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2010年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我们理解,这是党的文件再次把小城镇作为我国城镇化的重点,作为城乡统筹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通过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问题,提升新型城镇居民生活适应能力,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郑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初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2010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如何理解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颖 《农民致富之友》2014,(13):105-105
<正>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一、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  相似文献   

5.
<正>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一、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政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基于对浙江省23个县(市)级城镇411位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利用交叉统计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社区特征、社会保障特征、心理感知特征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有无技能、子女数、家乡到中心城镇的交通便利情况、家乡住房数、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对城镇生活的向往度与落户城镇的难易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总收入、承包地利用状况以及城镇生活的适应度和满意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政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基于对浙江省23个县(市)级城镇411位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利用交叉统计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社区特征、社会保障特征、心理感知特征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有无技能、子女数、家乡到中心城镇的交通便利情况、家乡住房数、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对城镇生活的向往度与落户城镇的难易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总收入、承包地利用状况以及城镇生活的适应度和满意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确定为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并提出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步伐,就必须要解决农民工进城后滞留等一系列问题。此次会议提出"牢牢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入分析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要实施具有福建特色的差异性城镇化战略,从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差异性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进行农村改革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力量。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寻求适合国情的城镇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合理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国家战略。但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我国城乡关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桎梏,以往有些制度相互掣肘,束缚了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建立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翟国胜 《中国农垦》2011,(10):59-6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迁移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国有农场作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国家队"和  相似文献   

12.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城乡统筹的最佳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则是实现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断进步,农民的生活保障和服务体系也越来越健全.2017年将至,小编盘点了最新的惠农政策,主要从就业、医疗、城乡统筹等几方面分析. 城乡统筹 “落户”城镇将进一步加快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9个方面36条具体措施。如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等。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进行农村改革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力量。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寻求适合国情的城镇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合理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国家战略。但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我国城乡关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桎梏,以往有些制度相互掣肘,束缚了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建立新型城镇化制度体系,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政法快讯     
《农家致富》2014,(8):52-52
农民工落户标准今年制定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今年要求各类城镇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具体标准.在特大型城市则制定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居住证制度.标准将向社会公开公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的城乡统筹规划与实践存在一些误区,传统"城市偏向"的思考角度致使许多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镇农民的生产、生活、城镇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从农民的城镇化诉求出发,运用推拉阻力模型,总结出博望镇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农业生产落后、农村公共资源匮乏、城镇拉力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出规划应以人口转移、空间整合、产业提升为重点,尊重农民的主体诉求,积极恢复农村自身活力,并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效应,促进城乡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问题成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户籍制度改革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外来人口获取城镇公共服务较难、福利与户籍挂钩。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农民担心进城可能面临原有福利的损失、部分城市居民担心自己的福利水平会因为外来人口落户而下降、地方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扩大城市公共服务覆盖面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鉴于此,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财产权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较为缓慢,在市民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成本,面临着成本困境。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破解市民化成本困境是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市民化面临着过高的住房成本以及社会保障费用成本承担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提出了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做到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分担,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