的根系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直立苗等不同苗姿,研究了抛秧稻的根系生长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秧活棵立苗快,在根系长度、根系干质量、黄根比方面都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后者的立苗速度和根系生长极显著线性相关。秧苗活棵立苗后,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分蘖发生迅速且成穗率高,后期有着较强的根系活性,各生育时期保持适宜的根冠比,植株的吸氮速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根系下扎深度都显著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活棵立苗快,其根系生长显著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并在各生育时期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因此,提高带土直立苗比率、减少平躺苗比率和通过促进根系生长来促进抛秧立苗,进而促进抛秧稻高产、超高产。 相似文献
14.
15.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探讨了苗床不同培肥措施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复合肥进行床土培肥,不同育秧土类型处理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显著差异,采用本地黄泥土育秧,以12 g/盘(M4)底肥的处理秧苗素质最佳,产量高;采用本地田土育秧,以8 g/盘(N3)底肥的处理秧苗素质最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叠盘暗化催芽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粳9108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育秧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暗化催芽基质育秧处理的秧苗株高、茎基粗、叶龄、SPAD值、百株鲜质量显著高于未暗化催芽基质育秧处理和营养土育秧处理,且各指标变异系数最小。对秧苗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结果也表明,经暗化催芽基质育秧处理的秧苗出苗率、壮苗指数、根系盘结力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育秧进程可以加快2~3 d。可见,暗化催芽处理作为基质育秧的一项必要技术,对提高育秧质量有着关键影响,在生产中应加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3个野生稻品种(系)和常规稻品种吉粳301(CK)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对野生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野生稻和常规粳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NaCl浓度≤0.3%时,盐胁迫对3个野生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没有影响,但促进吉粳301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NaCl浓度≥0.5%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3个野生稻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幼苗的根长、苗长、根冠比逐渐变小;NaCl浓度与3个野生稻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负相关性;NaCl对野生稻幼苗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苗的作用;不同野生稻品种对NaCl溶液的耐受能力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MY-3、延引红、HY-1。 相似文献
20.
以桐乡大面积应用的常规晚粳稻秀水134、秀水14和嘉6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龄和株距对机插常规晚粳稻产量及其构成、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叶龄的延长,有效穗数和总颖花量显著下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上升,结实率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0叶龄处理下机插常规粳稻产量最高(9.73 t/hm2),比3.5叶龄和4.0叶龄处理分别高5.99%和15.14%。随着密度降低,有效穗数、总颖花量及千粒重均显著下降,而每穗粒数增加不明显。14 cm株距处理下机插常规粳稻产量最高(9.34 t/hm2),比16 cm和18 cm处理分别高2.86%和10.66%。综合来看,在桐乡常规晚粳稻作机插栽培,以3.0叶龄移栽、行株距30 cm×14 cm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