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防止建鲤幼鱼培育阶段间甲酚的中毒提供参考,研究了间甲酚对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建鲤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间甲酚溶液中,其致死率随着间甲酚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间甲酚24h的LC50为32.33mg/L,95%可信限为28.81~36.27mg/L;48h的LC50为22.91mg/L,95%可信限为20.93~25.07mg/L;72h的LC50为22.32mg/L,95%可信限为19.91~25.18mg/L;安全浓度(SC)为2.23mg/L,属于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2.
以静水法测试了对甲酚与邻甲酚对斑马鱼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并以毒性单位分析法和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类型进行了判定.试验结果表明,对甲酚和邻甲酚的单一毒性均为中毒,前者的毒性大于后者.Marking相加指数法和毒性单位分析法对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结论一致:等毒性配比下,对甲酚与邻甲酚的联合毒性在2...  相似文献   

3.
苯酚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静水法测试了苯酚对斑马鱼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96小时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苯酚对斑马鱼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96小时LC50值分别为47.42毫克/升、42.462毫克/升、39.355毫克/升和39.355毫克/升;苯酚的安全浓度为10.216毫克/升,属于中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邻二氯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邻二氯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急性毒性方法测定邻二氯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邻二氯苯对斑马鱼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13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51 mg/L.[结论]根据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邻二氯苯属于高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HA)是水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溶解性有机质,它能影响有机污染物对生物的急性毒性。以除草剂扑草净(Prometryn)作为目标污染物,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扑草净对斑马鱼的96 h急性毒性以及HA存在下其对斑马鱼的毒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扑草净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7.448 mg·L-1,95%置信区间为(7.032~7.971)mg·L-1。5 mg·L-1的HA对扑草净的毒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当扑草净浓度为8.5 mg·L-1时,15 mg·L-1的HA增加了其对斑马鱼的96 h累积死亡率,较同样扑草净浓度下无HA组高出40%。研究表明在较高扑草净浓度下,15 mg·L-1HA能增加其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这可能是由于较高浓度(大于LC50值)的扑草净与HA共存时,减少污染物毒性的络合机制被其他能够引起毒性增加的机制所掩盖。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差异,筛选出环保剂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过程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定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有毒化学物质毒性等级分类标准进行毒性分级.[结果]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89、7.87、7.84和7.81 a.i.mg/L,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LC5分别为6.20、5.68、5.32和5.28 a.i.mg/L,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LC5o分别为3.29、3.18、3.12和3.10 a.i.mg/L.依据OECD对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分类标准,可确定3种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Ⅱ级毒性,对斑马鱼的安全性排序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5%戊唑醇水乳剂.[结论]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不同,其中以悬浮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最低,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戊唑醇防控植物病害时应尽量采用悬浮剂,以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溴鼠灵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效应。[方法]在2 h内将受精后6 d的斑马鱼幼鱼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溴鼠灵溶液中,计算溴鼠灵对斑马鱼幼鱼的半数致死浓度,并记录染毒后斑马鱼的运动轨迹。[结果] 2 h内溴鼠灵对斑马鱼幼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可达13.51 mg/L,表明溴鼠灵对斑马鱼幼鱼具有显著的急性毒性作用。光暗交替环境刺激下,随着溴鼠灵浓度的升高,对斑马鱼幼鱼的平均运动速度、加速度的抑制作用愈加显著。当药物浓度低于1.00 mg/L时,各试验组斑马鱼幼鱼的运动行为均未出现异常,当试验进行至60 min,10.00、50.00和100.00 mg/L浓度组斑马鱼幼鱼的运动能力显著下降。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斑马鱼幼鱼对强光刺激的应激反应受到显著抑制,100.00 mg/L浓度组斑马鱼幼鱼基本失去应激能力。[结论]溴鼠灵在2 h内对斑马鱼幼鱼具有显著的急性毒性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其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嘧霉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系数.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助剂,配制不同浓度的嘧霉胺溶液,测得嘧霉胺对斑马鱼的LC50为24.9 mg/L,属于低等毒性.在生物富集性试验中,分别设嘧霉胺浓度为0.25、2.50 mg/L,持续暴露时间为8d,测得生物富集系数(BCF8d)分别为10.49、7.93,属于低富集性农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研究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根据斑马鱼在各时间段的死亡率求出半致死浓度(LC_(50)),根据LC_(50)判断庆大霉素废水的毒性等级。[结果]预试验结果表明,斑马鱼暴露于庆大霉素体积百分比为30%的废水中24 h 100%死亡(24 h LC100)和体积百分比为10%的废水96 h零死亡(96 h LC_0)。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2±1)℃下,庆大霉素废水4、8、12、24、48、72、96 h的LC_(50)分别为23.975%、21.210%、19.050%、18.395%、16.779%、16.779%、16.779%。庆大霉素废水不同时段的LC_(50)为10%~50%,Tua值为2~10,毒性等级为中等毒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庆大霉素废水对水生生物的亚急性毒性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25-126
