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河道水进行杂交鲟鱼流水养殖试验,成鱼养殖成活率为96.3%,饵料系数为1.46,平均产量为16.26kg/m2,投入产出比为1:1.7.养殖成本为20.8元/kg,利润为15.3元/kg.表明,在贵州省养殖鲟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鲟鱼片低温冷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将鲟鱼片包装后在低温(4±0. 5)℃条件下贮藏,12 d后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腐败菌的分离筛选。通过生理生化、形态学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低温贮藏过程中鲟鱼片的优势腐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鲟鱼片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至12 d时的优势腐败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6. 25%)、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12. 5%)、哈夫尼菌属(Hafnia,12. 5%)、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6. 25%)、库特氏菌属(Kurthia,6. 25%)、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6. 25%)等。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因其高度集约化,水质相对容易控制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工厂化车间前期建设设备、设施造价高,养殖技术难度大,国内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鲟鱼的厂家不多,但也有一些养殖企业尝试利用循环水工厂化模式养殖鲟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鲟鱼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其为今后工厂化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孔杰  关梅  周洲  李建光 《农技服务》2013,30(7):775-776
介绍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内基因组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这2类分子标记在鲟鱼研究中的应用。阐释了这2类标记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对未来鲟鱼分子标记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分子标记在鲟鱼研究中的选择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杂交鲟鱼在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开口驯化、水质调节、投饲管理、鱼病防治等关键技术的试验,培育出适合我省开展规模化鲟鱼养殖的大规格鲟鱼苗种,有效地促进我省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流水条件下,研究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对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鲟鱼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初始体重为13.30~15.28g的杂交鲟鱼为研究对象,使用EM菌液与蒸馏水混合配制浓度为3%(T1)、6%(T2)和9%(T3)的混合溶液,按1︰5比例(V/M)将混合溶液与鲟鱼配合饲料混合充分搅拌,阴凉处风干后投喂鲟鱼;对照以蒸馏水与饲料混合风干后投喂,投喂时间55d。【结果】投喂EM菌饲料后,杂交鲟鱼的相对增重率(568.04%~585.54%)、特定生长率(3.45%~3.50%)、平均日增重(1.49~1.51g)、成活率(97%~99%)等生长指标均高于饲喂无EM菌饲料的杂交鲟鱼,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明显提高,以T2效果最好,3种酶活性提升均达30%以上。【结论】投喂含有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能有效提高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机能以及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鲟鱼养殖过程中应用微纳米曝气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两种增氧方式的效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增氧方式对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结构和潜在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影响,以及溶解氧浓度与潜在病原微生物相对丰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纳米曝气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方式的鲟鱼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结构基本一致,且两种增氧方式下的鲟...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品系的肉兔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为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这就是所谓"杂种.优势"现象.但对"杂种优势"应有正确的认识,杂种是否有优势,有多大优势,在哪些方面表现优势,杂种群中每一个体是否都能表现程度相同的优势,所有这些问题,主要取决于杂交用的亲本群体及其相互配合情况.以下为开展肉兔杂种优势利用工作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15,(1):30-31
<正>利用生态资源做精优势品种北京市优势水产品种为冷水鱼和观赏鱼。目前,北京水产种业主要有3大类别,即:以鲟鱼、鲑鳟鱼为主的冷水鱼类,以金鱼、锦鲤为主的观赏鱼类,以龟鳖、罗非鱼为主的其他小品种。其中,北京市在冷水鱼(鲟鱼)、观赏鱼种业,在亲鱼种群数量、质量、养殖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全国鲟鱼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启蒙与创建阶段(1926-194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至今),在品间杂交、双杂交、三系杂交直至单杂交利用阶段杂交优势利用发展历程;提出我国杂交玉米研究发展的特点与明显的收益;指出期间应用综合育种方法技术选育成功的一些优秀骨干系,对未来育种起着较大的启迪效果;讨论并展望了未来育种改进遗传性状、育种目标、育种理念和杂交优势定义的问题。未来育种要求提高耐密性、低密度无胁迫下单株杂交优势和生物学与非生物学逆境抗性以及包括光合性能在内的一些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00-2009年的鲟鱼贸易数据和我国海关2003-2009年的鲟鱼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了国际和国内鲟鱼贸易现状及其年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际上鲟鱼贸易出口国共68个,进口国共132个,涉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鲟鱼国际贸易种类包括鲟属(Acipenser)、鳇属(Huso)和匙吻鲟属(Polyodon)的30个种(含11个杂交种),其中14个种为我国鲟鱼贸易物种(含5个杂交种);鲟鱼国际和我国贸易形式均以鱼卵和鱼肉为主.从贸易量来看,鲟鱼国际贸易中贸易量最多的种是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我国贸易量最多的种是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从2000-2009年鲟鱼贸易变化趋势看,国际鲟鱼贸易量在2000年最高,2006年达到最低值;我国鲟鱼出口贸易量2005年最高,进口贸易量2004年最高.在研究结果基础上,分析得到我国鲟鱼出口贸易以土著种为主,以引入种和杂交种为补充;我国鲟鱼主要出口形式表现与国际贸易相同的产品形式;我国鲟鱼出口贸易总量表现出与国际基本相同的趋势.分析结果还表明,CITES对鲟鱼贸易数据录入程序不够严格,数据缺乏系统性,配额制订标准不太完善;我国鲟鱼产业结构需要优化,产业链需要扩展,野生资源数量有待提高.有鉴于此,建议CITES加强对鲟鱼贸易数据的审核和管理,严格数据录入程序,完善配额制定制度;我国要注意引导、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行业标准,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并积极做好履约工作,加强对杂交物种的科学评估和外来物种的管理,加大野生资源的恢复力度,维护我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2.
