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鲤鱼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随着科技的进步,鲤鱼养殖业的产业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国的鲤鱼饲养业也越来越规范。但是,环境的不断恶劣、水质的恶化对鲤鱼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鲤鱼疾病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鲤鱼养殖产业疏忽对鲤鱼疾病的防治,笔者根据自身的养殖经验以及深入的研究,对鲤鱼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广大的养殖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鲤鱼发生疾病往往与养殖户的饲养环境、饵料投喂及放养密度等因素有关,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注重疾病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鲤鱼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鲤鱼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疾病,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会危及生命,现笔者将鲤鱼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赤皮病病原:病原体是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病状:鱼的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的腹部和两侧极为明显,呈现块状红斑。鳍条末端腐烂,鳍条裂开。病鱼瘦弱,常常单独游于水面,行动迟缓。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引起死亡。预防方法:1、鱼种放养前,先用漂白粉5—10克/立方米水浸泡鱼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水产养殖品种一直在进行着结构上的调整,然而鲤鱼仍然是北方鱼类养殖的主要类型。如何提高养殖技术,防治鲤鱼养殖中经常出现的鱼类疾病,是目前发展养殖业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鲤鱼养殖在技术上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指出了几种主要的常见的鱼类疾病及防治技术,并针对具体情况相应的提出了改善鲤鱼养殖效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坷  万志 《河北农业》2004,(2):21-21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但若管理措施不当,会使鲤鱼导致繁殖率低。养殖效益不高。要想提高鲤鱼的繁殖率,应做好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正鱼选八分大是最适合烹饪的。太小,鱼还没有长大成熟,肉质也不够鲜嫩,同时鱼刺会显得格外多。如果鱼太大,鱼的年龄一般也老,其肉质粗糙,体内也会积聚不少有害物质。专家为我们介绍几种常见鱼的选择。1.鲤鱼选750克。鲤鱼一般能长到1千克左右,但750克的鲤鱼是最鲜嫩的。鲤鱼鱼腹两侧各有1条白线,挑出来能减少鱼的腥味。在靠鲤鱼鳃部的地  相似文献   

7.
每年冬春季节,都能发现有少部分鲤鱼鳃盖凹凸不平,呈拱状形,严重者脊椎弯曲变软;相当部分鲤鱼生长缓慢,有的烂皮肤.常出血,且不易愈合,感染水霉、烂鳃、肠炎等疾病而死亡,导致成活率低。该症状是鲤鱼维生素C缺乏症,系鲤鱼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8.
某水库建起网箱养鲤后,每年的冬春季节,都能发现有少部分鲤鱼鳃盖凹凸不平,呈拱状形,严重者脊椎弯曲变软,相当部分鲤鱼生长缓慢,有的烂皮肤,常出血,且不易愈合,感染水霉、烂鳃、肠炎等疾病而死亡,导致成活率低。根据上述症状,笔者初步诊断为鲤鱼维生素 C 缺乏症,系鲤鱼饲料中维生素 C 含量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9.
用二氧化碳作为麻醉剂,辅助运输活鱼,可使活鱼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以减少运输费用。用二氧化碳辅助运输鲤鱼成鱼时,须分别用含有高分压(27- 33千帕)和低分压(13-17千帕)的二氧化碳气体流交替刺激鲤鱼。15-30分钟后鲤鱼就会进入休眠状  相似文献   

10.
氯氰菊酯通过食物链在鲤鱼肾脏和小肠中的生物积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鲤鱼为研究对象,对常用农药氯氰菊酯通过食物链(蔬菜-黄粉虫幼虫-鲤鱼)在鲤鱼肾脏和小肠内的富集效应进行了研究.饲喂的蔬菜农药残留剂量为2.00 mg·kg-1和10.00 mg·kg-1,通过HPLC定量检测黄粉虫幼虫体内及鲤鱼肾脏和小肠内氯氰菊酯的富集浓度,同时对鲤鱼肾脏和小肠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在黄粉虫幼虫及鲤鱼体内的富集浓度与剂量旱正相关,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呈逐级递增,且对黄粉虫幼虫及鲤鱼的摄食情况及活动能力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大,氯氰菊酯对鲤鱼.肾脏及小肠结构损伤程度也增大.凶此,杀虫剂氯氰菊酯的使用会通过食物链对环境中生物乃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1.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但若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鲤鱼的繁殖率低,养殖效益不高.在鲤鱼繁殖时造成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5个:一是亲鱼达不到成熟度,造成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水霉病,即鱼卵发霉;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及霉雨天气的影响;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的天敌;五是在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死亡等.针对这些原因,要想提高鲤鱼的繁殖率,应做好以下3点.  相似文献   

