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绿柳突瓣叶蜂生物学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星煜  辛恒  潘朝晖 《植物保护》2007,33(1):102-105
绿柳突瓣叶蜂(Nematus ruyanus Wei)是发生在甘肃天水柳树上的一种新害虫。严重危害旱柳、垂柳、金丝柳等多种柳树,1年发生6代,非越冬茧结于叶背,越冬茧结于1-5 cm表土中,以预蛹在越冬茧内越冬。幼虫食叶危害,每年3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该虫的猖獗危害期。用25%灭幼脲,1.8%阿维菌素乳油,40%氧乐果乳油20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以上;用2.5%溴氰菊酯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4000倍液喷冠防治3龄后大幼虫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幼虫结茧次数及其相关因子以及结茧次数对其低温环境适应性的影响,通过人工剥茧扰动间隔持续观察法测定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结茧次数,分析结茧次数与体重、茧重的关系,同时测定不同结茧次数虫体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及虫体海藻糖含量和虫茧蛋白氨基酸组成,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检测其越冬存活率。结果显示,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有很强的结茧能力,其平均结茧次数为9.86次。幼虫体重影响其结茧次数,结茧次数与其体重呈显著负相关(y=14.8231-0.5456x,R~2=0.9223);性别对其结茧次数无显著影响。虫茧蛋白由16种氨基酸组成,各氨基酸组分含量与结茧次数均呈直线负相关。随着结茧次数增加,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值均有所升高,结茧1次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18.19℃,显著低于结茧3次和5次的过冷却点;越冬幼虫体内海藻糖相对含量随结茧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幼虫越冬存活率与结茧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茧1次、结茧2次和结茧3次的越冬存活率分别为66.05%、36.05%和13.60%,三者之间差异显著。表明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随着结茧次数的增加其对低温环境适应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黑斑红毛斑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红毛斑蛾(Phauda triadum Waluer)是薜荔(Ficus pumila L.)上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江西一年发生一代,以三龄幼虫在寄主叶片或枝条上越冬,翌年2月开始活动、取食。结茧期为4月下旬初—5月上旬;成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初—6月初;卵发生期为5月下旬初—6月上旬;幼虫孵化期为6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经少量取食即以一龄幼虫越夏。9月初秋凉后,幼虫进入二龄,10月中旬进入三龄,并以此虫龄越冬。卵期10—11天;幼虫期304—328天;茧期27—30天;成虫寿命9—15天。幼虫孵化末期是药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在陕南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危害,3龄后向四周扩散,4~6龄为暴食阶段,是危害严重时期。幼虫食尽核桃树叶后,还转而取食板栗、漆树、杜仲、椿树等其他树叶。幼虫6月上中旬在树下灌木丛中缀叶结茧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于核桃树皮缝内。幼虫孵化期用赛丹或菊酯类杀虫剂常规喷雾,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李树上新纪录害虫北亚脉扁蜂Neurotoma sibirica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记述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亚脉扁蜂在吉林省吉林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5~15 cm深的土层中做土室越冬。每年4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中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从5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单雌产卵量为13~43粒,卵期5~9 d。6月上旬为北亚脉扁蜂幼虫为害盛期,幼虫为6龄或7龄,幼虫期14~21 d,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越冬。北亚脉扁蜂幼虫在李、紫叶李、杏、榆叶梅4种寄主上均可完成发育,在自然条件下李树受害率可达100%,紫叶李树受害率为40%,杏树受害率为20%。北亚脉扁蜂天敌有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斯马蜂Polistes snelleni、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2种姬蜂及1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3,16(1):29-30
柑桔花蕾蛆是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 ,凡柑桔产区都广泛发生。为害特点是以幼虫于花蕾内蛀食 ,被害的花蕾膨大呈灯笼状 ,花瓣多为绿点 ,花蕾受害不能开花而脱落 ,造成减产。1 生活习性1年发生 1代 ,少数发生 2代 ,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 ,在树冠周围 30cm内外 ,6cm土层内虫口密度最大 ,3月越冬幼虫脱茧上移至表层 ,重新做茧化蛹 ,3~ 4月羽化出土 ,雨后最盛。花蕾露白时成虫大量出现并产卵于花蕾内。卵期 3~ 4d ,幼虫在花蕾内为害 10余天老熟脱蕾入土结茧。阴雨天入土最多。成虫多于早、晚活动 ,以傍晚最盛。一般阴湿低洼柑桔园地…  相似文献   

7.
双齿锤角叶蜂(Odontocimbex svenhediniMalaise)是近年发生于甘肃天水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一种食叶新害虫,其寄主刺五加是首次报道。该虫1年发生1代,翌年4月上旬越冬预蛹开始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下旬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面或正面主脉周围叶表皮下,卵期9~11 d;幼虫食叶为害,共5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猖獗为害期,6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老熟幼虫于寄主或周围非寄主植物枝条结茧越夏越冬。5月中下旬3龄前幼虫期,用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达95%以上。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 倍液,防治3龄后幼虫,防效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农林作物重要害虫丽绿刺蛾在泉州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丽绿刺蛾在泉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从5月下旬始见,直至7月下旬,老熟幼虫在7月中旬以后陆续结茧化蛹;成虫7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直至9月中旬。第二代幼虫8月上旬开始孵化,老熟幼虫在10月上旬以后陆续结茧,并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老熟幼虫(越冬代)化蛹,成虫从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羽化、交配、产卵。结合防治实践,探讨了人工、物理、生物、药物方法相结合的丽绿刺蛾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樟巢螟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樟巢螟在湖北孝感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4-8cm土层中结茧越冬,树干用药并结合人工摘除虫叶和虫巢,必要时辅以化学农药,能有效控制樟巢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连续4年对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越冬后存活及发育情况研究表明,亚洲玉米螟幼虫越冬死亡率在45%~65%之间;白僵菌Beauvaria bassiana、寄蝇和茧蜂是导致亚洲玉米螟幼虫越冬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和天敌种类,3类生物致死因子的综合控制力为22.50%~34.11%;3种生物致死因子年度间组成比例变异较大,存在互补和竞争效应,越冬后发生时期不同,白僵菌主要发生于发蛾高峰期前,茧蜂羽化期在发蛾高峰期后,寄蝇羽化期晚于白僵菌而早于茧蜂,白僵菌有越冬后再次侵染越冬代幼虫的条件;亚洲玉米螟室温下羽化期为18 d左右,雄蛾羽化和结束时间早于雌蛾,雌雄性比年度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