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羔羊副伤寒也叫沙门氏菌病,俗称血痢、黑痢,是由羊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所引起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急性败血症和下痢,孕母羊流产。  相似文献   

2.
概述沙门氏菌属感染包括各种沙门氏菌所致的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在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有伤寒、副伤寒及食物中毒。对动物则有各种畜禽的副伤寒、鼠伤寒、雏白痢及马和羊的流产等病。多数沙门氏菌没有固定的宿主,同一种细菌可使不同动物得病。对人和动物共同致病的细菌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比较多见,副伤寒乙、丙沙门氏菌等次之。仅对人类致病的为伤寒沙门氏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某些仅是动物疾病的病原,对人类没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羔羊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羊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羊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断奶或断奶不久的羔羊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气候寒冷多变时发病最多.舍饲羊易发,常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1 病因 病原菌通过羊的粪尿、乳汁、流产胎儿、胎衣,污染饲料、饮水、食槽和周围环境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羊,也可通过交配或其他途径传播.各种不良环境均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4.
<正>羊流产沙门氏菌病是由羊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子宫炎和流产为主要特征。1病原本病病原为羊流产沙门氏菌,不耐热,一般消毒药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5.
羊的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羊流产沙门氏菌(s.abortusoris)和都柏林沙门氏菌(s.dublim)引起的,临床上是以血性下痢和怀孕母羊流产为特征的一种羊的急性传染病。1病原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的一大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需氧或兼性厌氧的直杆菌,长1~3微米,宽0.4~0.9微米,不产生芽胞,一般无荚膜,绝大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能运动。该菌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最合适的温度为35℃~37℃,最适合的pH值在6.8~7.8之间。在选择培养基上,经过24小时培养后,可形成直径2毫米、圆形、稍凸起、无色…  相似文献   

6.
<正>羊痘俗称羊天花,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在绵羊及山羊都可发生,也能传染给人。由于羊痘病后恢复期较长,影响到营养不良;怀孕病羊常常流产;羔羊的抵抗力较弱,死亡率更大,故应加强防制,彻底扑灭。1病原与流行病原为痘病毒,一般绵羊痘只发生于绵羊,不传染山羊和其他家畜。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病  相似文献   

7.
为对发病雏鸡群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雏剖检观察及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小白鼠接种观察,证实鸡群发生了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禽副伤寒和禽伤寒,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病原,感染率高于鸡伤寒沙门氏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8.
马清花 《兽医导刊》2016,(12):182-183
兔沙门氏菌病又名兔副伤寒,引起兔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以消化道疾患为主,主要侵害妊娠母兔,幼兔多因腹泻和败血症死亡.  相似文献   

9.
1病原特点 沙门氏菌属是指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沙门氏菌属的细菌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宿主适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2类。前者只对其适应的宿主有致病性,包括马流产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0.
正禽沙门氏菌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血清型,广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最主要的贮存宿主。该菌根据细菌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氏菌有宿主特异性,主要引起鸡和火鸡发病,而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则能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和人。1鸡白痢本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  相似文献   

11.
禽沙门氏菌病流行现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沙门氏菌病(AvianSalmonellosis)是指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总称。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是家禽最为重要的蛋传细菌病之一。禽沙门氏菌病依据病原体的抗原结构不同分为三种疾病:鸡白痢、禽伤寒和副伤寒。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称为禽伤寒,由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非宿主适应性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统称为禽副伤寒。禽副伤寒的病原体包括很多种类的沙门氏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德尔卑沙门氏菌、海德堡沙门氏菌、纽波…  相似文献   

12.
禽沙门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引起禽类的一大群急性或慢性疾病。目前有2 500多个血清型,也是家禽最为重要的蛋传细菌病之一。在所有动物中,最常报道的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菌、禽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绝大部分来源于家禽和禽产品,其中诱发禽副伤寒的沙门菌能广泛感染各种动物和人类。本文通过血清学方法对上海部分鸡场禽沙门菌的抗体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荚膜和芽孢,抗原式相似,生化特性复杂,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并且血清型达2500种以上,此菌为条件性致病菌,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患病猪  相似文献   

14.
1病原 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约有60多种,150多个血清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海得堡沙门氏菌在、婴儿沙门氏菌等,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最为常见。本菌为血清学上具有相关性的革兰氏阴性细长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和芽孢。但在自然条件下,也可遇到无鞭毛或有鞭毛而不能运动的变种。副伤寒沙门氏菌为兼性厌氧菌,10~42℃能生长,  相似文献   

15.
兔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又称兔副伤寒。主要侵害妊娠母兔和幼兔。以败血症和急性死亡、腹泻与流产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规模养羊场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羊病有:羊痘(绵羊痘、山羊痘),羊口疮、羊梭菌性疾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衣原体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胃肠道线虫病等;细菌学检验,分离出了产气荚膜梭菌、羊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羊链球菌、炭疽共7种细菌;3个羊场的寄生虫调查结果表明,其优势虫种为胃肠道线虫、棘球蚴;4种疫病的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感染率分别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30.18%,弓形虫病18.19%,衣原体病13.82%,布病2.33%。  相似文献   

17.
正引起家禽发生副伤寒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属的细菌,种类很多,已超过1000种。对人类及很多动物均能致病,其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有30多种。引起禽副伤寒的沙门氏菌常见的约有六、七种,最主要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除白痢和伤寒外)。鼠副伤寒病菌的抵抗力不强,60℃温度15min即死亡。一般消毒药物都能很快杀死病菌。病菌在土壤、粪便和水中的生存时间很长,沙门氏菌能够存活28周,土壤中的伤寒沙门氏菌至  相似文献   

18.
<正>羊传染性无乳症是由无乳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无乳症、关节炎、角膜炎和流产为主要特征。山羊和绵羊均能感染此病。该病不仅能引起病羊死亡,而且能使孕羊发生流产,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特点该病的病原为无乳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山羊对该病原最敏感,绵羊次之。该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各种消毒剂均敏感,-20℃能存活数月,在  相似文献   

19.
沙门氏菌病属于羊群易患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主要是羊流产沙门氏菌。该病在全年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任何季节都可见患羊,但是每年的晚冬或者是早春时节是患病比较集中的时间段。羊群中不分年龄都会有感染发病的可能,特别是处于妊娠后期的母羊和断乳的羔羊在生产中表现出的易感性最强,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饲养经济收益。1病原介绍羊群感染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主要就是沙门氏菌,属于体较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不具有荚膜同时也不形成芽孢,有鞭毛可以自行运动,将其接种于普通培养基可见良好的生长状态。该菌没有太强的耐热性,一般处于60℃的温度条件下15min就会被杀死,但是在粪便中却可存活2-3个月,冰箱中存活3-4个月,水土中可以存活10d左右。2流行特点生产中发现,刚断奶或断奶不久的羔羊与新生羔羊相比易感性更强。而成年羊与年轻羊和老龄羊相比较具有更高的易感性。妊娠母羊主要在产前一个月内感染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阴雨潮湿的季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饲养场的管理水平差则患病的羊群就多,发病通常呈现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或带菌羊。健康羊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感染,此外,通过完全闭合的脐带和子宫也能感染。  相似文献   

20.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中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导致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汁及流产胎儿等排出. 病原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舍饲青年犊牛比成年牛易感,往往呈流行性、病犊发烧、停食、虚弱,排泻恶臭液状粪便,常混有血丝和粘液.死亡率高的达50%~70%,一般为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