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铃薯是昌吉州东三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现将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经验及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景宁县渤海镇梅坑村农民,近年来采用大小棚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使春马铃薯提早到3月中旬上市,比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到3月中旬上市,比地膜桥头栽培提早20多天,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收入近4000元,大小棚栽培春马铃薯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大家普遍认为栽培容易,效益不佳,但如果改变其传统的栽培方法,实行反季节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从2001年进行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马铃薯平均亩产量1300千克~1600千克,亩产值3500元~5000元;鲜食玉米平均亩产3500个~4000个果穗,亩产值3000元~58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覆草覆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技术在青海省大通县于2002年试验成功。该技术能够在常规覆膜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地温,使马铃薯能提早成熟,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效益;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时95%的块茎生长在覆草层中,收获也很方便;收获后结合深翻,将覆草翻于地下,使其充分腐熟,做到秸秆还田,可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是一项马铃薯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各种栽培模式和不同品种对比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的栽培模式和能够替代当地当家品种的新品种.为今后脱毒马铃薯走向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静  王翔  黄安芬  沈茜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77-77,76
为了了解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两种方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分析对比两种栽培方式的效益,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威信县是山区农业县,马铃薯分布广、种植面积大。实现马铃薯高产栽培,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益。结合马铃薯对栽培环境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相适性,调查研究并剖析品种退化、病虫为害及生产投入不足等障碍因素,提出做好高产区规划、优良品种选择、提高耕作管理水平等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叶雅婷 《北京农业》2014,(24):30-31
通过对2012年福建省南安市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显示:覆混有机肥及稻草包心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产量高,商品薯率也高,经济效益也好,生产上可进一步示范推广。因而改变传统的马铃薯栽培方法,采取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是促使农民种植马铃薯获得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晋薯1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敞土常规栽培、高垄密作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在出苗速率、植株生产势、产量及其他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方式;与敞土常规栽培相比,地膜覆盖栽培、高垄密植栽培均增产,表明改进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现有耕地6786.7km^2,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50km^2,平均每667m^2产量1750kg,总产量达5.4万吨,产值3228.8万元,是景宁县继水稻后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马铃薯已成为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广大畲汉农民善于运用农业新技术,及时总结新经验,得出了景宁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更、挑、去、高、测、培、摘、补、喷、防等十字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有文 《乡村科技》2023,(16):80-82
为促进马铃薯产量不断提升,开展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种植试验。试验共设置5种栽培方式,包括垄作式、沟渠式、条带式、苗钵式、C-槽式,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沟渠式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在各时期的株高均最大,马铃薯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均显著高于对照,马铃薯的大薯率、中薯率最大,小薯率最小,产量最大;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中后期、成熟期,茎的干物质分配率以沟渠式栽培方式最大。由此可见,沟渠式栽培方式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费乌瑞它、冀张薯12号、希森6号和辽薯6号脱毒原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单垄单行栽培(对照)和宽垄双带栽培2个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榆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品种对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商品薯率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希森6号在单垄单行栽培和宽垄双带栽培模式下表现较好,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宽垄双带栽培模式虽然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但是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有降低作用,因而在推广该栽培模式前仍需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机械化抗旱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机械化抗旱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进行大面积马铃薯栽培的一项新兴技术,该技术具有抗旱、增产、节本、增效的优点,西吉县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地之一,生产的马铃著因品质优良而享誉国内市场。由于受干旱和落后的栽培手段影响.生产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影响了产量增加,限制了产业化的发展。西吉县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是否适宜机械化生产.效果如何以及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发展马铃薯机械化抗旱栽培技术是问题核心。文章结合马铃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和人工种植进行了试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试图对西吉县今后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累一定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沿岸的陇南市文县和武都区是生产冬播菜用型马铃薯的理想区域。自1997年试验成功后,经大力推广,冬播菜用型马铃薯的栽培面积发展到5330hm^2,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优势产品,也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外销型蔬菜产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可于5月中旬上市,比春季栽培提早上市30d(天),每667m^2收入达1800元以上;采用地膜+小拱棚双层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可于4月下旬上市,比春季栽培提早上市近60d(天),每667m^2收入达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抗旱栽培模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安定区不同区域设置马铃薯抗旱栽培模式试验,筛选出适宜安定区不同区域的抗旱栽培模式,为今后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陆和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39-140
本试验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常耕地膜覆盖栽培、常耕栽培等方法对马铃薯进行小区试验,以筛选出经济有效、操作简便、增产增收效果较好的栽培模式供我地马铃薯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以稻草覆盖免耕大畦种植、畦面积宽150cm、每畦种植4行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生长发育、经济性状、经济效益等均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适应性广,产量高,栽培简单,易贮耐运,且营养丰富,用途多,不但可以鲜食、菜用,而且可加工成多种可口食品,种植者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河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是由于种植者对马铃薯特性了解不够,没有掌握马铃薯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生产中马铃薯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为提高马铃薯整体生产水平,现提出以下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马铃薯在周宁县的不同栽培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供肥性能相同,品种一致,施肥统一,管理一致的情况下,稻草苞芯+覆盖白色地膜栽培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22 351.5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拱棚栽培、覆膜栽培及高垄深沟栽培,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地温、改善土壤供肥状况,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且在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产量状况表现为覆膜+拱棚栽培>覆膜栽培>高垄深沟栽培>常规栽培>稻草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20.
梧州市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合梧州市栽培条件的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处理、适宜播期、播种密度、稻草覆盖厚度、施肥水平、栽培模式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经消毒催芽后再播种,有利于马铃薯健壮生长;冬种马铃薯以11月上中旬播种较好,过迟播种马铃薯的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都会降低;合作88马铃薯品种免耕栽培采用82500株/ha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采用小畦种植马铃薯稻草覆盖厚度以7cm为宜,大畦种植稻草覆盖厚度以8cm为宜;每公顷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200kg加硫酸钾450kg时,免耕马铃薯的鲜薯产量、生物产量、商品率最高;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高垄免耕栽培都是较好的栽培模式,两种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