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木盆景》2002,(11):20-21
百合为鳞茎花卉,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属长日照植物,光照长短不但影响花芽的分化,而且影响花朵的生长发育。百合不喜高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生长适温白天20℃—25℃,麝香百合为25℃—28℃,夜温均要求在14℃以上。温度高于30℃会严重影响百合的生长发育,发生消蕾,开花率也明显降低,低于10℃生长近于停滞。  相似文献   

2.
百合又名强瞿、中逢花、重迈,系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花卉。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湿润而不渍水的土壤。生长适温15℃~25℃。因其花大色艳、姿态优美,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近几年盆栽百合悄然兴起,补充了切花百合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食用百合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体系,将试管苗接种到6种不同培养基中,分别在不同温度、光照下保存6个月,观察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和甘露醇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和5℃,培养基中加入甘露醇和脱落酸均可有效抑制试管苗生长,保存6个月后均正常生长;10℃和25℃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和脱落酸对百合试管苗存活率、株高及鳞茎形成均有影响。甘露醇浓度低对生长抑制效果差,浓度高对生长势影响严重,浓度20 g/L时保存6个月存活率仍达94.6%,且利于鳞茎形成,对百合试管苗保存效果最好;脱落酸较甘露醇更能抑制试管苗生长,但随保存时间延长存活率减低,叶尖枯死,浓度越高越严重,不利于鳞茎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以万载县龙牙百合鳞茎诱导的组培苗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以期明确环境因子对龙牙百合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环境因子中,龙牙百合移栽成活率随试验温度、湿度的升高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温度高于25℃时,移栽成活率达87.0%以上,湿度在70%~80%时有利于移栽的成活;随着试验光照强度的增强移栽成活率呈升高趋势,组培苗光照系统虽然较弱,但强光照能够促进光合系统发育,促进移栽成活率的提高;2)环境因子交互影响移栽成活,温度是龙牙百合组培苗移栽成活的主要因子,其次依次为湿度、光照强度,试验环境因子最优组合为温度25℃+湿度85%+光照强度30%、温度25℃+湿度75%+光照强度30%;3)全年中移栽成活率为20.0%~95.0%,成活率峰值出现在3、10月,7、8月不适宜移栽,龙牙百合组培苗应在上半年尽早移栽。因此,龙牙百合组培苗移栽时应在适宜生长的上半年尽早栽种,温度在25℃以上、基质湿度70%以上、不遮阴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方晶 《北方园艺》2011,(4):91-92
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和浸种温度等因子对卷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卷丹百合种子为需光种子,在光下萌发,在黑暗中萌发受抑制;卷丹百合性喜温暖,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20℃为宜;在pH 6.0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在播种前对卷丹百合进行温汤浸种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浸种的适宜温度以35~45℃为宜。  相似文献   

