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氨溶性季铵铜(ACQ)防腐剂对尾巨桉表面颜色及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ACQ浸渍后,尾巨桉木材的明度L*、红绿轴色品指数a*、黄蓝轴色品指数b*和色度值C均显著降低。经浓度为2%、4%和8%的ACQ浸渍处理后,尾巨桉对绵腐卧孔菌(PV)均达到了Ⅰ级耐腐水平。经8%的ACQ浸渍处理后,尾巨桉对彩绒革盖菌(CV)也达到Ⅰ级耐腐水平。SEM测试进一步确认了较高浓度的ACQ更有利于提高尾巨桉的耐腐性。FT-IR结果表明,ACQ与尾巨桉木材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发生了结合。该研究对尾巨桉的耐腐性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染色木材颜色的检测精度和速度,对樟子松木材单板进行染色,选取染色单板的光谱反射率作为输入,以极限学习机模型为基础构建预测模型,对染色单板的色度参数L*、a*、b*进行预测,运用粒子群算法对ELM权值和阈值进行寻优,并引入非线性惯性权重和新的位置与速度更新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以消除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此外,以L*、a*、b*平均绝对误差为评价指标,与基础ELM模型及其他模型作对比,发现优化后的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0.16,测色效果相较于基础ELM的0.68、麻雀算法优化的ELM的0.37等具有明显优势,这对于提高木材染色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种类清漆(硝基清漆、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工艺对红锥饰面板的色差参数和漆膜理化性能(抗冲击性、耐磨性、附着力、铅笔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及表面胶合强度均符合国标要求;最佳的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分别为120 g/m2、180℃、60 s和0.4 MPa;经硝基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处理红锥饰面板的漆膜抗冲击、耐磨、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国标要求,水性清漆涂饰的漆膜耐磨性不符合国标要求,但其具有最佳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红锥木材作为高端饰面板的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测定分析了筒状非洲楝Entandrophragma cylindricum,古夷苏木Guibourtia tessman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木材醇酸清漆涂饰前后表面视觉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涂饰处理降低了3种木材表面的明度(L*)和红绿轴色品指数(a*)值,其中,古夷苏木的L*变化差异最大,明度降低明显;水曲柳的红绿轴色品指数差(Δa*)绝对值最大,相比处理前更偏向绿色;3种木材透明涂饰后的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有所升高,黄蓝轴色品指数差(Δb*)绝对值由大到小分别为水曲柳古夷苏木筒状非洲楝,数值越大越趋于黄色;总体色差(ΔE*)变化差异不大,涂饰对3种木材的总体色差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5种防腐防霉剂对重组竹材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溶季铵铜(ACQ),铜唑(Cu Az),丙环唑和戊唑醇(ZJFC-Ⅰ),壳聚糖铜配位聚合物(CCC),碘代丙炔基丁基甲胺酸酯、丙环唑、戊唑醇(PINSKAN)5种防腐防霉剂,分别调配成0.5%,1.0%和1.5%3种浓度;采用桔青霉(Penicillam citri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3种霉菌,绵腐卧孔菌(Poria placenta)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2种腐朽菌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炭化重组竹材进行防腐防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重组竹材抑菌能力明显提高,载药量随着防腐防霉剂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载药量越大,重组竹材抑菌效果越好。浓度为1.0%的ZJFC-Ⅰ和浓度为1.5%的ACQ对3种霉菌防治效力最好,均达100%;浓度为1.5%的Cu Az对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防治效力分别为81.25%和87.50%;浓度为1.5%的CCC和PINSKAN对黑曲霉的防治效力分别为87.50%和100%。处理后的重组竹材防腐能力提高60.4%以上,平均质量损失率均在3.36%以下,均达到Ⅰ级强耐腐。浓度相同时Cu Az抑制腐朽菌效果最好;未处理重组竹材防霉性能最差,对3种霉菌防治效力均为0,但具有较好的耐腐能力,平均质量损失率为8.48%,达到Ⅰ级强耐腐。