鲟鱼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是一类古老的鱼类,其消化系统具有较为原始的特征,其消化生理也有特异性。鲟鱼消化酶的种类组成与活性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模式与食性密切相关。鲟鱼属于偏肉食性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鲟鱼对脂肪和糖类的消化能力较强,能够利用高水平的脂肪和糖类。  相似文献   

13.
<正>鲟鱼池塘养殖是指利用静水或微流水土池进行鲟鱼养殖的一种模式,可选择单养或混养模式。不同鲟鱼品种对水质要求不同,匙吻鲟喜食浮游动物,要求水质偏肥;其他鲟鱼品种,由于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管理难度较大,目前在池塘中养殖不多。一、养殖条件1.水质条件。鲟鱼对水环境变化敏感,对养殖用水的水质要求很高。鲟鱼养殖水源可用江河水、湖泊水、水库  相似文献   

14.
杂种小麦是提高小麦单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强优势组合亲本选配与杂种优势预测又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目前,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的选配都是依据农艺性状的观察以经验而定,这需要大量的田间工作和较长的时间.本研究通过对9个化杀杂交小麦组合RAPD指纹图谱的分析,试图在分子水平上,研究RAPD技术在杂交小麦亲本选配及杂优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鲟鱼养殖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薇  史亚军 《农学学报》2014,4(9):75-78
在对北京鲟鱼养殖户调研的基础上,从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养殖饲料、养殖规模以及商品鱼营销5个方面叙述了北京鲟鱼养殖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北京市鲟鱼养殖过程中存在的4个问题:鲟鱼养殖的规模较小,缺乏典型的龙头企业;养殖饲料大多来自外埠,养殖成本较高;市场开拓力度不足,销售的产品形态少;销售渠道单一,消费规格偏小;进而提出了促进北京鲟鱼养殖业发展的5点建议:利用资源优势来塑造绿色鲟鱼品牌、培育龙头企业来延长产业链、宣传烹饪方法来拓展鲟鱼消费市场、转化研发成果来提高鲟鱼养殖技术和强化人才培训来增强鲟鱼产业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一种鲟鱼双层网箱套养模式试验。即设计内外两层大小套装网箱,在内箱中采用投饵方式养殖杂交鲟,外箱中采用不投饵方式养殖鳙鱼和青鱼,结果为内箱杂交鲟净单产23.3 kg/m2,外箱中鳙鱼和青鱼净单产7.1 kg/m2;内箱和外箱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02和1∶3.98。在鲟鱼养殖网箱外套挂大规格网箱不投饵养殖鳙鱼、青鱼等,在提高网箱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可减少养殖废物向水体的排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鲟鱼网箱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低温保活运输过程中对鲟鱼肌肉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了鲟鱼在0℃运输12h和24 h苏醒后肌肉的总蛋白质含量、总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水分和pH值变化.结果表明:鲟鱼在0℃条件下保活运输12h和24 h恢复常态后,其肌肉中总蛋白质、总脂肪、水分等指标变化很小,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呈现下降趋势.0℃条件下的低温保活运输对鲟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8.
毛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822-1823,1829
云南西双版纳斗鸡是近年引进的鸡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为了利用好该鸡种优良的种质特性,试验采用其他优良鸡种与其杂交,以期使更多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甚至超过双亲,将杂交优势在生产中加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的青脚白羽鸡作母本、西双版纳斗鸡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其经济性状效果较好,杂交后代的胫、趾颜色效应奇特.认真研究该效应,对于丰富西双版纳斗鸡遗传育种理论和指导育种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粳稻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宁夏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试验材料30份,其中引进及自己选育的恢复系10份,已经转育成不育系的保持系及近年来育成的新品系20份。在对其8个数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遗传距离进行了测定,通过与目前宁夏水稻生产中已经应用的杂交粳稻组合的遗传距离相比较,可以看出利用现有的亲本资源通过合理的组配,育成更强优势的组合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西伯利亚鲟(A.baeri)及其杂交种施杂(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西杂(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等4种鲟鱼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份及抗病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施氏鲟的绝对怀卵量为8~28万粒,西伯利亚鲟的绝对怀卵量为5~16万粒,4种鲟鱼的平均受精率为70%~90%,孵化率为60%~80%,其中施氏鲟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最高;西杂的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平均开口率为85%~95%,其中西杂开口率最高,其次是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主要肌肉营养成份差异不明显(P0.05)。2月龄时,西杂的成活率最高,4种鲟鱼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至12月龄时,2种杂交种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高于纯种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2~12月龄,4种鲟鱼的a值约等于3,均属于等速生长,4种鲟鱼的肥满度为0.33~0.44。施杂、西杂在5个免疫组织的ACP、AKP、SOD活性高于2个纯种,而NO、MDA活性低于2个纯种。研究认为: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后代是比较好的优势杂交组合,尤其是西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