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入山东省部分地区农户家中,就农民失地现状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被征用的农村土地约三分之二的是用于建工厂;农民对是否愿意土地被征用建厂的态度不一,但他们均担心由此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如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等。事实上,土地被征用之后,多数家庭收入增加,且来源多元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逐步完善。此举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有利于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征  王欢  孙建华 《农业考古》2007,(3):274-276
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好农民问题就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本文讨论了失地问题的发生、现状及原因,对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农民失地问题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强势利益集团的强征强占,政府诱致政策的引导征占,比较效益诱发的情愿失地,是造成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从明晰地权入手,创新补偿制度、遏制寻租行为,提高农地收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好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失地农民得到应有的补偿,形成科学规范的土地补偿管理机制,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以白山市作为研究样本,对现有的农民失地补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184-185
土地对农民而言,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了一个新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是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结合陆良县在探索失地少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从整个社会面初浅分析探索失地少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倒逼失地农户进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政府转变失地农户身份的同时却无法保障对失地农户公共服务的水平,其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就业等问题均无法保障,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弊端随之暴露。本文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征地补偿安置现状为例,就失地农户征地补偿安置方式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211-21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且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失地农民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逐渐成为了边缘化弱势群体,尤其是失地老年农民。本文在介绍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失地老年农民的心理特征及成因,从而针对失地老年农民的心理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村庄合并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以依安县丰林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通过合并村庄,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通过村庄合并推动新农村建设,成为现阶段一个重要的课题。以依安县丰林村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丰林村村庄合并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指出当前丰林村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户的择业现状是近年来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以普洱市为视觉,对普洱市四县四区深入调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剖析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期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失地农户择业行为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福建省茶农的调查,描述了农民参加培训的需求意愿和已接受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受训农民对培训内容、机构、方式、师资、时间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价,进而从加强市场研究实现培训供需对接、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加强培训后的技术跟踪指导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何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25-11926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总结湖州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确保农民普遍持续稳定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教育培训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了贵州省农民现有素质技能、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贵州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方式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结构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广西农民素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政策,农民对这项政策的基本需求是什么,是这项政策具体化的关键。通过对宣威市马村从农民对政策的需求角度实施调查,发现受生产结构和种养殖的传统知识限制,农民对生产发展的政策需求较为强烈,而对村容整洁等很多容易形成"形象"的政策需求度较低。根据实际需求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在西部欠发达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政策是,推进生产发展类的。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需要结合形势发展的需求,综合各种措施,全面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村庄规划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应该充分体现出当地农民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影响因素,找出了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村庄规划应采取上下结合的参与式规划方法,最大程度地让当地农民积极参与,使规划既突出农村特色,又符合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67-169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提速,我国失地农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基于对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的实地调研,分析农户失去土地后在就业决策方面的变化情况,得出这些变化对失地农户生计的影响,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难点入手,详细介绍了农民学校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法.试从农民学校的建设来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提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对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亟待开展综合整治工程。空心村综合整治需要规划先行,规划中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山东省禹城市典型村庄为例,通过面对面的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风俗等方面分析农民对空心村综合整治意愿。结果表明,在生产方面,100%农户希望将细碎的耕地进行整合和在本村镇附近就业,74.24%的农户支持土地流转;在居住生活方面,90%以上的农户支持社区分区规划、建养老院和停放农业机械的场所,70%左右的农户希望住宅有院落、私家车库和居住区人车分行;在生态环境方面,绝大多数农户支持使用环保道路材料和污水处理设施,但多数农户基本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文化风俗方面,绝大多数农户认为应该简化婚丧嫁娶习俗、建设统一墓地,农户期望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广场舞、球类运动、棋牌等。研究表明,农民有着自己对空心村整治规划、对未来生产生活状态的愿望表达和诉求。因此,在进行空心村综合整治规划时,需要做好功能分区、整合农地,社区规划要以民生为本、结合农村实际设计生活环境保护措施和乡村文化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中原地区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布局散乱,新农村建设偏重农民自发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外村镇建设经验,提出应加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整乡(镇)规划,整村推进,坚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创新农村土地管理机制,有序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