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处理后竹材的防褐腐作用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新伐毛竹为试材,以褐腐菌棉腐卧孔菌为试菌,对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壳聚糖锌配合物(CZC)及相应的金属盐(氯化锌)和铜铬硼(CCB)、ACQ处理材的耐腐性能、力学性能及胶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CCC处理的竹材对棉腐卧孔菌的耐腐性能不及CCB和ACQ处理材;但是,随着CCC处理浓度的增加,处理材耐褐腐性能明显增加,当处理材中金属离子保持量达到5.141 kg·m-3时,腐朽后质量损失低于6.1%.2) CZC处理毛竹试材的耐腐效果低于CCC、CCB和ACQ,略高于氯化锌处理材,当CZC中金属离子保持量高于5.091 kg·m-3时,处理材的质量损失在26.4%~29.0%之间.3) 同素材(未处理材)相比,经防腐剂处理后的竹材力学性能及胶接性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CCB处理材.在所测指标中,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下降最明显,横纹抗压强度和胶接强度除CCB外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水蒸气作为保护气体,在170,185,200和215℃的条件下分别热处理橡胶木3h,对热改性橡胶木的生物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温热改性可提高橡胶木的耐腐性,其改善效果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当处理温度为185℃或更低温度时,改善效果不明显.215℃处理3h后,褐腐(密黏褶菌)质量损失率由51.6%降至21.6%,白腐(采绒革盖菌)质量损失率由27.6%降至6.8%.选用烟曲霉、哈茨木霉、产紫青霉和可可球二孢进行防霉试验,结果显示热改性橡胶木的防霉性能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经涂饰后,热改性试材的防霉性能优于未处理材.野外耐久性试验结果显示,高温热改性不能提高橡胶木的防白蚁性能.  相似文献   

8.
王双永  李明  张涛  张景朋  邓昊  周海宾 《林产工业》2020,57(5):21-23,64
以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铜唑和季铵铜(ACQ)两种环保型防腐剂处理木材,研究不同防腐剂对木材耐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防腐剂处理的木材耐腐等级为强耐腐,防腐效果显著;铜唑防腐剂浓度和成本较低,可推广应用于古建筑及传统民居木构件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防腐剂季铵铜(ACQ)和铜铬砷(CCA)对杨木和按木酚醛树脂胶合板进行满细胞法加压防腐处理,测试了气干后防腐处理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腐性能.结果表明:气干后胶合板不可逆厚度膨胀率仅为1.3%~2.0%;防腐处理对胶合强度无不良影响,但气干材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较对照样平均降低了31%左右;CCA处理后胶合板受褐腐菌和白腐菌侵染后的质量损失率为2.97% ~7.16%,达到Ⅰ级耐腐等级.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防腐木材易开裂变形、表面颜色差的问题,文章以环保性防腐剂ACQ为基础,以湿加松为试材(Pinus elliottii×P.caribaea),开发了一种兼具防水、染色功能的多效防腐剂,该防腐剂经过离心测试和常温储存稳定性测试均未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防水剂、染色剂加入比例分别为3%~7%和0.5%~1%,处理的湿加松木材耐腐性能测试失重率小于10%,为强耐腐等级,白蚁蛀蚀等级为0.33;防水效率提高至50%以上;表面颜色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等系列颜色.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木麻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以NH4NO3作为氮肥,分析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施氮处理木麻黄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盐害正常生长的对照处理相比,在2~10 g·L-1 NaCl处理下幼苗遭受了不同程度盐害,盐害率为4.3%~100%,耐盐阈值6 g·L-1。在6 g·L-1 NaCl处理下,添加0.25~1 g·L1 NH4NO3显著降低了幼苗盐害率,其中以0.75 g·L1 NH4NO3处理下盐害率最低,较未施氮处理降低了52.3%。NH4NO3明显降低了叶片中Na+浓度,而Cl-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大,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减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  相似文献   

12.
