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养鸭是一项农民致富的好技术,早、晚稻及一季稻田均适用。本文对稻田养鸭技术做了具体全面的介绍,以期对实际生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鸭是一项农民致富的好技术,早、晚稻及一季稻田均适用.本文对稻田养鸭技术做了具体全面的介绍,以期对实际生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鸭是一项发展优质稻与养鸭技术相结合的生态型种养技术,具有生态防病治虫、安全除草、土壤培肥,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种养综合效益,是一项促进农业环保和农民增收的生态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4.
免耕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环保生态型农业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的目的是摸清免耕稻田养鸭对稻田杂草、虫害的防控效果,试验设养鸭区和未养鸭区,试验结果稻田养鸭不仅能提高经济收入,而且还能很好地防治田间杂草和病虫,降低生产成本,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在水稻生产中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生态效益。“稻鸭共作”技术是稻田养殖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是综合效益较高的一项技术,正在被优质米生产广泛利用,尤其在北方的盐碱地,稻田养鸭效益更是明显。  相似文献   

6.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在稻鸭共作有机生产技术基础上,通过改变施肥思路,增加施肥用量,提高了水稻产量,667m2纯效益为传统种粮效益2-3倍。本文对稻田养鸭高效清洁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稻田养鸭技术是种养结合技术,具有除草、防虫、施肥、中耕、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等优点。稻田养鸭是互惠互利的,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生产出的产品好吃又安全。种养结合保护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一项农业生态技术,非常值得推广。稻田养鸭以水稻免中耕为基础,是种稻和养鸭的结合,充分利用水稻田使之产生更大经济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岳西县冶溪镇稻田养鸭的现状,分析稻田养鸭的优势、效益及该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帮助农户提高稻田养鸭效益。  相似文献   

9.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稻田养鸭技术具有很多的技术优点,尤其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是稻田放养鸭子可有效防止化学除草剂、杀虫剂残毒对人体的危害;二是稻田放养鸭子  相似文献   

11.
正稻田生态养鸭是一项综合型、环保型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养结合、互利互补、促进生态平衡。对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水稻和无污染绿色养鸭,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1稻田生态养鸭的好处(1)可充分发挥鸭子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起到了中耕除草,吃  相似文献   

12.
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是"稻田养鸭"传统技术阶段向现代技术阶段的过渡转型时期。民国时期,一套简单可行的"稻田养鸭"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后因工业化农业的兴起,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品进入农田,"稻田养鸭"技术因不能满足人们高产高效的生产要求而倍受冷落,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在现代农业自我审视和观念转换的浪潮中,传统农业中的"稻田养鸭"技术重新获得人们关注。"稻田养鸭"技术从传统阶段进入现代阶段;"稻田养鸭"从简单的"稻田放鸭"转化成为系统的"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技术使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在现代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田间水系管理技术,总结稻田套种牧草养鹅和稻田养鸭的经验,探索出种草与养鹅,种稻与养鸭的"稻禽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并与传统的稻麦轮作模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十分显著,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有稻田养鸭一品村,全部应用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有机水稻,并养殖鸭子。海林市从2003年开始研究稻田养鸭技术,主要研究试验了单位面积放养鸭子的数量与稻田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配套完善稻田养鸭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稻田养鸭技术已日趋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放鸭技巧和稻田管理入手,对鸭稻共育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养鸭技巧上对育雏、放鸭和收鸭给出了时间界定,养鸭数量15-20只/亩,对鸭舍搭建、放鸭时间和喂鸭技巧给出了合理化指导;稻田管理上对地块、品种选择,合理施肥,适时移栽和科学管理进行阐述;对稻田养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作用进行了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施稻田养鸭可最大限度地使稻田环境不受污染,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提高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和家鸭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1晚稻种植技术1.1品种选择。选择甬优八号和浙粳22晚稻。  相似文献   

17.
正为宣传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吉林省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7月18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梅河口市举办了现场观摩活动,总结各地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情况,交流水稻综合种养经验,观摩梅河口市稻田养鸭技术模式,以期全面推动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吉林省近年来主推的一项绿色高质高效的种养结合技术,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全省已发展到40多万亩的规模,主要有稻田养鸭和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作作为一项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技术,是对我国传统稻田养鸭技术的继承与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在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选取了 3个镇4个村共4户采用稻鸭共作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并对其稻米产量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模式下水稻产量较常规水稻种植低,但由于...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稻田养鸭"就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运用到稻田管理上,以防治蟛蜞、蝗虫等稼害。特别是珠三角沙田地区多蟛蜞,蝗虫一类的稻田虫害,"稻田养鸭"很早就成为当地较为普遍的种养结合模式。明万历年间,陈经纶首次尝试用鸭子灭蝗虫大获成功。随后,其五世孙陈九振依先法将养鸭治蝗运用到稻田管理上。"稻田养鸭"在南方水田地区十分适用并逐渐流行,人们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结合起来,形成"鸭埠之制"。"稻田养鸭"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在广东沙田地区发展起来,对当时养殖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明清时期是"稻田养鸭"的传统技术阶段,以稻田放鸭为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充当补充鸭粮与生物防治的角色,在广东广袤的沙田地区普遍实践。  相似文献   

20.
“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高效配套技术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实施了“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总结了稻田套种牧草养鹅和稻田养鸭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探讨了种草与养鹅、种稻与养鸭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开展了草 鹅-稻 鸭周年复合生态系统与常规稻-麦轮作方式的比较效益分析,表明该农业生态系统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