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合理造林密度的探讨赵典普,李庆会(甘肃省张掖地区林果业研究所,734000)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原产华北地区,为强阳性树种。它耐寒、耐旱,垂直分布高达2700m。70年代以来,甘肃省张...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的威尔柏(0.5%、1%、5%、10%),对营造1~4a的华北落叶松幼树不加任何保护措施进行喷施,观测其药害情况,结果表明:在不保护幼树的条件下,喷施威尔柏使华北落叶松幼树产生药害,幼树死亡率达20.3%~100%,当年新梢生长量为0~14.8cm,低于对照(2.5~15.3cm)。  相似文献   

3.
使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临时标准地资料,探讨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CCF(树冠竞争因子CrownCompetitionFactor的简称)有关特性。该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CCF特性以及应用CCF进行林分密度、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惠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2):46-47,51
对日本落叶松在舟曲林业局沙滩林场进行栽培试验表明,15年生高生长比同龄华北落叶松高2m,比波氏落叶松高近1倍;径生长比华北落叶松大2cm,比波氏落叶松大8cm。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经营密度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逻辑斯蒂(Logistic)函数建立太行山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平均胸径与平均冠幅间的回归模型;确定修正指数函数式为郁闭度与树冠重叠度间的最佳回归模型;并由此探讨了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的理论密度、最大密度和郁闭度为0.6~0.9时的适宜经营密度指标。首次编制完成太行山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经营密度表,为该区域的抚育间伐作业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松、华北落叶松抗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了油松,华北落叶松苗木盆栽试验,在土壤由湿(适宜)到严重干旱的变化过程中,测定了苗木的凋萎系数,叶片水势,根系活力,蒸腾强度,观察了苗木生长的外观反应。对两树种的抗旱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是:油松的抗旱性能优于华北落叶松。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对华北落叶松高温胁迫缓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当年华北落叶松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华北落叶松幼苗体内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3mmoFLSA处理华北落叶松幼苗后,可提高其体内SOD酶活性,即可显著提高华北落叶松幼苗的抗热性,从而使华北落叶松幼苗在低海拔地区能安全度过酷热的夏季。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是华北地区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常规育苗全部都采用春播。但由于近几年夏季持续高温,给落叶松育苗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致使立枯病严重发生。承德县上板城苗圃通过秋播育苗,实现落叶松育苗生长期达190d,当年苗高平均32cm、平均地径0.35cm,解决了华北地区低海拔全光育苗受夏季持续高温的影响。现将落叶松快播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整地整地要深耕细作,加深松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蓄水保肥的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保证供给苗木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为种子发芽和苗木根系生…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枯梢病在落叶松幼林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岳  田西迁 《林业科技》1995,20(3):34-35,33
落叶松枯梢病在落叶松幼林中的发展王岳,田西迁,李玉莲(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勃利县林业局)70年代末,落叶松枯梢病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寄主是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海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病原菌经...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属松科、落叶松属,阳性树种,极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其根系发达、可塑性强、生长迅速,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苏木山林场造林的主要针叶用材树种。兴和县林业局经过多年的育苗试验,总结出了优质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杉木、马尾松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速效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的角度,对梧州共青林场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林地采伐更新为红锥(Castanopsis hystrlz)林和荷木(Schima superba)林后其森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红锥林和荷木林的生长发育,各林地养分状况明显降低。和对照林地相比,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3.
以大鹤国有防护林场3种不同林龄(15、23、34 a)的湿地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湿地松林土壤酶活性及其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着林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先增加后降低;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逐渐降低。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林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仅在表层土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随着土层的加深表现为先增长后降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均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酚氧化酶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滨海地区湿地松在林龄较低阶段土壤养分较为充足,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不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北省乌桕产区林地土样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壤酸碱性适宜于乌桕生长发育;但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养分含量偏低,是影响乌桕生长的主要因素;中量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基本能满足乌桕生长发育的需求;对微量养分Fe、Zn、Mn、B检测结果表明:罗田县土壤有效Mn含量偏低,英山和大悟的有效B含量偏低。4个主产区(大悟、英山、罗田、麻城)养分含量比较结果显示,罗田乌桕林土壤大量养分的供应能力显著强于其他3个产区。  相似文献   

15.
土壤肥力变化是造林地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杉木造林地土壤的肥力观测分析,为杉木造林地的环境评价和防止杉木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衰退,改善营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东部罗平县八大河乡,东经104°40′,北纬24°2...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O/A and B horizons of undisturbed forest, active pasture, and 8- to 12-year-old teak and mixed native plantations.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K, Ca, Mg, soil organic carbon, pH, exchangeable acidity, bulk density, and compared with a fertility equation. Bulk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undisturbed forest than other land uses, suggesting that after approximately 10 years of growth neither plantation lowered bulk density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the active pasture. Teak plantation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g and K (B horizon) and Ca (O/A horizon) concentrations than the undisturbed forest. This trend suggests that exchangeable bas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when land use changes from undisturbed forest to pasture, then pasture to plantation, with the most pronounced effect of this in teak plantations exhibiting more high fertility plots than other land uses. Soil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was similar for all land uses except for a significantly lower concentration in teak plantations than in active pasture (O/A horiz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eak plantations may be advantageous for increasing soil fertility but, with respect to restoration of undisturbed forest conditions, present significant deviations in soil chemistry. Options for improved plantations soil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湘西南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南永州市6种主要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和杉木林)林地的土壤养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针阔混交林的氮、钾元素含量高,而磷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毛竹林的速效磷含量最高;阔叶林钾、磷元素含量较高,氮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湿地松和马尾松纯林的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8.
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袁霞  何斌 《经济林研究》2004,22(2):10-1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和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表层土壤的最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2)坡位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和主要酶活性也不同,呈现下坡>上坡的趋势;(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八角林地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及时了解果园的营养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河果园苹果叶片和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pH值偏低,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较低,其有机质及氮的含量较高,全磷、有效磷含量偏低,全钾含量偏低,但速效钾含量偏高,硼及土壤交换性钙、镁的营养水平较低,而锌含量能满足生产优质红富士苹果的要求。根据营养诊断分析结果提出了今后应控制氮肥施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尤溪县梧园村毛竹纯林改造成毛竹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杉竹混交林土壤的容重低于毛竹纯林,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孔隙度比都比毛竹纯林增加,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毛竹纯林增加,土壤的酸性得到改善。说明混交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发挥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及养分的有效化,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