采用半静态水鱼类毒性测试法,分别研究了3种典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院95%吡唑醚菌酯原药、93%嘧菌酯原药、97%啶氧菌酯原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分别为6.35伊10-2、0.393、0.212 mg a.i./L;根据叶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曳(GB/T 31270.12-2014)中提出的农药毒性划分标准,95%吡唑醚菌酯原药、93%嘧菌酯原药、97%啶氧菌酯原药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型吡虫啉对蚯蚓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评价农药不同剂型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影响,利用人工土壤法和静态水鱼类毒性测试法研究了不同剂型吡虫啉对蚯蚓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5%吡虫啉悬浮剂、70%吡虫啉湿拌种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蚯蚓7 d LC50值与95%置信限(见括号)分别为:0.82(0.62~0.89),6.44(5.17~7.83),2.39(2.10~2.61),9.65(7.79~11.77)a.i.mg·kg-1干土;14 d LC50值为0.77(0.59~0.83),6.00(4.34~6.79),2.12(1.62~2.33),8.60(0.23~10.19)a.i.mg·kg-1干土。吡虫啉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70%吡虫啉湿拌种剂对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3(16.3~28.8),22.8(13.0~27.7),20.1(4.0~27.4),17.8(2.4~26.2)a.i.mg·L-1;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鱼不同处理时间的LC50值分别为46.4(41.6~48.0),45.7(38.4~47.6),45.2(36.2~47.2),45.2(36.2~47.2)a.i.mg·L-1; 35%吡虫啉悬浮剂和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鱼不同处理时间LC50值均大于1.00×102 a.i.mg·L-1。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35%吡虫啉悬浮剂对蚯蚓的毒性为高毒,其他3种为中毒;4种剂型吡虫啉对斑马鱼的毒性均为低毒。  相似文献   

12.
PFOS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FOS暴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不同浓度PFOS暴露条件下斑马鱼出现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和呼吸能力减弱等中毒现象,随着PFOS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斑马鱼的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FOS对斑马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6.09、9.08、3.91和2.58 mg/L,安全浓度为0.258 mg/L。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断PFOS对斑马鱼的毒性为高毒。[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掌握PFOS的生态毒性以及评价其生态风险和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氯虫苯甲酰胺是全球销售量最高的广谱杀虫剂,可与多种杀虫剂进行复配。为研究200g/L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而设计并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 HPLC 法适用于暴露水样中氯虫苯甲酰胺的定量分析,在有效的静态试验条件下,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LC50:72.15 mg a.i. /L,95%置信限:64.61~ 80.55 mg a.i. /L(HPLC实测浓度)。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为“低毒”。  相似文献   

14.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罡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79-15881
[目的]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分析该除草剂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毒害;并在急性毒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毒性研究,通过计算微核率来判断除草剂苄嘧磺隆是否存在遗传毒害。[结果]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98ml/L和0.637ml/L,安全浓度为0.159ml/L。不同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0103%,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0.372%.说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一检测时间,不同浓度处理组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相比,具有剂量效应;在同一处理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在24h达到峰值,在48h及72h时下降。[结论]该研究为人们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农药对农田环境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和斑马鱼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多菌灵杀菌剂对其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该杀菌剂农业生产应用中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结果]22%多菌灵杀菌剂对青海弧菌Q67的EC_(50)为7.70 mg/L,pEC_(50)为2.11;22%多菌灵杀菌剂对斑马鱼的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8.53、8.39、8.07和7.64 mg/L;斑马鱼的安全浓度为0.76 mg/L。[结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对鱼类毒性评价标准,判断22%多菌灵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中毒。  相似文献   

16.
