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尹娟 《现代园艺》2010,(8):30-31
<正>半枝莲(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别名龙须牡丹、松叶牡丹、洋马齿苋、午时花、太阳花。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肉质草本花卉,原产南美巴西,现今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化学药剂对牡丹切花乙烯释放及贮藏品质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化学药剂对牡丹(Paeo-niasufruticosa)切花乙烯释放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牡丹切花乙烯合成的重要因素;切花经1mMSTS+100(10-6)HQL+1mMDCCD预处理20分钟后,分别置于20℃、25℃和30℃下保温5h,乙烯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高温下预处理抑制乙烯释放的效应明显;切花经预处理可以显著地延长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松散期是牡丹切花的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3.
牡丹籽粕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可将其作为提取植物蛋白的资源加以综合利用。本文以牡丹籽粕为原料,经浸提低温溶剂脱脂后,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并对牡丹籽粕蛋白的一些理化性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牡丹籽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酸沉pH 9、碱提时间70 min,碱提温度5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90.79%,牡丹籽蛋白的乳化稳定性为82.96%,较大豆分离蛋白提高4.36%;起泡稳定性为75.57%,较大豆分离蛋白提高3.53%。  相似文献   

4.
半支莲     
半支莲是栽莳极广的大众化草花。它身姿纤巧,花色艳丽,培植容易,花期长远,故常植于花坛、绿地的边缘,为秀美的环境更添风采。半支莲又名松叶牡丹、龙须牡丹、死不了。它的花通常中午开放,而在清晨、傍晚或阴天闭合,因此又享有“午时花”,“太阳花”的美誉。在植物分类学上,半支莲属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含水量对贮藏期内‘凤丹’牡丹籽粒出油率、籽粒油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4℃与含水量0%的籽粒分别比对照贮藏温度25℃与含水量25%的籽粒出油率更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更低,色差变化更小。较低的贮藏温度与含水量有利于降低‘凤丹’牡丹籽粒贮藏后期籽油游离脂肪酸含量,保持较高的籽粒出油率与籽油色泽。  相似文献   

6.
以2个牡丹品种“凤丹白”和“鲁荷红”为试材,以花粉萌发率和授粉结实率为依据,研究了室温(25℃)、4、-20、-86℃条件下的牡丹花粉贮藏寿命,以建立花粉贮藏技术.结果表明:牡丹花粉室温下保存7d、4℃下保存90 d、-20℃下保存180 d仍有很高的萌发率,-86℃下贮藏la,花粉萌发率没有明显下降、授粉结实率高.室温干燥24 h花粉贮藏后萌发率显著高于未干燥花粉.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牡丹花粉贮藏寿命的重要因素.自来水冲洗解冻效果最好.4℃和-86℃贮藏是解决牡丹育种花期不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牡丹籽油新产品,本文利用微胶囊技术对牡丹籽油进行包埋,得到牡丹籽油微胶囊。通过分析感官、包埋率、水分、休止角、堆密度、热重、微观结构等指标来评价牡丹籽油微胶囊的特性。结果显示,制得的微胶囊含水量3.76%,微胶囊表面含油量和总含油量分别为2.48%和19.7%,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7.41%,休止角为35.8°,容重为0.41g/cm3,堆积密度为0.22 g/cm3,流动性43.21°,温度达到181℃以上牡丹籽油微胶囊才会发生热分解。整体上产品黏性较小,形状规则,表面光滑,流动性好,热稳定性良好,基本可以满足各类食品添加原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李德智 《蔬菜》2000,(12):31-31
豌豆芽菜是一种新型蔬菜,它是以豌豆种子为原料培育而成的龙须豌豆芽苗。生产豌豆芽菜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生长周期短(一般只需7~10天)的特点,每kg豌豆种子可生产出l~1.5kg龙须芽苗。由于豌豆芽菜品质柔嫩,富含维生素C和磷、铁等元素,而且无污染,因而市场前景较好。现将豌豆芽菜的培育方法介绍如下: 一、材料准备 豌豆芽苗生长适温为18~23℃。当室外平均气温高于18℃时,可不需任何保护设施栽培。种植豌豆芽苗的范围比较广,如可选择庭院、闲置的民房、大棚、日光温室等处栽培;冬季、早春和晚秋可利用加温设…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就如何提高牡丹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从组培苗生长状态、移栽季节、基质湿度管理等3方面对牡丹组培苗的移栽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月及9月份是牡丹组培苗的最佳移栽时期;牡丹组培苗生根后1个月,茎基部已半木质化,移栽后容易成活;移栽后温度15~20℃,控制基质湿度约1/3湿,空气湿度70%~80%,并保持环境空气流通,可以有效减少组培苗移栽后根系腐烂现象,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以长春市牡丹园20个牡丹品种为试材,通过观测物候期和温湿度,分析了物候期与温湿度的关系,以期探讨不同品种的生物学零度及其始花期与空气温湿度的关系,为抗寒品种选育和引种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的生物学零度为6.277℃,萌动-始花期需要的有效积温为286.8℃;中原牡丹的生物学零度为5.417℃,萌动-始花期需要的有效积温为311.2℃。通过相关分析法得出,牡丹花期与从芽萌动-始花期的空气湿度累计值的相关性不显著,R~2=0.015;此期间有效积温累计值与花期相关性显著,R~2=0.869;展叶期-始花期有效积温累计值与花期相关性极显著,R~2=0.978。  相似文献   