12.
鲤鱼为大众养殖品种,鲤鱼成鱼产量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此,鲤鱼苗种需求量大,鲤鱼人工繁殖就显得相当重要,尤其是在吉林省,鲤鱼是主要养殖种类。文章详细介绍了鲤鱼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张文丽  张玉芬  张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10-12911
[目的]为鱼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从患病或濒死鲤鱼中分离培养优势菌株,制成病原菌悬浮液。应用负染悬滴法,负染漂浮法负染色技术检测鲤鱼嗜水气单胞菌,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及鞭毛形状数量等指标判断菌体。[结果]2种负染色技术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样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视野清晰、分布均匀,无杂质和聚集现象。鲤鱼嗜水气单胞菌呈杆形,稍弯曲,两端钝圆,菌体一侧有极生单长鞭毛,呈管型,具运动力,与菌毛明显不同。电镜下菌体形态假象呈球样结构。[结论]采用电镜负染色技术检测鲤鱼嗜水气单胞菌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鲤鱼感染细菌性疾病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吉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黄河鲤鱼的脾脏中分离致病菌,并通过常规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药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患病鲤鱼的脾脏中成功分离到1株优势菌.该优势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通过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使黄河鲤发生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同程度耐药,而对氯霉素类药物、恩诺沙星较为敏感,对强力霉素中介.[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鲤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16.
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 (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 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联合处理下鲤鱼肠道中的PS-MPs含量随时间呈线性增加,且随投加的微塑料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S-MPs累积速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在BPA+PS(L)处理(1 mg·L-1 BPA+20 μg·L-1 PS-MPs)下,0.25 d时鲤鱼肠道中PS-MPs累积速率达到峰值(373.81 μg·g-1·d-1),BPA+PS(H)处理(1 mg·L-1 BPA+100 μg·L-1 PS-MPs)下,则是在0.125 d达到最高(644.00 μg·g-1·d-1)。与单一BPA暴露相比,联合暴露下鲤鱼肠道中BPA累积量增加,与BPA (1 mg·L-1 BPA)处理相比,BPA+PS (L)和BPA+PS (H)处理下鲤鱼肠道中BPA含量分别提高了6.13%和9.74%,BPA累积速率分别增加了190.01%、373.80%。相较于对照处理,BPA处理和MPs与BPA联合处理均引起鲤鱼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使体质量下降幅度减缓,其中BPA、BPA+PS (L)和BPA+PS (H)处理下鲤鱼体质量(21 d)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1.22%、3.90%、4.33%。当微塑料投加量达到100 μg·mL-1时,联合处理会增加鲤鱼肠道中SOD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抑制MDA产生,从而缓解MPs和BPA联合作用对鲤鱼造成的氧化损伤,并且减缓鲤鱼体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会增加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的累积,且两者联合作用对鲤鱼产生了协同毒理效应,导致鲤鱼生长速率减缓,体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正>一、制约鲤鱼繁育的因素鲤鱼因东北地区人们对其喜事,而成为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以前因南方地区鲤鱼繁殖时间较北方早,东北地区渔业生产所需鲤鱼苗基本来自南方地区,但其越冬成活率较低,使东北地区鲤鱼养殖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利用电厂余热、地热和温室以及塑料大棚等方法进行鲤鱼人工繁殖,提前了鲤鱼繁殖时间,基本满足了东北地区渔业生产对鲤负苗的需要,而且由于当地产鲤鱼苗越冬成活率较高,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淑新 《新农村》2010,(1):32-32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但若管理措施不当,将会导致繁殖率低,养殖效益差。引起鲤鱼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五个:一是亲鱼未达成熟期,导致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水霉病。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及霉雨天影响。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天敌。五是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不良造成死亡等。针对以上原因,要想提高鲤鱼繁殖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制约鲤鱼人工繁育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因东北地区人们对其喜事,而成为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以前因南方地区鲤鱼繁殖时间较北方早,东北地区渔业生产所需鲤鱼荫基本来自南方地区,但其越冬成活率较低,使东北地区鲤鱼养殖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利用电厂余热、地热和温室以及塑料大棚等方法进行鲤鱼人工繁殖,提前了鲤鱼繁殖时间,基本满足了东北地区渔业生产对鲤鱼苗的需要,而且由于当地产鲤鱼苗越冬成活率较高,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发展,目前鲤鱼人工繁殖正在东北各地区迅速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鲤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高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象特别容易发生内脏疾病,尤其是肝胆病,虽然属于营养性疾病,但往往是全面性和大规模的爆发,且不易治愈,其危害甚至超过传染性疾病。鲤鱼、草鱼、鲫鱼等摄食性鱼类,在每年的7~9月份经常爆发肝胆综合征的疾病,此病由于致病因素较多,多数的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