天然存在的肉桂醛具有广谱的抗菌生物活性。为了开发环保、高效的木材防腐防霉剂,通过滤纸片法和处理材室内防腐防霉试验考察了肉桂醛及其3种衍生物对木材的防腐和防霉作用。滤纸片法实验结果表明,肉桂醛对4种供试菌种(即:密粘褶菌、彩绒革盖菌、黑曲霉和桔青霉)均表现出最强的抑菌性能。然而,在密粘褶菌对木材的腐朽试验中,对氯肉桂醛表现出最好的保护性能,在浓度为40 g/L时即达到Ⅰ级耐腐;肉桂酸表现出优于肉桂醛的保护能力,在浓度为10 g/L时即达到Ⅱ级耐腐,而肉桂醛在20 g/L时方可达到Ⅱ级耐腐。在彩绒革盖菌对木材的腐朽试验中,肉桂醛和肉桂酸在浓度为50 g/L时达到Ⅰ级耐腐。在防霉方面,肉桂醛与对氯肉桂醛对黑曲霉和桔青霉有最好的防霉效果,特别是对于桔青霉,在浓度为68.67 g/L时完全防止了桔青霉的霉变。对于黑曲霉,在同样浓度下,两种化合物处理的木材试样都只是发生了很少的霉变。肉桂醛及其衍生物表现出对木材很好的保护作用,且环境友好,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100℃热水、2%HCl和2%NaOH对橡胶木(Hevea brasiliensis)进行不同时间浸渍处理,分析各处理对橡胶木苯醇抽出物、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的影响,并考察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酸溶木素含量变化趋势。同时测定了各处理对橡胶木色泽变化的影响及防霉防治力。结果表明,3种浸渍处理对橡胶木抽出物和化学组分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以2%HCl和2%NaOH溶液浸渍4 h处理费效比为最优。2%HCl和2%NaOH可以作为橡胶木一种绿色环保的防霉技术,尤其在应用于玩具等高安全要求领域提供新的防霉手段。  相似文献   

14.
《福建林业科技》2022,(1):56-61
花期调控是三角梅景观应用的关键技术。于2018年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对‘小叶紫’三角梅盆栽苗进行控水与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探讨控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紫’三角梅最佳控水时间为15 d左右,能提前盛花期且显著提高花量。在控水条件下,结合喷施CCC、缩节胺、6-BA、B9对‘小叶紫’盛花期无明显影响;PP333 300 mg·L(-1)、GA 50~200 mg·L(-1)、GA 50~200 mg·L(-1)、ETH 50 mg·L(-1)、ETH 50 mg·L(-1)能提前‘小叶紫’盛花期;CPPU 0.5、1.0、2.0 mg·L(-1)能提前‘小叶紫’盛花期;CPPU 0.5、1.0、2.0 mg·L(-1)能推迟‘小叶紫’盛花期。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防腐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段新芳  孙芳利  朱玮  赵砺 《林业科学》2004,40(6):138-143
壳聚糖金属聚合物 [如壳聚糖铜聚合物 (CCC)和壳聚糖锌配合物 (CZC) ]是壳聚糖和金属盐类反应生成的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用CCC和CZC与铜铬砷 (CCA)分别处理马尾松和毛白杨边材 ,进行木材防腐试验 ,结果表明 :CCC和CZC对褐腐菌棉腐卧孔菌的防腐性能与CCA相比 ,CZC达到最耐腐等级 ,防腐效果接近CCA ,其锌离子临界保持量为 0 780kg·m- 3(腐朽后质量损失 1 18% ) ,但CCC防褐腐效果明显不如CZC ;CCC对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防腐性能达到最耐腐等级 ,防腐效果接近CCA ,其铜离子临界保持量为 0 82 4kg·m- 3(腐朽后质量损失2 4 5 % ) ;CZC和氯化锌对白腐菌的防腐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漂白针叶木浆(SBKP)为载体,负载CuO-ZnO后炭化,制备得到了纤维素纤维先负载后炭化的CuO-ZnO-生物炭(CuO-ZnO-CL+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双恒电位仪和真空光催化还原CO2系统,考察了载体负载、炭化的先后顺序对复合材料中CuO-ZnO负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炭化后负载的生物炭(CC+L)与CuO、ZnO只是物理混合作用,其表面没有羟基对催化剂进行吸附固定,极易发生团聚,由此制得的CuO-ZnO-CC+L复合材料的CuO含量没有CuO-ZnO-CL+C高,CuO-ZnO-CL+C复合材料的晶型更完整、光电流强度更高、电阻更小,光催化还原CO2活性更好。以CO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Cu2+与Zn2+物质的量比值、复合材料炭化温度、纤维素纤维直径对所制备的CuO-ZnO-CL+C  相似文献   

17.