11.
以杨山牡丹花蕾为试材,通过持续的采样观察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了花蕾大小、花药颜色及平均气温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影响,并观察了杨山牡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全过程及其花粉粒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花蕾大小和花药颜色是影响杨山牡丹减数分裂的关键因素,当日平均气温为6.5~15.5℃、花蕾直径大小为12~16mm、花药颜色嫩黄时是杨山牡丹减数分裂的最佳观察时期。杨山牡丹花粉母细胞主要经过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晚期和二核小孢子期进而形成花粉粒。该研究观察到杨山牡丹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即出现染色体桥、四分体。该研究为获得牡丹单一染色体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并且也为其它植物获得减数分裂时期材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油用牡丹播种育苗技术,通过不同播种时间、不同种源、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油用牡丹种子的萌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油用牡丹种子萌发、生根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选择安徽的油用牡丹作为种源,预处理4℃浸泡48h,10月1日播种。  相似文献   

13.
以牡丹芍药杂交种‘东方金’和牡丹品种‘灰鹤’为试材,对SRAP-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优化的体系对芍药属65个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以期建立稳定的芍药属植物SR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芍药属植物的SRAP-PCR最佳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37℃退火30 s,72℃延伸90 s,退火温度每个循环增加1℃,8个循环;94℃变性30 s,50℃退火30 s,72℃延伸90 s,32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20μL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最佳浓度依次为Mg~(2+) 2.5 mmol·L~(-1),dNTPs 0.2 mmol·L~(-1),Taq酶1 U、引物浓度0.3μmol·L~(-1)。16对引物对65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了1 229个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高达100%,芍药和杂种聚为一类,牡丹聚为一类,说明杂种与芍药亲缘关系更近。该研究建立的芍药属SRAP-PCR体系重复性好、稳定性强,适合芍药属植物SRAP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芍药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品种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和“凤丹白”为试材,利用热电偶测温仪测定萌芽过程中不同部位(老茎、鳞片、幼叶、幼茎、苞叶、萼片、花瓣)组织的过冷点及冰点温度,分析牡丹萌芽过程中不同组织抗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洛阳红”和“凤丹白”在萌芽过程中,不同部位组织的过冷点和冰点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抗冷能力逐渐减弱.“洛阳红”抗冷能力强于“凤丹白”.比较相同时期花器官的过冷能力,7个部位有差异,其中新生幼茎和萼片抗冷性最强.表明牡丹开花前具有抵抗-3~-5℃左右突发低温天气急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牡丹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花卉。近年来,牡丹产业发展迅速,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因缺乏有效利用途径,牡丹副产物的利用率极低甚至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本文对牡丹叶、牡丹果荚、牡丹种皮及牡丹籽粕等牡丹副产物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影响牡丹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牡丹副产物附加值的建议,为牡丹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宁国牡丹,作为中国牡丹四大群系之一,为江南牡丹品种群的主要发源地和繁殖地。宁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独特。明代嘉靖《宁国县志≥列牡丹为宁国花卉首位,有“大红、浅红、紫、白四种”清代同治《宁国县志》载:“牡丹50余种,见花谱所产甚多,以正赤为佳,得此花必赖人工莳艺。”民国《宁国县志》记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黄、白为责,土人运往广州,价重洛阳。”  相似文献   

17.
农友 《花卉》2010,(12):5-5
牡丹春节催花,整个过程,可分四个阶段:(一)(进棚第1天至第7天)温度稍低.夜间7-10℃,白天10-20℃.注意湿度在60%左右.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草苫早掀晚盖,薄膜要用无滴膜.并用水冲洗干净,以提高透光率)。此时为吸水缓苗阶段,主要是保持充足的水分.让牡丹根茎吸收足量水分以便发芽。笫5天开始用赤霉素300mg/L涂芽,每天一次.连续2-3天.  相似文献   

18.
以牡丹草为试材,采用晒干、阴干、硅胶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总皂苷、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研究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牡丹草化学成分的影响,并以清除DPPH自由基(DPPH·)、ABTS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等多种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各牡丹草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同时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样品抗氧化能力与样品中总皂苷、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牡丹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牡丹草药材的炮制加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总黄酮、总皂苷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0098、0.0088、0.0147 g·g-1,所测定的5种抗氧化指标中,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对O2·-、ABTS+·清除能力最强,IC50分别为4.981、3.543g·L-1;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对DPPH·、·OH清除能力最强,其IC50分别为3.358、4.336 g·L-1;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总还原能力最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牡丹草药材中的总皂苷及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9.
加温可使大多数喜温花卉提早开花.如温室中栽培的香石竹能全年开花;在冬季温度为18~25℃的温室中,垂丝海棠经10~15天能开花,牡丹经70~75天能开花,杜鹃经40~45天能开花.  相似文献   

20.
<正>嫁接法是牡丹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具有嫁接速度快、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伤口愈合好、苗木生长一致等优点。1嫁接时间嫁接时间对于提高牡丹嫁接成活率至关重要。生产实践经验表明,嫁接时日平均气温20~25℃最为适宜。这时牡丹根系为快速生长期,有利于伤口愈合。我地区牡丹嫁接期在9月上旬至10月初。2砧木的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