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orientalis)的养殖曾经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但传统的养殖模式及其养殖技术已不能够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为探求中国对虾养殖新模式,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至2005年承担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中国对虾深水池塘养殖高产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又名东方对虾。是世界上推荐的四种优良对虾养殖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捕捞和养殖对象。近几来,中国对虾开始南移,由于该种虾较适应低温,故在汕头沿海每年最早培苗、放苗和收获,对调整养殖品种结构,进行多造养殖,产品均衡上市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汕头养殖中国对虾周期短,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面临渤海沿岸,盐碱荒地滩涂面积较多,海水水源条件较好。1989年全市已开发养虾面积8万亩,1989年全市平均亩产对虾86.17公斤。但从1989年开始,我市与全国各养虾场一样,也出现了亏损与市场疲软状况,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此我市计划实施对虾集约化养殖高产技术,旨在通过诸如虾池改造、虾苗暂养、开发利用低价饵料、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Penaeus,mortodort Fabri citts)俗称草虾,是对虾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几年在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已作为虾类的主要养殖对象,并且在高密度和较完善的养殖条件下取得很高的产量。我国大陆养殖斑节对虾起步较晚,近两年才开始较大面积养殖。为了探索斑节对虾在本地区池塘条件下养殖的可行性和高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李连同  张福存 《海洋渔业》1997,19(3):134-135
<正> 天津市汉沽区于1996年5月2日~10月2日进行了百亩虾池养虾高产试验,108亩水面平均单产443kg,亩盈利26340元,是一个高产高效典型。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面积及条件 试验塘为连片虾池,总面积108亩,其四周边沟用作养殖期内循环沟。试验塘紧靠长芦汉沽盐场海水蓄水池,并配有机井一眼,养殖期海淡水来源较为方便。池塘共29个。  相似文献   

6.
张俭 《科学养鱼》2006,(7):32-32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以下结合本人开展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试验介绍其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高产高效养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对虾养殖尽快走出困境,我们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研究对虾高产、高效养殖新技术。病毒性虾病的暴发是病原体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养殖环境存在病原体,并不一定暴发虾病。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制定了高产养成中国对虾的技术路线,与海阳市海洋与水产局合作,在海阳市大山乡卓格庄村虾场进行了试验。经过努力,初步获得成功。专家组现场验收结果:25亩试验地,生产商品虾5ssokg,平均亩产zslkg,规格12cm,收入4O万元,纯利32万元,亩效益l·28万元。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1试验池条件将原有的一个4O亩养虾池改成一个水面25亩…  相似文献   

8.
剌参是我国久享盛誉的“海八珍”之一,富含胶原蛋白、粘多糖、海参活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供食用、医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俗称“海中人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供应量也逐年提高,但市场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池塘养殖刺参具有管理方便、成活率高、回捕率高、养殖周期短、收益大等优点,现为我国北方沿海又一养殖亮点。在刺参养殖池塘中放养中国对虾进行生态养殖,可起到生态共生互补、实现生态平衡,能够充分挖掘池塘潜力,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效果显著,现将其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俗称草虾、花虾,属热带性大型虾类,我国主要产于海南、广东和广西沿岸,浙江、福建也有少量分布。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东南亚许多国家养殖斑节对虾有较长的历史,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近年来人工育苗和养殖生产发展较快。我国除台湾省在斑节对虾人工育苗、养成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外,广东、福建还处于初期阶段。为了开辟新的养殖品种,促进我省对虾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中外合资马尾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承担省水产厅科教处下达的“斑节对虾高产养殖试验”的任务,于1988年6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恢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保障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黄渤海海域一直将中国对虾作为传统增殖放流品种,20年来累计放流中国对虾200亿尾,回捕对虾2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渔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对虾杆  相似文献   

