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干旱区小麦玉米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榆中县东部半干旱农业区的特点,总结推广的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地玉米平均单产比半膜覆盖增产30.4%,增加产值2345.4元/hm2;小麦微垄覆膜集雨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作小麦的平均产量比露地常规种植对照增产25.2%,增加产值758.25元/hm2。并重点从选地整地、选用良种、起膜覆膜、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格膜集流增墒技术的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较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600.0kg/hm^2以上,同时还具有增加地温、集流增墒、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和受土壤墒情限制小等特点,适宜在甘当省和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地作区大面积推广。在分析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  相似文献   

3.
旱地花生覆膜栽培,是提高花生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新技术.我旗1986年开始引进这项栽培技术,推广范围由水浇地发展到旱地种植,历年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平均产量水平260kg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旱地花生覆膜产量水平,1998年我站在林家地乡和四家子镇旱平地上推广花生覆膜高产栽培示范田160亩.  相似文献   

4.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连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对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全地面覆膜双垄沟玉米可增产1468.0kd/hm^2产量,增幅为14.68%,全地面覆膜双垄沟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43.6kg/mm;半覆膜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年为37,9kg/mm;一膜两用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34.2kg/mm。  相似文献   

5.
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研究成功的一项冬小麦栽培新技术。它是将夏休闲期覆膜抑蒸保墒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其技术核心是:麦收后遇雨深耕→足额施肥→起垄覆膜→秋季人力穴播。 我县 1999年秋播前引进该项技术,在焦村乡任村示范种植 20亩,平均亩产 241.6 kg,较同期播种的秋覆地膜穴播小麦亩产 201.8 kg,亩增产 39.8 kg,增产率 19.7%,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杨秉中种植的 2亩周年覆膜小麦平均亩产 395 kg,创当年全县旱塬区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150036)张相英推广、应用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一般亩产可达700公斤以上,比直播亩增产250公斤~350公斤,亩纯增收180元~250元,甚至更高。一、增产原因及技术进步点①通过覆膜增加有效积...  相似文献   

7.
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麦积区农技推广中心近年来引进、示范并取得成功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2009~2010年在中滩镇、甘泉镇共示范该技术203.5亩,平均亩产233.5 kg,与露地大豆相比,平均亩增产69.9 kg,增幅42.7%,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旱地玉米的节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是节水增产的最佳覆膜栽培模式,较半膜平铺覆盖栽培增产22.4%,土壤耗水量减少23.71 mm,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45 kg/mm,经济性状均明显优于半膜平覆。覆膜时期以全膜双垄秋覆膜最好,较半膜平铺顶凌覆膜增产21.0%,土壤耗水量减少11.20 mm,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27 kg/mm。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积极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目前,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000hm2左右.由于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全县有冷浸田、烂泥田2000hm2以上,这类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水稻地膜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试验、示范,取得良好增产效果.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增产13.7~21.2%.该项技术推广,使全县再生稻平均单产840.0kg/亩,示范方平均单产908.0kg/亩.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在景泰县气候条件下示范推广垄膜沟灌技术,适宜的起垄覆膜时期为3月底前后,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其中3月31日起垄覆膜的处理,产量为891.0 kg/亩,较其他处理亩增产26.1~41.7 kg,增产幅度为3.0%-4.9%.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机械深松少耕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集成,在黑龙江省双城市3个试验点,推广示范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010年核心示范面积6hm2,示范面积60hm2,辐射带动6 000hm2,产量较农户模式增产2 926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共节本增效0.27亿元。  相似文献   

12.
<正> 土壤瘠薄且保水性差的旱薄地,产量低而不稳,一直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平衡发展。提高旱薄地春玉米产量对提高丰南市粮食总产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从90年代初开始,对旱地春玉米种植形式,从栽培、耕作、生物、激素等多方位进行了抗旱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了旱薄地春玉米蓄水保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1992年示范1.2万亩,平均亩产424.3公斤,比常规种植的对照田增产91.5公斤,增产率达到27.5%;1993年示范推广3.5万亩,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自然降水较正常年份少55毫米,少13.5%),平均亩产375.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85.5公斤,增产率达到29.5%;到2001年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3.
一、试验目的为了探索玉米生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通过不同覆盖方式试验,选择适合我市旱地玉米种植的最佳覆盖方式,为今后山旱地玉米高产集成技术与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宁夏彭阳县农业部门从甘肃省引进全膜覆盖双垄沟玉米栽培技术,经过试验示范,该项技术集水效率高,抑制蒸发强,增温灭草好,增产效果显著。比半覆膜平垄栽培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陇东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集雨增墒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凉地区1992年引进“旱地地膜集流增墒覆盖法”后,即将其与当地推广的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配套应用,并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和逐步完善,形成了适合平凉地区旱地玉米种植的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取得了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区累计示范推广该技术22.1万hm^2,较常规地膜玉米(微弓垄型或宽平垄播种法)增产900.5kg/hm^2,增产率13.7%。其中2000年示范推广5.004万hm^2,占当年地膜玉米播种面积的74.5%。该技术除具有地膜玉米的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等作用外,最明显的效果在于能集流增墒,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克服了早春常因干旱而不能按时播种的困难,并且能保证苗全苗齐。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实行大垄双行覆膜种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可在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介绍了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渭县在试验示范推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了旱地全覆膜秋播大蒜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模式有:全膜秋播大蒜套种玉米、全膜秋播大蒜复种早熟作物、全膜秋播大蒜套种其它蔬菜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地瓜单位面积产量,探索地膜对地瓜生长发育的作用,从1981年开始进行试验。三年来主要进行了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瓜的生长发育、地瓜对 N、P、K 吸收规律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1983年开始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一、覆膜地瓜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1年试验0.04亩,折亩产5400斤,比对照增产55.4%;1982年示范2.18亩,平均亩产6228.2斤,比对照增产65.4%。两年试验结果,地瓜覆膜平均亩产5610.6斤,比不覆膜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旱田新的轮作模式,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实现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友谊农场在第五管理区第一作业站进行了玉米全程机械化覆膜栽培,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示范结果获得了平均单产1000kg/亩,比常规栽培增产35%,籽粒水分降低3个百分点,每亩地增加纯经济效益高达150元,效益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庆元县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合计增产13.7%~21.2%.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40.0kg,示范方平均亩产908.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