以毛竹和重组竹为研究对象,用绵腐卧孔菌(PV)、密粘褶菌(GT)两种褐腐菌和彩绒革盖菌(CV)、变色栓菌(TV)两种白腐菌进行腐朽试验,比较分析了毛竹和重组竹腐朽前后表面视觉性质及其质量损失差异。结果发现:毛竹和重组竹颜色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明度(L~*)降低,色度值(C)、红绿轴色品指数(a~*)和黄蓝轴色品指数(b~*)显著增大,其中绵腐卧孔菌对毛竹及重组竹的色差影响最大。重组竹(耐绵腐卧孔菌)能达到Ⅰ级强耐腐水平;毛竹(耐绵腐卧孔菌)和重组竹(耐密粘褶菌和彩绒革盖菌)达到了Ⅱ级耐腐水平;毛竹(耐密粘褶菌、彩绒革盖菌和变色栓菌)和重组竹(耐彩绒革盖菌)为Ⅲ级稍耐腐水平。整体来看,重组竹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耐腐效果好于毛竹。绵腐卧孔菌虽然对毛竹和重组竹的降解能力最弱,但对其颜色变化的影响却最大。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彩绒革盖菌通过毛竹导管壁上的纹孔进入薄壁细胞、伴胞等,同时通过分泌木质素酶导致其细胞壁降解。  相似文献   

18.
以地榆根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借助超声波技术提取地榆多酚,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1%、3%、5%。用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对木块进行12周的腐朽处理,计算试件失重率,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未处理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侵蚀后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21.38%和41.62%,而地榆多酚提取液浸渍处理材在同样条件下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4.49%和9.93%,表明地榆多酚对木材具有较明显的防腐效果。当地榆多酚提取液浸渍浓度为5%时,处理材对褐腐菌的抵抗作用较强。本研究可以为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改善木材耐腐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秦理哲  胡拉  杨章旗  段文贵 《林产工业》2019,46(3):36-39,44
采用铜氨(胺)季铵盐(ACQ-D)防腐剂处理马尾松木材,以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聚氨酯(PUR)和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RPF)为胶黏剂制备防腐材胶合试样,研究胶黏剂种类和防腐剂处理浓度对马尾松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PI、PUR、RPF适用于ACQ处理马尾松的胶合,平均剪切强度和木破率均达到GB/T 26899—2011《结构用集成材》要求。胶黏剂种类对防腐材胶合强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PUR和RPF的剪切强度优于API。与未处理材相比,ACQ处理对API胶合有负面影响,对PUR胶合有增强效应,对RPF胶合没有显著影响。在ACQ浓度为0.1%~1.0%范围内,胶合强度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木材中原位构建载药半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以提高木材耐腐性,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方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聚乙二醇存在下原位反应,一步法合成聚丙烯酸/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PAA/PEG SIPN)。研究交联剂含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真空浸渍法将质量百分比为0.5%的丙环唑纳米制剂和反应物注入木材中,使其在木材内部进行原位反应并交联,测试处理后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室内耐腐性。【结果】FTIR分析表明,PAA和PEG除形成氢键外,还能通过交联剂形成相对牢固的化学结合。SEM和TEM结果发现,聚乙二醇较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酸中,形成相互贯穿的网络结构。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溶胀性能减弱,强度增大。相对于未处理材,处理材的干缩湿胀性得到明显改善。室内耐腐性试验表明,处理材的药剂抗流失性和耐腐性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本文所及处理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防腐性能,虽然对尺寸稳定性的作用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但可为木材的改性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