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因沙棘育苗难度相对复杂,为保证沙棘育苗,提高苗木产量及质量,总结成功育苗经验,本文提出在辽宁西部沙棘育苗技术要点,提出较为合理的指标及要点。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青海云杉播种和移植育苗的量化指标,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移植密度对苗木生长、产量、质量及最佳效益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当地育苗生产的量化指标体系,加强播种量和移植密度的控制尤为重要,为科学培育青海云杉苗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旱生树种梭梭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针对影响梭梭苗木产量和质量的5个主要因素——播种时间、播种方法、施肥量、覆土厚度和播种量进行了系统研究,观测了4种处理条件下梭梭的出苗率、苗高、合格苗产量,然后运用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梭梭苗木质量和产量的因素,总结了一套适合在宁夏沙地进行梭梭育苗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闽东北沿海地区木荷合理育苗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开展的木荷合理育苗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保留密度对木荷Ⅰ、Ⅱ级苗数量、地径、主根长、≥5cmⅠ级侧根数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对苗高无显著影响。木荷育苗以播种量82.5kg/hm2,留苗量43.5万~49.5万株/hm2苗木质量较好,产出投入比最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区对比法,对玉米宽行增密、小麦精量匀播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行距70 cm、播种量为45 kg/hm~2及小麦播种量为195 kg/hm~2时,产量较高;随着播种季节推迟,行距增加,要相应增加播种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窄冠福建柏种子进行不同播种密度(8 cm×8 cm、8 cm×10 cm、10 cm×15 cm)和不同遮阴方式的苗木生长量和质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苗木密度以株行距8 cm×10 cm较适宜,合格苗产量最高,达68.30万株/hm2;遮阳网遮阴50%、杉木枝遮阴50%处理的苗木生长量和合格苗产量均较高,合格苗率分别达93.7%、90.5%,分别较对照全光照处理高181.4%、171.8%。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收集的种植试验结果资料分析,研究了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量、行距对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其数理关系表达也不同。[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在播种量105~120 kg/hm2、行距28 cm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行距和播量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及株高等性状的作用显著,而不同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并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牧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在播量0.9 g/m2时具有最大牧草产量;栽培行距越大,牧草产量越低。种子产量主要受栽培行距的影响,60 cm行距比40、20 cm具有更高的种子产量(P0.05),播种量低于0.9 g/m2时利于种子生产。所有处理中,以组合(播量0.9 g/m2,行距20 cm)牧草产最高,而以组合(播种量0.6 g/m2,行距60 cm)具有最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9.
播种量与行距对水稻保墒旱直播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品种、3种播种量、3种行距处理的水稻保墒旱直播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的水稻产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蘖力弱的品种行距15 cm、分蘖力强的品种行距20 cm时水稻产量最高;分蘖力弱的品种播种量以300 kg/hm2为宜,分蘖力强的品种播种量以2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不同播种量对焦作市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宽窄行(13 cm×20 cm)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适宜的播种量,特设计了播种量对焦作市小麦生长的综合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单株分蘖数从有效分蘖固定后表现出处理之间差异,增加播量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减少了有效穗群体。开花期及以后,B1、B2处理的生物产量均显著超过了CK处理。B1、B2处理与CK处理和B3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播量以不超过10 kg/亩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通过2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天水市麦积区干旱山地小麦最佳播种量,结果表明:冬小麦宽幅匀播处理10行距26 cm、播种量225 kg/hm~2,产量为6 520.5 kg/hm~2最高,主要性状比其他处理均优。建议在肥力好的地块可选行距为26 cm、播种量225 kg/hm~2的种植密度,在肥力低下的地块可选行距为26 cm、播种量187.5 kg/hm~2的种植密度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洞庭湖区域榨菜直播的合理播期和播种量,研究了4个播期和5个播种量对直播榨菜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随着播期推迟,榨菜瘤茎产量增加;在相同播期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榨菜叶产量有增加趋势;试验条件下,播种期和播种量存在互作效应,直播榨菜在8月26日至9月6日播种,播种量3.00~3.75 kg/hm~2为宜,产量可达到4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祁连山东段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区调查研究了自然植被、栽植苗木和补植苗木生长变化。结果表明:2016年-2018年自然植被盖度由58.40%提高到96.54%,高度由110.28cm提高到125.64cm。栽植不同高度50-225cm青海云杉苗木时,苗高150cm的保存率最高,不同年份保存率均90%;栽植不同高度30-100cm沙棘苗木时,苗高60cm的保存率最高,但不同年份保存率均21%;在同一栽植点补植不同高度50-225cm青海云杉苗木和30-100cm沙棘苗木后,成活率变化趋势与栽植苗木保存率变化趋势相同。建议在实施造林+封育项目时,参照自然植被高度来设计苗木规格。  相似文献   

14.
