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景改玲 《北方蚕业》2010,31(3):46-47
回顾了榆林市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所取得的主要成效,论述了"东桑西移"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贡献,提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广西蚕业》2007,44(4):65
为进一步提升"东桑西移"工程质量,加强信息对行业生产,促进丝绸消费的重要引导作用。2007年初,商务部茧丝办将信息链建设列入"东桑西移"工程总体工作思路,创建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研发中国茧丝价格指数,并对商务部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系统进行功能完善和系统升级。经近1年的努力,"东桑西移"工程信息链建设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对岚皋县"东桑西移"项目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观总结了岚皋县实施"东桑西移"项目所取得的主要成效,扼要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岚皋"东桑西移"项目建设的影响,针对金融危机对茧丝绸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提出了巩固本县"东桑西移"项目建设成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的第一年,在商务部及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的"东桑西移"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东桑西移"项目使农民得到实惠,企业得到效益,产业得到发展,政府得到民心,生态得到保护,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项目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促进茧丝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洪燕  于振诚  郭光 《中国蚕业》2007,28(4):77-78,83
茧丝绸业作为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功勋产业,具有其独特的行业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以来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在中国成功入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为顺应茧丝绸业发展规律,商务部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作为丝  相似文献   

6.
陕西蚕丝业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宝 《北方蚕业》2009,30(4):68-70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与山川秀美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陕西省"东桑西移"配套工程给陕西蚕丝业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介绍了陕西蚕桑生产、陕北生态桑园建设及陕西蚕丝业后续加工企业的发展概况,和"东桑西移"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陆贵生 《广西蚕业》2005,42(Z1):7-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东桑西移"发展广西蚕业的想法很好.这说明广西大力发展蚕业,一是看到了世界蚕业产地分布和我国蚕业产地分布变迁的规律;二是看到了广西过去作为蚕业发展优势区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下面我谈几点看法,提供"东桑西移"发展研讨会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乐山 《广西蚕业》2005,42(Z1):56-61
本世纪初,国家茧丝绸主管部门提出了桑蚕产业"东桑西移"的战略性调整决策.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内经济建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差别出现新的情况,为了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加强我国丝绸产业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提出新的对策,从宏观上加以调整,"东桑西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浅议"东桑西移"战略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一舟 《广西蚕业》2005,42(Z1):102-108
作为"西部大开发"和中国蚕业战略转移的重要举措,"东桑西移"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它的可行性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也已得到有力证明.近年来广西蚕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蚕业在西部新蚕区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对社会、经济、行业是极为有利的,而且对企业和农民也都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这么说,"东桑西移"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蚕业与时俱进,实现传统产业蜕变的适宜的战略举措和难得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浅议"东桑西移"战略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一舟 《蚕桑通报》2005,36(2):60-64
作为"西部大开发"和中国蚕业战略转移的重要举措,"东桑西移"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它的可行性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也已得到有力证明.近年来广西蚕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蚕业在西部新蚕区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对社会、经济、行业是极为有利的,而且对企业和农民也都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这么说,"东桑西移"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蚕业与时俱进,实现传统产业蜕变的适宜的战略举措和难得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5,42(Z1):116-117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和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鹿寨县人民政府和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承办的"东桑西移"暨广西蚕业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8日至19日在鹿寨县召开.  相似文献   

12.
曾华明 《广西蚕业》2005,42(Z1):36-39
我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多数区域宜桑宜蚕.但因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优势区域.目前,从全国蚕业发展的格局看,"东桑西移"似是必然.就此,提出几点粗略看法.  相似文献   

13.
熊超  胡兴明 《中国蚕业》2015,(1):40-46,50
从地域划分和蚕业区划2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以2000年以来各蚕区蚕茧产量的变化为依据,证明了我国蚕桑产业的转移不仅仅表现为"东桑西移",实际上"北桑南移"的提法可能更为准确。分析了经济因素、政府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科技因素对我国蚕桑产业转移的影响,并对蚕桑产业转移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 ,兔业界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有何作为 ?从瞻望我国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分析 ,可以这样说 :实施“东兔西移”工程已经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笔者通过参加西部兔业开发研讨会 ,广泛地与东西部各界人士接触交流 ,在此基础上 ,提笔命题 ,抛砖引玉 ,与业界同仁探讨“东兔西移”的若干要素。1 “东兔西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东部”泛指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倾斜的政策扶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迅速更新 ,已经成了我国经济腾飞的黄金地带。作为曾经是农村致富门…  相似文献   

15.
论"东桑西移"与东西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仲怀 《广西蚕业》2005,42(Z1):21-25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有幸参加这次"东桑西移"暨广西蚕业发展研讨会,在这里学习广西蚕业发展的经验.昨天我们参观了鹿寨县黄冕乡的蚕桑生产和丝厂,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期间我们参观的一个村屯(即山脚村卜月屯),这个村屯92%的农户养蚕,单是蚕桑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达到2700元,农民全年的纯收入中蚕桑就占了87%.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国家对云南省蚕桑生产发展的大力支持,云南不断扩大种桑养蚕的数量,每年有3000 hm2新栽桑园,约需3000~5000万株桑苗.  相似文献   

17.
白城市桑树生态产业研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庆玲 《北方蚕业》2011,32(3):53-54,68
我国"东桑西移"工程的开展,为北方干寒地区大规模的桑蚕产业开发带来了发展机遇。本文介绍了白城市桑蚕发展的状况、分析了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探讨了白城市桑蚕产业发展方向和出路。  相似文献   

18.
罗炽增 《四川蚕业》2008,36(1):50-52
<正>国家实行"东桑西移"战略,加快了蚕桑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使我国蚕桑生产的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作为全国蚕丝生产主产区的四川,蚕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的特点:蚕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蚕业主要集中在攀西、川中北、川南三个丘陵蚕区,占全省  相似文献   

19.
正1星富桑苗合作社基本情况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和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的实施,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桑苗产销旺盛。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创建优质桑苗品牌,在海宁市周王庙镇星火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由桑苗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牵头,联合桑苗种植户,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有关规定,于2003年注册成立了海宁市周王庙镇星富桑苗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星富桑苗合作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蒙山县继"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后,抓住"东绸西移"的机遇,依托本地及周边盛产白厂丝的资源优势,建设以生产茧丝绸、真丝家纺、真丝服装等产品为主的特色丝绸产业园区。目前,落户蒙山县丝绸产业园区的有丝绸、绢纺、家纺生产企业以及茧丝绸贸易、仓储、织机设备营销等配套企业15家,形成了2 000万m丝绸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初步建成了集桑蚕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