6.
刘伟 《北方园艺》2012,(17):85-87
采用野外及引种栽培的方式,研究了野生及栽培淡黄花百合的形态特性、生长习性及繁殖特性。结果表明:植株各部数量特征达到一级百合切花标准要求。3月萌芽,6月现蕾,7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喜光照,最适温度20~30℃,耐干旱,耐瘠薄。用鳞茎、珠芽和种子繁殖。在人工栽培环境下生长良好,茎秆较高、花朵硕大、鲜艳、有香味,可作药用或开发为百合切花育种亲本以及直接利用为百合切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百合正成为鲜切花领域中备受青睐的高档花卉.大量研究表明:种植前对种球进行各种处理(如冷藏),同时选择优良的栽培基质,在生长过程中采取延长光照时间、进行暗间断,以及施用或控制某些植物生长物质等措施能提高百合品质.现从栽培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百合切花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栽培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在提高百合切花品质中的作用;同时从CO2、肥水管理、病虫害等方面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轮叶百合生物量分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针阔混交林下球茎类植物轮叶百合(Lilium distichum)为试材,研究轮叶百合各器官生物量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轮叶百合各器官生物量总体上先增加后减少,在7月末达到最大,8月以后球茎、茎叶和根的生物量不断减少,果实生物量不断增加。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的平均值为球茎茎叶根花果,大量物质和能量被分配到地下球茎中(平均43.11%)。6月初,球茎生物量增长速率高于其器官,6月中旬球茎生物量首先出现负增长,8月份以后植株开始枯萎,各器官生物量均出现负增长。球茎、茎叶和根生物量分别与总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上分析说明,为了适应温带针阔混交林下光照等变化,球茎在轮叶百合整个生长季节中发挥了能量调节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温度和遮荫处理对食用百合部分生理和形态指标的影响,以探寻出适合百合生长的温度和遮荫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遮荫处理对百合的外部形态(鳞茎横径、纵径、鲜质量)的影响不大,但温度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室温(25℃左右)更有利于食用百合的生长;温度和遮荫处理对百合的营养成分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温度有利于百合蛋白质、总糖和灰分的生成和积累,但水分和VC的含量会相对较低。遮荫处理有助于百合蛋白质和水分的积累,适当的遮荫有助于总糖的生成,但是灰分和VC的含量相对较少。综合各测评指标分析认为,室温(25℃左右)条件下,1层遮荫种植的百合营养价值更高,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0.
运用梯度变化光照对新铁炮百合开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为绝对长日照植物,其光周期临界暗期约为11.5 h。对长于12.5 h的光照长度而言,新铁炮百合花蕾长度的增长率随日照长度的延长呈S型曲线,曲线转折点为14.5 h的光照长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食用百合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体系,将扩繁培养后得到的试管苗接种到12种不同培养基中,10℃和25℃下分别保存6个月,观察不同处理试管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甘露醇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差,而高浓度甘露醇严重影响其生长势,缓慢生长保存的最适浓度为20g·L-1;蔗糖对百合试管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适宜浓度为60g·L-1;20g·L-1甘露醇+60g·L-1蔗糖处理的百合试管苗存活率均达100%,且有鳞茎形成,保存效果最好。10℃保存的试管苗生长缓慢,有利于鳞茎形成,保存至6个月时不需要继代培养;25℃保存试管苗的鳞茎形成率低,培养基损失量高,必须继代才能继续保存。  相似文献   

12.
曾慧兰  卢其能  曾鹏远  李润根 《园艺学报》2018,45(12):2407-2416
采集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叶尖干枯病典型症状的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和回接,结合病菌形态学特征及其rDNA-ITS、LSU、TUB和RPB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探讨了病原菌对不同碳源、氮源、pH、光照和温度处理等的反应,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牛肉浸膏,pH值为6,温度为25 ℃,致死温度为48 ℃,全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在6种参试杀菌剂中,啶酰菌胺的抑制作用最强,半数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EC50)为0.011 mg · L-1;嘧霉胺的效果最差,EC50为2.168 mg · L-1。  相似文献   

