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虫转基因欧美杨的培育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后,获得杀虫率分别为55—80%的抗虫转基因植株共3株(R-135,R-123和R-140),经组培苗和苗圃移栽植株的PCR分析,苗圃移栽植株PCR产物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B.t毒蛋白基因已整合到上述抗虫植株的细胞DNA中,并表达出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均宝  卜学贤 《林业科学》1995,31(2):181-184,T001
毛白杨转基因植株的研究郑均宝,王峰,刘群录(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卜学贤,陈维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关键词毛白杨,R1000和R1000(PTVK85),生根能力,生长量,形态变化农杆菌(Agrobacterium)对植物的...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杨树抗虫性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55  
虫害是杨树造林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经过人工改造的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转化杨树,得到杨树再生植株,然后,再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导入已含Bt基因的转基因杨树,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最终获得既含有Bt基因又含有蛋白酶抑制基因的转基因杨树植株。利用这种杨种叶片饲同喂舞毒蛾幼虫的杀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同时表明含有Bt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4.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番茄ACC氧化酶基因LEETHYBR编码区0.9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氧化酶反义RNA的二元载体。用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筛选到16株转基因杨树植株,Southernblot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植株的28%。  相似文献   

5.
用雄性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试管植株无菌叶片作外植体,筛选出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在组培室的光照条件下培养37d,平均每片叶产生25个不定芽。已建立雄性毛白杨最佳转化和再生系统。用含有完全改造的Bt抗虫基因表达载体pB48.7和部分改造的Bt抗虫基因表达载体pB48.6转化雄性毛白杨,经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选择和PCR检测,已获得初步确定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6.
ACC合酶cDNA克隆及其对美洲黑杨体内乙烯产生的反义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ACC合酶基因GMCACCSI编码区15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2元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合酶反义RNA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后用该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从抗卡那植株中选到15株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DNA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幼苗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的22%。  相似文献   

7.
以杨树优良新品种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cl."74/76")为试材,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107杨的叶片及茎段外植体,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提取转基因植株的总DNA,经PCR扩增,部分植株呈阳性反应,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以转基因杨树叶片饲喂天幕毛虫幼虫的杀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PeERF1基因在胡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和PeERF1转基因植株抗旱的生理适应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木本植物中的抗旱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胡杨为材料进行20%PEG6000模拟干旱(0、12和24 h)处理,对胡杨PeERF1基因进行时空表达模式分析。以非转基因(WT)、过表达35S::PeERF1转基因植株(PE)、显性抑制35S::PeERF1-SRDX转基因植株(SE)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对照组,20%)处理WT、PE和SE模拟干旱胁迫,并对其进行表达模式、生长性状和生理指标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PeERF1基因在胡杨叶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茎和根。在正常状态下,转基因植株和WT生长性状、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变化不大。在20%PEG6000处理后,PE转基因植株比WT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状态,PE转基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CAT和POD含量高于WT,PE转基因植株MDA含量低于WT。而SE转基因植株则表现出相反的性状。[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干旱胁迫下,PeERF1基因转基因...  相似文献   

9.
PCR在真菌与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PCR的原理、操作和影响反应的条件。论述了PCR应用于克隆抗病虫目的基因、鉴定转基因植物中的靶基因的方法和策略。综述了几年来用于研究真菌系统进化和分子分类的现状,包括真菌能用引物的位置。反映了PCR研究类菌原体的最新进展,对其在根结线虫、类病毒等方面的应用也作一简述。同时介绍近一年来应用较多的RAPD进行遗传标记和种以下水平的分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什么等级的杨树苗木造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既有传统习惯问题,也有在自然条件或无性系特性不同而得出的结论。本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欧美杨(奈瓦)和欧美杨I-72两个无性系,3-4个苗木等级,在淮北市粉煤灰复垦地上,造林后4年间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用欧美杨(奈瓦)大苗林(2/3或1/2苗)有明显的缓苗现象:用小苗造林(1/1苗),到第2年末,便消除了与大苗林木的高、粗生长差异。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20世纪末出现的新兴生物技术。当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PCR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综述了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重极化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冠层结构和树种组成的主要研究成果。SAR数据与树高,胸径,植株密度,方位和样地几何形状等因素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特别能反映硬阔叶林分子其它森林树种组间林冠特征差异(包括分枝形态,冠重量和面积),主要树种组内,树种组间与林结构的变化(包括树高,植株胸径和密度)以及一些低生物量和部分疏林地与潮湿土壤及枯枝落叶  相似文献   

13.
森林病害枸杞流胶病因及防治研究报告(鲁占魁等,《宁夏农林科技》,1998,243~44)松材线虫的PCR快速诊断研究(许建平等,《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8,2133~134)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徐福元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乡级林业地理信息系统(GIS)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设计并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使用通用GIS软件(PCARC/INFO)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LOTUs1-2-3)设计森林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5个步骤:(1)将用户的观点模型化;(2)定义实体及其关系;(3)实体表示;(4)匹配成ARC/INFO的数据模型;(5)组织成地理数据集.  相似文献   

15.
转多基因抗病番茄及试种示范国家生物工程中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率先获得了世界首例转多基因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病毒(PVX)和抗青枯病、晚疫病二种真菌番茄植株。培育出了“DRD8012”、“DRD8013”、“DR...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什么等级的杨树苗木造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既有传统习惯问题,也有因自然条件或无性系特性不同而得出的结论。本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欧美杨(奈瓦)和欧美杨1—72两个无性系,3~4个苗木等级,在淮北市粉煤灰复垦地上,造林后4年间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用欧美杨(奈瓦)大苗造林(2/3或1/2苗)有明显的缓苗现象;用小苗造林(1/1笛),到第2年末,便消除了与大苗林木的高、粗生长差异。用不同等级的1—72杨苗木造林,缓苗情况差异不大,因此,用大苗造林的林木生长量到第4年仍然领先于用小苗造林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在太原盆地的清徐县杨李青村,对9个杨树品种在同等营林措施,同样的立地条件进行对比试验,选择适应太原盆地栽培的杨树速生品种。通过8a试验观察,采用系统工程与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欧美杨、P_(15A)杨、沙兰杨速生性最好,加龙杨中等;北京杨、群众杨、I_(214)杨、五台青杨、大官杨较差。欧美杨、P_(15A)杨、沙兰杨达到了丰产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森林病害泡桐组培苗丛枝病原体PCR检测(王克日等,《林业科学研究》,1995,2:215一218)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形状的比较(刘伟等,《林业科学研究》.1995,2:223一225)贵州松杉叶枯及落叶病病...  相似文献   

19.
胡新生  刘建伟 《林业科学》1997,33(2):107-116
选择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在水培和生长箱控制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光量子产量(Φ)、气孔传导度(Cs)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四个杨树无性系的LSPLCP,Φ.CS和最大的Pn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响应特征不同。这可能反映了杨树无性系生态型差别,同时也为杨树无性系在生理指标基础上进行早期选择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林业应用研究工作进展郑均宝(河北林学院基础部保定071000)关键词木本植物,茎尖培养,转基因细胞系,胚培养,离体根培养,玻璃化中图分类号:S722.37ADVANCESOFBIOTECHNIQUEAPPLICATIONINFOREST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