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锦  李彦明  袁媛 《北方园艺》2008,(3):136-137
牡丹花石榴(Suf fruticosa granatum)[1]树是我国近年培育的集观花、观果、食用、药用于一体的优良石榴品种.因其具有适应性广,花期早,花期长,花量大,花朵大,花彻底枯萎前可再生新花,果实大,用途广[1,3]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2.
大叶桂樱野外自然生长与人工栽培苗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大叶桂樱是集观叶、观花、观果于一身的树种,观赏性高,可开发为优良的园林树种,但野外大叶桂樱苗木稀少,散生在山谷中,开发利用难。本文通过对大叶桂樱野外自然生长与人工栽培进行生长量比较分析,苗圃地的一年生苗高度、冠幅、地径分别是野生苗的4.3倍、3.5倍、3.7倍。  相似文献   

3.
引入时间和空间概念,从时间一维性和空间三维性角度讨论了四川盆地甘蔗最常用植期春植和宿根的时间技术问题及其净作条件下的空间技术问题。认为:四川盆地不是发展甘蔗生产的最佳区域,但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却比同为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更适合发展甘蔗;采用一些时间和空间技术可有效提高甘蔗产量:采用厚盖土、盖植物健康残体、盖地膜和盖膜育苗,以促进早生根、早萌芽、早生长,从而延长生长期;在净作条件下,控制行与行、株与株的间距,调整植株下部空间,达到植株良好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气。  相似文献   

4.
刘丹  刘永慧 《上海蔬菜》2008,(5):115-116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llon.]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红苏、赤苏、白苏、鸡冠紫苏、回苏、回回苏等。原产于我国,主要以江苏、浙江、贵州、河北、山西、北京、安徽、吉林、黑龙江等省分布较多,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常呈半野生状态自然生长。近年来,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紫苏的食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陆续有了少量人工栽培,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并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仙     
《吉林蔬菜》2010,(1):67-67
<正>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植物,原产中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水仙花的植物特征为根、球茎、叶、花、果实。主要品  相似文献   

6.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誉。其栽培历史悠久,园艺品种极其丰富。由于它枝叶稠密、花色繁多、鲜艳夺目,以之布置园林无处不可,用作盆栽居家摆放随处相宜,极具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白居易曾有诗赞誉:“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相似文献   

7.
《吉林蔬菜》2009,(3):80-80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它被称为花中君子,比较名贵。我们常见的国兰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其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樱桃在莒南县栽培历史悠久,以其美化环境、果实在果品中率先成熟,味道甜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栽培基本为庭院、地埂、堤堰、少量山区梯田集中栽培.由于管理粗放或任其自然生长,容易发生大小年现象,大年时产量高,质量差,果实个数多.果肉少,树势弱;小年时产量低,长势旺.多年不剪或轻剪造成外围枝条过密,内膛光秃,整体看枝条生长郁蔽,通风透光差,不仅产量低,而且介壳虫发生严重.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芍药名将离、殿草、婪尾草,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属毛茛科、芍药属,在我国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它以优美多姿的株型、硕大的花朵、艳丽多彩的花色(有红、黄、白、粉、紫数种),显得高雅华贵,倍受人们喜爱,曾有许多诗人、学者吟诗作词,予以赞美,封牡丹为花王,封芍药为花相,其观赏价值可与牡丹媲美。所以许多花卉爱好者都要养几盆芍药,美化家园,象征着家庭美满,幸福吉祥。同时芍药的根也是一味极有价值的中药——白芍,对于疏肝养血、敛阴收汗、消肿止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真实反映旅行者行为,优化自然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以“两步路”中的旅行者活动标记点作为数据源,根据标记点集中程度界定的自然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时空分析工具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总结旅行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社会因子作为驱动指标,探究旅行者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旅行者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形成了27个旅行者活动热区。(2)旅行者年际分布处于集聚状态,最近邻指数呈现“U”型曲线形式,空间分布均比较集中,但热点区域年际变化明显,“单核心”集聚到“平行多核心”再到“双核心”“单核心”,说明该旅游目的地内部竞争格局处在变动中。(3)夏、秋2个季节旅行者活动集聚,旅行活动热区比较集中,但不同季节旅行者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4)景点、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是旅行者活动空间分异性的决定因素,其中景点是主导因素。综上所述,以旅行者标记点为主的时空大数据能更细致的刻画自然旅游地的旅游者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桂花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别名木樨、丹桂、金桂、岩桂、九里香等,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产我国西南和中部,现广泛栽种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树姿飘逸,碧枝绿叶,四季常青,飘香怡人,真正是"独占三秋压众芳",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中国现有20多个城市以桂花为市花,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绿化最珍贵的花木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天然野生蔬菜是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的蔬菜。在我的家乡集安,盛产好多天然野生蔬菜,简称为野菜。如蕨菜、刺嫩芽、薇菜、大叶芹、猫爪子、燕尾菜、黄瓜香、枪头菜、龙须菜、黄花菜、婆婆丁、小叶芹、小根蒜、小刺五加、山芹菜、刺果棒等,品种多,分布广。在现代消费生活中,人们寻求安全、营养、保健食品已成为一种时尚。天然野生蔬菜即成为人们追寻的真正的绿色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3.
“只道花无百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自从事盆花培育工作开始,我对传统名花月季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具有花形大,瓣数多,色泽鲜艳多变等特点,并且四季花开不断,在园林绿化和美化家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盆栽月季培育时问短谈不上什么经验,仅供参考,请阅者给以无私的指教。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参分为三大类:即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野山参是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的人参,园参是人工培植的人参,移山参是介于野山参与园参中间的一种类型,属于半野生人参。  相似文献   

