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作和双接种对玉米和菜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菜豆玉米间作的可行性及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在此间作体系中的影响。通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测定了不同栽培及接种方式下玉米和菜豆的一些生理指标如:生物量、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及吸收量、叶绿素SPAD值、菌根侵染率等。结果表明:单接种时,单作下的玉米和菜豆的总生物量分别是间作下的3.26 倍和1.25 倍;双接种时也分别达到了3.08 倍和1.25 倍。然而单接种时玉米和菜豆间作后每盆的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是间作下的1.11 倍和1.05 倍;双接种时则均为1.16 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玉米及菜豆的生物量、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及吸收量、叶绿素含量等差异均不显著,而菜豆的根瘤数却降低了。试验研究表明:间作抑制了菜豆及玉米的生长,但促进了二者对氮磷元素的吸收利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及菜的生长无促进作用,对二者吸收利用氮磷钾元素也无明显促进,而且还抑制了根瘤菌侵染菜豆。  相似文献   

2.
重庆马铃薯土壤养分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重庆主要马铃薯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通过采用土壤养分测试的方法,研究重庆主要马铃薯产区巫溪和城口两县随机采集的62个0~20 cm土壤样本。结果表明,大部分马铃薯土壤pH > 7.6,整体偏碱,不适宜马铃薯生长。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其中高于20 g/kg的土壤占80.6%,高于40 g/kg的土壤占17.7%。全氮、磷含量丰富,有近一半土壤全钾含量属适量范围,丰富和缺乏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24.2%和30.6%,以巫溪县马铃薯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缺乏较严重,比例分别为35.3%和50.0%。两县马铃薯土壤有效氮、磷、钾、硫含量均较丰富,交换性钙、镁含量十分丰富,而城口县土壤有效硫含量整体偏低。土壤有效铁、锰、硼均缺乏,比例分别为48.4%、56.4%和98.4%,有效铜、锌含量则十分丰富,各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城口高于巫溪。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同一产区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产区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范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能源消耗量大,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为推动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需增进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认识。通过建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提出了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再以怀柔区发展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为例,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模糊评价,最后以怀柔杨宋成型颗粒燃料项目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显示模糊综合评价的结论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丸化型水稻种衣剂的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的理化性能,为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提供参考,用丸化型水稻种衣剂WHW-25包衣水稻种子,通过种衣剂的成膜、贮存试验和包衣种子的吸水率、水下萌发以及贮存等试验,研究丸化型水稻种衣剂WHW-25的理化性能,并与进口种衣剂适乐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丸化型水稻种衣剂成膜性、贮存性及丸衣透水性良好;丸化包衣种子在水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比未包衣的对照提高了36.3%和33.5%;贮存12个月,丸化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35.6%;其综合效果优于对比试验所用的进口种衣剂。说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能显著促进水稻种子在水下的萌发、提高水稻种子的耐贮存性,其理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鲁西平原棉花主要生育期旱涝趋势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鲁西平原棉花主要生育期间的水分供需情况,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采用GIS技术,运用统计学和农业气象学等方法,以聊城市辖区内的8个县(市、区)的1961—2012年棉花各主要生育期的需水量及其对应阶段自然降水情况为例,进行统计分析棉花主要生育期旱涝指数。结果发现,棉花全生育期内旱涝灾害时有发生,频率高达51.9%,旱涝灾害比较频繁。从播种到现蕾期发生旱涝的频率高达86.5%。现蕾期出现旱涝的频率是80.8%,花铃期旱涝频率为79.3%;吐絮期的旱涝频率则高达92.3%;莘县、冠县及高唐出现干旱的频率较高,高唐最高;渍涝以东南部地区出现的频率高于西部,以东阿最高,莘县发生涝灾的频率最低。应对旱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选用抗逆品种,推广节水技术,合理运用地下水资源,科学开发空中水资源,保障棉花生长关键期的水分供给。  相似文献   

6.