12.
吴凯  刘权 《河北渔业》2003,(3):22-22,52
<正> 近几年,由于持续干旱,池塘春季普遍缺水,尤其是5、6月份枯水季节,缺水更加严重,甚至部分池塘出现干涸。如何开发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成为摆在渔技推广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几年来,我们利用泥鳅耐低氧、耐密养和对水量、水质要求低的特性以及泥鳅生长快、产量高、销路好的优势,进行了季节性缺水池塘泥鳅高产养殖试验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通过泥鳅高产养殖,开发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不失为一项好对策,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乌鳢池塘专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孔淼方 《淡水渔业》2002,32(4):24-25
乌鳢 [O argusCantor],俗名黑鱼 ,分类上隶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乌鳢有“鱼中珍品”之称 ,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 ,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之功效。近年来 ,我区把乌鳢列为人工养殖名优品种的重点加以推广。 2 0 0 1年 ,全区推广乌鳢池塘专养面积 32 74亩 ,产量 5 871 4吨 ,产值76 32 82万元 ,成为浙江省乌鳢专养面积最大的县(市、区 )之一。仅我区的一个博陆镇 ,2 0 0 1年的乌鳢专养面积达到 1883亩 ,被评为“浙江省黑鱼之乡”。通过几年的试验推广 ,我们已成功地总结出一整套乌鳢池塘专养高产技术。我区制定的《乌鳢池塘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变芜湖县池塘无公害青虾养殖单产偏低、产品规格小、养殖效益差等不良现状,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多年来采用一年双季养虾、投喂全价颗粒饵料、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适当套养等技术措施,大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海冲 《中国水产》2009,397(1):45-47
一、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水产养殖特点 1.地理气候因素 佛山市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属亚热带区域,气温持续低于10℃的时间一般不长。因此,很多背风深水的大水体池塘基本上可以保证热带鱼类或暖水性鱼类安全越冬。而2004年初的连续两次寒潮造成的冻死鱼灾害,主要发生在肥水、浅水或者新推的池塘里,损失比例不大;2008年初的寒潮为50年一遇,从1月25日至2月12日,连续19天日平均气温10℃以下,连续22天日平均气温12℃以下,造成越冬罗非鱼大规模死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在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推广池塘高效养殖泥鳅技术,有一养殖户共计养殖泥鳅15亩,获纯利润达11000余元/亩,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泥鳅养殖应选择水源可靠、水质清新且无污染、进水与排水方便的池塘,土质应为中性、微酸性的粘质土壤,  相似文献   

17.
文蛤是我国滩涂养殖的传统品种之一,现将文蛤池塘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1.位置选择位于中低潮区、风浪较小、底质为细沙质或泥沙质的池塘。海水盐度为10‰~30‰,pH为7.8~8.6,且水源不受工农业排污的影响,主要水质指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2  相似文献   

18.
赵春民 《河北渔业》2001,(2):18-18,25
<正> 青虾又称河虾,学名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容易养殖,成本低、效益高,但北方养殖单产低,效益不理想,笔者在几年的青虾养殖实践中,取得了每667m~2产量达100kg左右、纯利2000元左右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 池塘的选择 池塘的面积以0.2~0.67hm~2为宜,以新池为好,如果是老的池塘,应把底泥尽量清干  相似文献   

19.
汤道红 《中国水产》2009,397(1):31-31
江苏省淮安市传统的池塘主养草鱼,放养规格小、养殖周期长、投入较大、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在300kg~400kg,年利润在800元/亩左右,经济效益较低。为了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开展研究与推广“池塘双季高产高效主养草鱼技术”,其要点是投放大规格优质草鱼鱼种,配套渔业机械设备,应用颗粒饲料,采取一年放养二次大规格鱼种、捕捞二次(可干塘捕捞)的方式,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到双季高产模式,从粗养粗放型向精养集约型发展,促进了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池塘海蜇养殖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养基础饵料,改良地质,用光合作用和换水控制水质等途径,开展了海蜇池塘试验。共进行三茬养殖,取得全年单产465 kg、总产120 900 kg、总产值132.99万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