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会展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形式,并已在北京地区名声鹊起。如何把握这一新生事物的本质特点,将对"十二五"时期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在进行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会展经济和产业经济等基本理论,分析近年来北京会展农业发展现状,并从发展趋势、发展机制和发展功效等方面提出北京会展农业具有出国际化和品牌化、聚力多种农业形态活力、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全国农业发展等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北京会展农业的发展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会展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形式,并已在北京地区名声鹊起。如何把握这一新生事物的本质特点,将对"十二五"时期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在进行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会展经济和产业经济等基本理论,分析近年来北京会展农业发展现状,并从发展趋势、发展机制和发展功效等方面提出北京会展农业具有出国际化和品牌化、聚力多种农业形态活力、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全国农业发展等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市发展会展农业的若干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会展农业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相关服务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会展农业可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北京的会展农业目前主要包括三种形态。未来北京会展农业发展应着力提高认识,引导产业升级;理顺管理体制,组建行业协会;明确部门分工,形成联动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增强支持力度;搭建信息平台,提升服务水平;组建专业队伍,培训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北京的农业会展近些年发展迅速并且在发展区域农业会展和国际性盛会上趋势明显。地域文化在助推动农业会展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结合北京农业会展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地域文化融入农业会展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创新驱动模型,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二者的逻辑关系,而且更有利于从深层次把握农业会展的管理和运营。同时,深入探寻地域文化与农业会展结合的途径与方法能够从宏观和微观运作上提高会展质量,进而促进各产业的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5.
农业会展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产物。文章以北京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为例,结合北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产业国际化发展目标,分析了农业会展对优化草莓产业布局、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打造草莓产业文化品牌等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北京农业会展发展的建议,如政府主导型运行模式、以产业为基础办会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推进产业管理体制建设、拓宽主要农产品交易渠道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农业会展融合了会展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等一些产业的特点,但又具有自身特色。北京市应借鉴国际、国内农业会展发展的经验,建立"以政府引导、服务为主,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以市场化运作为纽带"的运行机制,整合力量推动北京农业会展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海农业依托其区位和市场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借助农业会展这一服务手段,发展面向"长三角"及全国会展农业,打造全国性的农产品服务平台,促进地区及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市场化发展。上海市会展农业的发展对北京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搭建会展农业的高端平台;二是重视规模化农业会展的培育,加强会展农业的品牌建设;三是实行区域合作联动,促进区域乃至全国会展农业的发展;四是加强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会展农业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农业品牌建设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其中,区域公用品牌在缔造价值、整合资源和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推进农业品牌化的一个重要模式。结合多年农业品牌实践,笔者认为,区域公用品牌要落地、扎根,要依据我国国情、农情,坚持"三三原则"。第一,做好"三长工程"。政府"瞭望"行业与市场,通过项目政策资金,引导产业  相似文献   

9.
北京“两带”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这个区域横跨"两带",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其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本文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两带"地区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监测体系与生态服务价值、北京市公共支付模式生态补偿机制与市场交易模式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新泰市以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为契机,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构建以光伏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为重点,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扶贫农业、产城融合农业协同发展的"3+6"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的"新六产",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效益"三生共赢"的"新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6月7~10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西北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在内的40多家单位、部门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涉及大宗蔬菜、葡萄、桃、食用菌等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试验站。西北地区一直在探索非耕地的农业利用问题,甘肃酒泉从2004年积极引进有机生态型无  相似文献   

12.
正优化升级北京通州国际种业园——今年,于家务乡预计投资1.1亿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三平台",形成"三中心",进而完善服务企业和大型会展能力,提升"育—繁—推"一体化以及种业展示平台效应,打造北京"种业之都",助力首都城市副中心现代化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发展会展农业的优势、前景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具有发展会展农业的良好条件,例如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首都优势、丰富的特色农业等。从发展趋势上看,北京的会展农业将由单纯的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从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向引导农业产业布局等方面转变,对于会展农业今后的发展,政府应做好角色定位,同时,还应加强会展农业品牌建设,加强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会展农业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三三一"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要素聚集、动力强劲、效益显著的农服产业体系,催生了"三农"事业新动能,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垦地一体化发展,为推动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引擎。创新农业服务新模式,铸造新型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正>12月21日,首次《"中医农业"技术和方法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讲座》在石家庄举办。专家们就"中医农业"技术与方法在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农业一体化发展以及"中医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和围绕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讲解和探讨。会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做了主题报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年艳、中国农科  相似文献   

16.
品牌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建设贯穿产业全过程,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打造"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区域共用品牌,提高"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促进"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产业提档升级,本文介绍了建湖县稻米产业及特色水产(螃蟹)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品牌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对策,以期提升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7.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扎根云岭大地办教育,积极按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快速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及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跟上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对职业岗位的关键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和大纲等教学资源中。学院从"借鉴"逐步向"创造"进行转变,新时期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体要求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整合资源,建立多元融入机制,形成符合职教特色的育人模式,为区域"三农"发展提供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宾川县以高原特色农业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塑造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奏响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四重奏"。2017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3.7亿元,农业总产值达84.3亿元。结构布局求"优"。优化区域结构,按照坝区葡萄园、坡地柑桔园、山区核桃园、江边咖  相似文献   

19.
丘陵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降雨径流易发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诸多因素使农业面源氮排放成为丘陵区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本研究以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为前提,基于丘陵小流域氮素流失特点,以氮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针对农村生活源、农田种植源和畜禽养殖源分别构建了生活污水的稻田安全消纳净化技术、生态种植串联沟渠塘堰的立体消减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畜禽粪污多级循环全消纳技术体系,提出了"产业治污"运行及管理模式,即:根据流域环境承载力确定产业结构和规模,建立"企业订单+基地+农户+专家团队"的产业控污机制和"村企合一参与式"的治污管理体系。并基于国家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在湖北省竹溪县竹溪河源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证明,"产业治污"模式实现了目标区域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有效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山西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近年来,随着专业村数量大幅度增加,山西"一村一品"发展已步入快速阶段,呈现出一批具有区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带动力强的专业村,已形成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但专业村发展规划的定位不准确、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土地流转困难限制产业发展等问题突出,急需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专业村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