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方地区引种牡丹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革艳 《北方园艺》2007,(8):167-168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别名鹿韭、木芍药、洛阳花、富贵花,属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佳,虽结子而根生苗,故谓之牡丹."牡丹茎高1~2 m,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花两性,大型而美,单生于当年生枝条的顶端,多重瓣,花色丰富有红、粉、黄、绿、白、蓝、紫等色,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正>牡丹又名洛阳花、木芍药、谷雨花。为我国的特产名花,花大色艳。富丽堂皇,号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历来,我国人民把牡丹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直到秦汉之间,从芍药中分出,称之木芍药。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始于南北朝。可见,牡丹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到了唐朝,牡丹逐渐成为一种名贵、时尚的观赏花卉。此时牡丹的发展从长安波及到黄河以南地区,并南下杭州,种植在江南一  相似文献   

3.
彭元华 《花木盆景》2000,(1A):22-22
牡丹在我国栽培的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古无牡丹、统称芍药。自唐以来.始分为二。以其花似芍药.而干为木,又谓之木芍药。且有牡丹花王芍药相之说。”(见《通志》)到了唐宋年代更为盛名.并且有很多人为之撰文立谱,总结我国历代栽培的经验。现在根据古书记载,报刊介绍,以及本人经验,花农精汇,对牡丹的采种与育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淡牡丹的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牡丹(Paeonia suffuticosa)为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又名木芍药、富贵花、洛阳花等。花两性,大型而美,单生于当年生枝条的顶端,多重瓣,花色丰富,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将牡丹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而广为栽培。现阐述了牡丹的播种、分株、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多种繁  相似文献   

5.
牡丹芍药辨     
正春天,正是牡丹、芍药盛开的季节。这是两种非常近似的植物,其花期相近,花形、叶形也较为相似,在植物分类学上都属芍药科植物(曾归为毛茛科)。人们不仅把牡丹称为"木芍药",在一些地区还把芍药称为"草牡丹",在古典园林中,芍药也多与牡丹种植在一起,以延长观赏期,由于芍药的花期在牡丹之后,故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之说。辨别牡丹是木本植物,其茎木质化,高可达2m,较为坚硬,冬季落叶后枝干仍然存在,翌年的早春再  相似文献   

6.
清明过后正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牡丹因“花似芍药,宿木似木”而又被称为“木芍药”,此外还有鼠姑、百两金、鹿韭、白术、洛阳花、富贵花等别名。其花朵硕大,花色丰富,姿态端庄,给人以雍容华贵的感觉,被称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是我国候选国花之一。《草本》记载:“牡丹乃天地之精,为群花之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称:“花品中牡丹为第一。”晚唐诗人皮日休也曾用“落尽残红始吐芳,  相似文献   

7.
正1油用牡丹特性1.1形态特征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成株期高1~2 m。根为宿根、肉质,主根长达1 m;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从根颈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本,黄褐色,第2年开始木质化,秋后有干梢现象。多年生枝干表皮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 cm,表面有凹槽。花  相似文献   

8.
黄伯强 《花卉》2014,(3):39-39
牡丹的名称很多,她被称为京花、浴花、木芍药、百两金、浴阳花、花天子,天香、宝贵花、鹿韭、鼠桔、宝桩成、花梭、花师傅、花彤史、甘日草、山丹、山花等。据本草纲目载:“牡丹以花丹者为上,呈子而根上生苗,故谓牡丹。”  相似文献   