为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高产优质栽培和大面积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青海省祁连山试验田中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行距(A)、播种量(B)及施肥量(C)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地上植物量和光合特性均有一定影响。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净光合速率影响的主次因素大小分别为:施肥量行距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Pn影响极显著,对种子千粒质量、Tr影响显著;播种量对地上植物量影响极显著,对Tr影响显著;施肥量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Ci影响极显著,对Pn、Tr影响显著。经分析得出青海草地早熟禾地上植物量丰产栽培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4.5kg·hm~(-2)播种量+750kg·hm~(-2)施肥量;种子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3kg·hm~(-2)播种量+450kg·hm~(-2)施肥量;施肥对青海草地早熟禾光合特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迟熟中粳新品种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技术。[方法]以宁粳7号为材料,从不同播期试验、机插秧不同播量试验、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播量和密度交互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宁粳7号6月份播种,产量降低显著,机插秧播种量75、100 g/盘时产量较高;宁粳7号机插秧中播种量100 g/盘,配合移栽株距11 cm时产量最高。[结论]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机插秧移栽行距固定为30 cm时,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移栽株距11 cm。  相似文献   

16.
长柄石笔木播种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柄石笔木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主要参数测定及育苗方法进行试验和对苗木观测调查,初步研究了长柄石笔木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长柄石笔木大田育苗播种量以150 g/m2为宜,1年生苗高平均可达60 cm,地径平均0.58 cm,根系较发达,可出圃造林;苗高生长高峰在8月至9月上旬,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过迟播麦的合理播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方法对宁麦13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播种量对晚播麦影响较显著,抢早播种、浅旋耕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余姚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及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特进行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1"在每667 m~2播种量为8.25 kg时产量最高,每667m~2达421.7 kg."扬麦12"在每667m~2播种量为8.25 kg时产量最高,每667m~2达434.9 kg,"扬麦20"在每667m~2播种量为14.25kg时产量最高,每667 m~2达460.3 kg,"扬麦20"的平均产量最高,且抗倒伏能力也比其他2个品种强,在余姚地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机插水稻双膜育秧培育壮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试验设播种量和营养土厚度 2因子 ,每因子 5水平 ,本田期增加施氮量、施磷量和栽插密度 ,组成 5元 2次回归正交设计。通过对秧苗素质、大田机插质量和产量结构的考察 ,得出机插水稻双膜育秧 ,以播种量 80g/盘和营养土厚度 2 .5cm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稻麦共期及不同小麦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双因子试验,3个稻麦共生期分别为0 d、7 d、14 d,3个小麦播种量分别为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以不同播种量为主因子,不同共生期为副因子,设置3个重复,共27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增加,基本苗增加,但播种过晚,基本苗、次生根明显减少,共生期过长,播种量过大,抑制叶片的生长,但在拔节以后影响较小;共生期过长、播种过迟,且播种量过大,对拔节期小麦株高有抑制作用。播种过晚,播种量过大,无效分蘖增加,不利于有效分蘖的形成;小麦的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稻麦共生期为7 d时,播种量为225 kg/km2时,小麦的产量最高,共生期为14 d时,小麦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低。本试验对灌云县稻茬晚播小麦的合理播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