AM真菌对黄檗幼苗的侵染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不同基质、不同菌种以及混合菌种接种条件下,AM真菌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幼苗的侵染特性,通过盆栽实验,用4种AM真菌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基质条件下AM真菌对黄檗的侵染强度差异很大,就本次实验而言,以草炭+蛭石+沙子= 1:0.5:1 比例混合的基质接种效果最好;在此基质上接种的4种AM真菌均能侵染黄檗形成菌根,细胞内均产生了泡囊、丛枝结构,其中以接种G.mosseae和G.diaphanum对黄檗的侵染效果最好,成活率均达到100%,未侵染AM真菌的黄檗幼苗很多不能完成一个生长季就死亡;通过混合菌种接种与单独接种的侵染特性比较,凡是含G.mosseae和G.diaphanum菌种的处理侵染率高,而含有G. versiforme和G. diaphanum的组合侵染率一直比较低,而且降低了G.mosseae和G.diaphanum的侵染效率及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网络化、综合化、精确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一套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平台基于B/S架构,采用Asp.net实现,支持同类型村级地块为最小施肥单元。从功能模型、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和应用架构等方面阐述平台的实现技术方案,并就平台的关键技术“村级地块网络地图构建”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展示了平台主要功能的实现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林业生态试验站人为管理方式对人工国槐林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于2011、2012年5月中下旬,对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生态试验站国槐林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2011年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8个类群675号,2012年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7个类群共计210号;类群数少了21个,群落个体数减少了465号;2011年特有类群共40个,其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39.43%,2012年特有类群为19个,其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39.73%,2年的特有类群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百分比相近。春季国槐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受不同人为管理方式的影响较大,秋、冬季耕土会极大改善国槐林第2年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类群数和个体数大幅度下降,植食性类群减少;秋、冬季耕土可以作为小面积人工林地下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予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是新疆特有的果树蛀干害虫。为进一步研究香梨优斑螟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变温和定温相结合的方法,测定香梨优斑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LIMEX软件对香梨优斑螟中国适生区进行预测。香梨优斑螟卵、幼虫、蛹以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2±2.39)、(7.28±1.88)、(4.06±1.87)和(6.85±1.63)℃,有效积温为(94.77±10.82)、(525.09±51.27)、(194.96±18.52)和(806.14±65.75)℃·d,推断出香梨优斑螟在新疆阿克苏和库尔勒地区1年发生3代;香梨优斑螟中国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湖北西北部、云南北部、四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藏东部的小部分地区。提出应根据香梨优斑螟历期预测式预测其发生期,适时防治;并加强检疫,防止向其他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盐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小区产量为7652.10 g/7 m2~8609.17 g/7 m2,均显著高于对照(CK,6782.30 g/7 m2)。室内盆栽试验各处理在根长、根干重、株高、苗干重、次生根明显高于对照。改善了土壤,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田间试验中A处理的全氮、全磷分别高于对照0.83%和0.97%;速效磷A和速效钾C处理分别比对照高5.56 mg/kg和15.04 mg/kg;室内盆栽试验也有相同趋势。速效钾对玉米幼苗的根长、根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628和r=0.5399;全氮、速效磷对玉米穗重、小区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施入生物有机肥起到了改良盐碱土壤、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数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白落叶松播种苗需移栽培育后才能造林,而播种苗规格差异很大,对播种苗进行数量分级可实现分类栽培、节省水肥。笔者采用主成分法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进行分级,筛选出播种苗分级指标为地径、大于1 cm长侧根数、大于5 cm长I级侧根数,根据这些分类指标将播种苗划分为4级,I、II、III、IV级苗所占苗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2%、14.8%、29.6%和53.4%,移栽后成活率分别为80.0%、70.1%、60.8%和55.0%,各级别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移栽前需要对播种苗进行分级,从数量指标上划分为4级是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的生理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归纳了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对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进行了总结。