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静水法测试了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并以毒性单位分析法和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类型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对甲酚的单一毒性为中毒,2,4-二叔丁基酚的单一毒性为高毒。Marking相加指数法和毒性单位分析法对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结论一致:在等毒性配比下,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的24、48、72和96 h时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稻田除草剂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通过静态法测定6种除草剂10%(噁)唑酰草胺乳油、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20%(噁)唑·氰氟乳油、18%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氰氟·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5%嘧肟·氰氟草水乳剂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高毒,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20%(噁)唑·氰氟乳油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中毒,18%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氰氟·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5%嘧肟·氰氟草水乳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低毒.由此可见,对于中高毒农药,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量,从而减少其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浓度亮甲酚蓝(BCB)对斑马鱼卵母细胞进行染色,探讨该方法用于判断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可行性,并利用该法对孕酮促斑马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实验中的卵母细胞成熟情况进行了判断和分析。结果表明:(1)BCB染色法用于判断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度是可行的。(2)低浓度(1 nmol/L和10 nmol/L)孕酮处理6 h,对斑马鱼卵母细胞的成熟并无明显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孕酮(100 nmol/L和1000 nmol/L)不利于卵母细胞的成熟。(3)浓度为100 nmol/L的孕酮处理12 h,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离子液体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静态水体染毒法测定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对1,2-二甲基咪唑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同时测定了不同作用时间后斑马鱼体内不同组织(鳃、肝脏和肌肉)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处理96 h后,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的LC50和LC20值分别为120.815和111.401 mg/L。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鳃、肝脏和肌肉的CAT活性均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的鳃、肝脏和肌肉的SOD活性均呈现出始终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鳃的POD活性的影响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肝脏POD活性的影响从经过LC20浓度处理来看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从经过LC50浓度处理来看呈现出抑制——诱导——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肌肉POD活性呈现出始终抑制的趋势。[结论]1,2-二甲基咪唑在斑马鱼体内积累显著影响斑马鱼体内CAT、SOD和POD的活性,降低斑马鱼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为硝磺草酮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其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静态法测定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2-2014),对各供试药剂对斑马鱼96 h的半致死浓度(96 h-LC50)的毒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相同染毒时间下,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LC50不同.其中,10%硝磺草酮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LC50(95%置信限)最低,为6.70(5.18~8.15)mg a.i./L;其次为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和75%硝磺草酮悬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96 h-LC50(95%置信限)分别为10.89(9.29~12.43)和38.97(30.83~47.51)mg a.i./L;98%硝磺草酮原药对斑马鱼的96 h-LC50最高,大于1.00×102 mg a.i./L.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2-2014)进行判定,10%硝磺草酮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为中毒,其他3种为低毒,毒性排序为:10%硝磺草酮悬浮剂>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75%硝磺草酮水分散粒剂>98%硝磺草酮原药.[结论]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毒性排序为:悬浮剂>可分散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原药.因此,田间生产时应合理选择农药产品的剂型,并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尽可能减少药剂进入水域环境对鱼类等水体生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