13.
以‘索尔邦’百合为试材,采用不同倾斜角度的LED侧向照光和顶部照光2种照光方式,结合不同造型曲面反光膜和平面反光膜,研究8种不同组合LED照光方式对百合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百合组培及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8种处理中,LED不同照光方式处理的百合组培苗,其形态和生理指标整体优于对照处理。其中,采用倾斜69.77°侧向照光方式和平面反光膜的处理5更有利于百合组培苗茎叶的生长,其在叶幅、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等方面高于其它处理;而在根系发育方面,采用倾斜79.89°侧向照光方式和曲面反光膜的处理2百合组培苗整体优于其它处理,其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系活力等多个指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采用倾斜69.77°侧向照光方式和平面反光膜的处理5在促进百合组培苗茎叶生长方面效果最佳,采用倾斜79.89°侧向照光方式和曲面反光膜的处理2有利于百合组培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索尔邦’百合为试材,采用不同倾斜角度的LED侧向照光和顶部照光2种照光方式,结合不同造型曲面反光膜和平面反光膜,研究8种不同组合LED照光方式对百合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百合组培及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8种处理中,LED不同照光方式处理的百合组培苗,其形态和生理指标整体优于对照处理。其中,采用倾斜69.77°侧向照光方式和平面反光膜的处理5更有利于百合组培苗茎叶的生长,其在叶幅、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等方面高于其它处理;而在根系发育方面,采用倾斜79.89°侧向照光方式和曲面反光膜的处理2百合组培苗整体优于其它处理,其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系活力等多个指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采用倾斜69.77°侧向照光方式和平面反光膜的处理5在促进百合组培苗茎叶生长方面效果最佳,采用倾斜79.89°侧向照光方式和曲面反光膜的处理2有利于百合组培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5.
百合种质资源限制生长法保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切花百合(Lilium L. ) 品种‘Siberia’ (西伯利亚) 试管苗限制生长保存方法及保存后恢复生长的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常温( 20 ±1) ℃、光照强度1 500 lx、光照时间12 h /d的条件下, 在MS或者1 /2MS培养基中添加1.0~3.0 mg/L的脱落酸(ABA) 能够有效延长百合试管苗的继代间隔时间。离体保存百合试管苗9个月时存活率均在80%以上。在添加50~90 g/L高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中能够保存百合试管苗11个月以上, 保存过程中植株生长缓慢, 基部有紫色鳞茎生成。而添加10~50 g/L甘露醇或10~40 mg/L矮壮素(CCC) 对百合试管苗生长没有起到明显的限制作用。各种限制生长法保存的试管苗转移到恢复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左右均能长成正常的植株, 其形态特征以及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图谱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 年
6~8 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 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
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鉴定为椭圆葡萄孢
Botrytis elliptica(Berk.) Cooke。病菌菌丝在5~30 ℃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 ;30 ℃菌
丝生长受抑制,菌丝褐化;35 ℃菌丝不生长,但在35 ℃培养7 d 后转放至20 ℃培养,可于5 d 后恢复生
长。菌 核产生温度为5~25 ℃,菌核的产生时间、位置及大小在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温度及同一菌株的不
同重复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幅。性孢子稀少至极丰富。分生孢子在自来水中20 ℃条件下3~5 h 即开始萌发,
15 h 萌发率达50%~99%,通常萌发产生1~2 个芽管,并在孢子中间形成0~2 个隔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琼脂对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组培小鳞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组培小鳞茎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琼脂对西伯利亚百合组培苗鳞茎繁殖及根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6.0~7.0 g/L琼脂粉有利于西伯利亚百合组培苗的健壮生长,7.0 g/L为最佳琼脂浓度。  相似文献   

18.
以东方百合甜梦、粉色天使、粉色印迹和亚洲百合进口种球迷恋为试材,研究基质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基质均能显著提高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生长势、提高繁殖系数.其中以亚洲百合迷恋表现最好,用泥炭作扦插基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兰州百合鳞茎增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兰州百合鳞茎增重规律的探讨刘建常,魏周兴(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百合研究所730050)兰州百合[LiliumL.davidiiDuch.var.willmottiae(Wiison)Raffil]为川百合之变种。其特点是鳞茎大、瓣片厚、色洁白、质细腻...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低温处理对百合鳞茎萌芽及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低温处理:4、8、12℃对新铁炮百合‘雷山’(Lilium formolongi‘Raizan’)鳞茎萌芽及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冷藏期间,处理温度越高,顶芽在鳞茎内萌动越早,顶芽和新根的生长速度越快。经不同低温处理后栽植,百合鳞茎发芽所需时间和植株生育期长短分别与低温处理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鳞茎发芽快且整齐,株高、茎粗、花期的一致性好。低温处理时间不足,会导致百合鳞茎发芽和植株生长不整齐,甚至栽植当年不能出苗,从而延长生育周期。在4~12℃条件下,解除‘雷山’鳞茎休眠的合适低温处理时间是5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