不同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不同,只有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生理指标都达到最适值,并且实现玉米群体产量的最大值,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汉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了贫瘠地区低有机碳含量条件下,不同光谱预处理与建模方法用于土壤有机碳估测的最佳组合,对贫瘠土壤属性信息快速获取和精确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汉平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结合包括Savitzky-Golay平滑(SG)、一阶导数(FD)、多元散射校正(MSC)在内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用于估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建模方法预测精度差异明显,PLSR和SVMR的预测结果优于MLR和PCR;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预测精度亦有较大影响,表现为MSC>FD>SG;基于FD和MSC组合预处理的SVMR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好,R2=0.84,RPD=2.50,满足土壤有机碳的预测。有机质含量大于2%并不是建立优质模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指出,夏玉米采取施足基种肥,重改穗肥,补施粒肥的氮肥运筹(3:6:1)方式,有利于促进玉米早发,光合势强,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效果好。同时表明,光合势的大小,特别是抽雄后光合势所占比重的大小与产量关系极为密切,提高灌浆结实期的光合势是玉米高产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经过氮肥不同基追比和氮肥种类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最佳,产量最高,达8 670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49.5%,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胶对混浊苹果汁混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HCLP和SDS-PAGE等技术分析了果汁沉淀物的成份、沉淀物中酚类物质和蛋白质的性质,测定加了胶的果汁的黏度、Zeta电位和果汁在120d的储藏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果汁沉淀物以蛋白质为主,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酚类(表儿茶素、绿原酸、单宁等)、5-羟甲基糠醛(5-HMF)等VC降解产物,成分很复杂。沉淀物主要是由果汁中原有的颗粒聚集长大下沉产生。混浊苹果汁的混浊稳定性可进一步通过添加0.05%(W/V)的CMC得以改善。CMC主要是通过提高果汁的粘度和果汁中悬浮颗粒的zeta电位来改善混浊苹果汁的混浊稳定性。添加瓜尔胶主要是通过提高果汁的粘度来改善混浊苹果汁的混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水稻剑叶角度与氮素营养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剑叶角度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和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水稻剑叶角度与氮营养效率的关系研究,为水稻塑造理想株型和提高氮营养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试验采用盆栽土培法,以不同年代的9个典型稻种资源为材料,设置不施氮(0 kg/hm2尿素)、正常施氮(240 kg/hm2尿素)和高施氮(480 kg/hm2尿素)3个施氮水平,于水稻灌浆期测量剑叶角度、各器官含氮量和土壤含氮量,进行剑叶角度与氮营养效率间的相关分析与函数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剑叶角度和氮营养效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且随施氮水平而异。剑叶角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不施氮下的基因型间差异明显小于正常施氮和高施氮。剑叶角度与氮利用效率、土壤氮生产力、植株氮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氮营养效率间存在极显著正或负相关。氮利用效率、土壤氮生产力、植株氮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随剑叶角度呈显著的对数递减,顺序为植株氮生产力>氮收获指数>氮利用效率>土壤氮生产力。因此,在生产上可根据水稻剑叶角度来预测氮营养效率,并以其为依据实时地调控氮肥运筹来实现氮营养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垃圾混合燃烧特性及其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生物质-垃圾混合燃烧可以明显提高垃圾入炉热值、并缓解生物质露天无序燃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和交通安全威胁等,因此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但是生物质掺烧的同时也带来了结渣加剧、腐蚀增强和PM10、二噁英排放量增大等问题。本文针对生物质的特点及其与垃圾混燃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对生物质掺烧进行综合的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利用土柱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高、低肥力土壤上增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在低肥力土壤氮肥的增产效果较高肥力土壤高.小麦对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高于低肥力土壤,而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则为低肥力土壤高于高肥力土  相似文献   

20.
新疆超高密度棉田氮肥运筹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研究了南疆超高密度(27.8万株.hm-2)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氮素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进,棉株叶、茎、铃壳和纤维含氮量呈下降趋势,棉子中含氮量变化不大;随施氮量的增加,蕾期叶、茎和吐絮期叶的含氮量与氮肥用量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在铃期和吐絮期棉株的茎以及铃壳中的含氮量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吐絮期的棉子含氮量与施氮量呈线性负相关。随氮肥投入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供氮能力变化不大,氮肥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在施氮量达到300 kg.hm-2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