9.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属芍药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又名富贵花、木芍药、洛阳花等.牡丹花大且美,香色俱佳,故有"国色天香"的美称,更被赏花者评为"花中之王",在园林中常作为专类花园.牡丹原产于我国西北部,以黄河流域、江淮流域栽培为主,尤其以菏泽、洛阳最为盛名.山东菏泽,古称曹州,现有全国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以"曹州牡丹甲天下"为世人称道,素有"牡丹之乡"之美誉.该试验从菏泽引种了7个牡丹品种,分别是:赵粉、银红巧对、十八号、乌龙捧盛、粉中冠、雪塔和曹州红,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简便、适用的栽培技术,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花大色艳,雍容华贵,长期以来被我国人民当作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的栽培据记载最早始于东晋。宋代余仁中撰写的《顾虎头画烈女传》记载,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约344—405年)曾画庭院中木芍药(牡丹古名),说明早在东晋时已有显贵之家人工栽植牡丹,迄今已有1600年左右。南朝梁时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整理的《名医别录》中记载:"牡丹,生巴郡山谷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元新  谢永军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4):100-100,80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ca)又名鹿韭、木芍药、富贵花,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木本花卉,是我国特产名花,色香俱佳,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自清朝以来,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相继从曹州(菏泽)、洛阳引进中原牡丹品种群进行训化栽培。虽然中原牡丹群品种繁多,但对黑龙江而言,中原牡丹品种群在冬季仍需防寒。近几年,哈尔滨等地又从兰州引种西北牡丹品种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牡丹(Paeonia suffrutcosaAndr.)为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亚灌木植物,其花朵硕大,多姿多彩,被誉为"花中之王"。同时牡丹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不仅被园艺师培育成不同类型的花卉品种,也是我国最早用于园林和商品化生产的花卉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应用ABT1号生根粉剂处理牡丹当年生嫩枝,进行了牡丹嫩枝吊包及嫁接育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BT1号生根粉对牡丹嫩枝的生根率和成活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吊包苗发根快、根粗壮而发达,呈现出爆发性生根的特点,生根率达80%左右。尤其应用根接法将牡丹嫩枝嫁接在芍药侧根上,在掌握好嫁接时期和方  相似文献   

14.
国外伊藤杂种牡丹引进栽培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美国引进的16个伊藤杂种牡丹为试材,对其物候期、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伊藤杂种兼具牡丹与芍药的共同特征与优点,杂种优势明显,生长习性似芍药,花色、花形、花香似牡丹,芽、茎、根像芍药,叶光亮近革质,2~3回三出复叶,小叶具深或浅缺刻;极抗病虫,适应性强,长势旺盛,完全可以在洛阳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正常生长;引进的所有品种均能开花,大多数品种丰花性好,花色丰富艳丽,株形饱满优美,叶丛潇洒美观,绿叶期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期特晚且长,在洛阳为5月初至5月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首例芍药牡丹远缘杂交种的发现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首次发现并鉴定芍药牡丹远缘杂交种的过程及方法,并将该杂种命名为‘和谐’。通过对牡丹、芍药栽培品种及杂交种‘和谐’的观察、研究发现:‘和谐’的形态兼具有芍药与牡丹且多趋于芍药的特征,从DNA水平上检测到了与牡丹、芍药共有的特征条带。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证明了‘和谐’为芍药和牡丹远缘杂交形成的宿根类植物。  相似文献   

16.
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温沙藏和GA3处理对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的效应,结果表明200 mg/L GA3浸泡'凤丹白'牡丹和芍药已生根种子2 h可缩短其发芽时间达107~111 d,且其发芽率、芽长、根长及苗重均优于对照或与对照处理相当;而GA3或低温沙藏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解除效应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程安东 《花卉》2019,(14):5-6
牡丹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牡丹花也是我国的名花。凤丹是芍药属牡丹组中结实率最高,且种子含油量高,适宜作油料作物栽培的品种,其根系发达,粗根为肉质根。本文主要探索了凤丹在安徽六安地区的栽培方法,栽培的种苗的成活率达80%,为凤丹在六安地区的栽培技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芍药别名百芍、殿春、将离,属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为我国传统名花,古代就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其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较广,在公园、街头绿地及住宅、机关厂矿中都有栽植,也是理想的鲜切花花材,且根可作中药材"赤芍"或"白芍"。芍药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栽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紫斑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木本花卉,以基部腹面有明显的深紫色斑而得名.紫斑牡丹抗逆性强,抗寒耐旱抗盐碱,病虫害少,以花大色艳香浓而蜚声国内外,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前景.甘肃临夏、临洮、兰州、榆中及陇西等地广泛栽培.但笔者在对紫斑牡丹地方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10~12年生紫斑牡丹均存在枝条过密、郁闭,生长势变弱的现...  相似文献   

20.
芍药的栽培     
林云甲 《花卉》2011,(6):24-24
古人誉"牡丹为化王,芍药为花相",实际上,芍药的栽培历史至少3000多年,而牡丹即多只有2000年;芍药现有品种1000多种.而牡丹则仅近500种;芍药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