15.
大蒜属百合科葱属1 a生或2 a生植物,又名蒜、胡蒜,古名葫或者葫蒜,是一类重要的香辛类蔬菜作物。大蒜原产于地势高远、气候干燥、远离海洋的亚洲西部高原区域,由汉朝使节张骞从西域带回到中原地区,迄今为止大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经超过了2 000 a。现在大蒜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年产量超1 000万t,占全  相似文献   

16.
郑世发 《长江蔬菜》2011,(19):50-51
2.4辣椒的落叶、落花和落果 一般在辣椒生长过程中,因叶柄、花蕾梗、果柄基部组织形成离层,与着生组织自然分离脱落。夏季高温干旱,或高温多雨造成涝害,可阻碍根系吸收,加上辣椒不耐热的生理特性,很易造成全株落叶。伴随落叶的同时,大量落花、落果。植株落叶后,通过精心管理、整枝,在外界条件适宜时,还可重新发出枝叶来。在保护地栽培中,  相似文献   

17.
提高枣树坐果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广。由于枣树花量大而坐果率低,落蕾、落花、落果都很严重,各地调查结果显示自然坐果率仅为开花总数的1%或更低。坐果率高低与产量有直接关系,要想提高枣树产量,就必须提高枣树的坐果率。现将提高枣树的坐果率的各项措施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8.
曹永巡 《落叶果树》2009,41(5):59-60
榛子是世界四大坚果(榛子、核桃、扁桃、腰果)之一,榛仁营养丰富,品味佳。我国仅有东北局部山区自然生长的山野榛,灌木,果实个小、皮厚、产量低。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大果榛子,全为进口,俗称“美国大榛子”。大果榛子原产于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后引入美国。  相似文献   

19.
何英伟 《花卉》2015,(1):26-28
梅俗称梅花(Prunusmume),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按照用途不同,分为花梅和果梅两大类。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是果梅的一个分支。根据陈俊愉院士等的研究,我国梅的栽培历史可粗分为两大阶段。约在西汉时期前以果梅引种栽培为主;之后为花梅栽培阶段,并将此时期再分为初盛、渐盛、兴盛、昌盛及发展5个时期我国栽培梅的历史十分悠久。  相似文献   

20.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pH值6.5~8,适宜林木果树生长.其主要经济林种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规模发展迅速,成为平山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林业支柱和特色产业.现结合该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与对策,以促进平山县核桃特色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345X(2013)06-0033-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