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豚毒素生物检测法与荧光光度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典元  夏依依  丁占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450-1452,1455
为了比较生物检测法和荧光光度法检测河豚毒素(TTX)的性能,使用昆明系小鼠与荧光光度法同时检测10份织纹螺(Nassarius semip1icatus)中河豚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荧光光度法与生物检测法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小鼠死亡时间的倒数与TTX的注射量间的线性方程为y=0.006 97x+0.003 68,r=0.995,精密度为7.4%~10.9%,回收率为90.5%.荧光光度法中TTX的浓度与荧光强度间的线性方程为y=318.09x+8.60,r=0.999,精密度为3.1%~6.6%,回收率为98.7%.荧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且速度快,灵敏度高,在河豚毒素的定量检测及预防河豚毒素中毒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快速、简便、适用于河豚毒素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前处理方法,通过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三氯乙酸对河豚鱼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市售的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及由笔者所在实验室制备的以磁性纳米探针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LFIA)试纸条的检测结果作为前处理方法优劣的判断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经2%乙酸对样品进行2次加热提取后,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三氯乙酸对样品中的蛋白进行沉淀,待测样品适用于ELISA试剂盒及LFIA试纸条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有毒的河豚鱼肝脏和无毒虾肉饲喂半褶织纹螺,定期取样,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织纹螺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半褶织纹螺对河豚毒素的耐受力高,投喂有毒河豚鱼肝脏后,其体内毒素含量迅速增加。当投喂无毒虾肉后,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初期会呈现减少趋势,此后又快速增加。处理组和对照组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毒素升高。因此,推断半褶织纹螺能自身产生河豚毒素,也能从食物链获得河豚毒素。  相似文献   

4.
李红飞  崔贞亮  靳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23-4224,4226
建立了检测促卵泡素(FSH)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该法检测由FSH-BSA免疫BaLb/c小鼠所分离的5份待检血清,结果均为阳性。通过反复试验,确立间接ELISA检测FSH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即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1 200,抗原包被浓度10μg/mL,待测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500,封闭液为1.0%的脱脂奶粉,同时设置抗原阻断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饮食行业健康人群的1426份人粪便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直接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7.2%,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确定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优化程序为:对大量样品采用直接ELISA筛检,去除阴性样品,阳性样品采用PCR法作进一步鉴定;需要定型时则用国家标准方法。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一类由海洋甲藻产生的赤潮藻毒素。本研究比较了小鼠生物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海洋贝类中DSP的效果。结果表明,样品中DSP含量在300 μg·kg-1以上时,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但存在差异;样品中DSP含量在200~300 μg·kg-1时,ELISA法可准确检测样品中DSP含量,而小鼠生物法可能出现假阴性反应;样品中DSP含量在10~200 μg·kg-1时,小鼠生物法无法检测到样品中DSP,而ELISA法可以准确检测样品中DSP含量;在DSP阴性样品中两者检测结果一致。比较研究表明,2种方法在快速筛选DSP时各有优缺点,日常检测工作中,将2种方法适当结合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免疫试剂盒法和小鼠生物法检测雪卡毒素(CTX)的优缺点,为雪卡毒素大规模筛选实验提供参考.方法 免疫试剂盒法和小鼠生物法检测同一批(40份)深海珊瑚鱼样品,并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作对照,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免疫试剂盒法检测雪卡毒素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22.5%和20.5%,均高于小鼠生物法(12.5%和10.3%).结论 免疫试剂盒法与小鼠生物法相比,敏感性高,且有省时、操作简便等优点,更适用于进行现场大规模快速筛选雪卡毒素实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鼠疫DNA疫苗pVAX1/F1-V质粒的安全性,试验运用SDS-PAGE电泳和琼脂糖电泳等方法检测了鼠疫DNA疫苗pVAX1/F1-V质粒的纯度,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了质粒pVAX1/F1-V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用PCR方法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用ELISA、EIISPOT方法检测了其自身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提取的质粒pVAX1/F1-V未检测到核酸及菌体蛋白污染;注射初期质粒pVAX1/F1-V 主要分布于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其他组织有散在分布;小鼠接种4周后,质粒pVAX1/F1-V仅分布于注射部位。小鼠注射pVAX1/F1-V质粒后未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及自身免疫损伤,也未检测到自身抗体。初步证明鼠疫DNA 疫苗pVAX1/F1-V安全性良好,为鼠疫菌新型DNA疫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饮食行业健康人群的1 426份人粪便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直接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7.2%,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确定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优化程序为对大量样品采用直接ELISA筛检,去除阴性样品,阳性样品采用PCR法作进一步鉴定;需要定型时则用国家标准方法.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检测PCV2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将猪圆环病毒2(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结构蛋白Cap(不含核内化信号肽)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可溶性的重组蛋白(Cap⊿41),用Cap⊿41作为诊断抗原,确立了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来自4个猪场的394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免疫荧光检测相比,建立的间接ELISA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14%和95.72%,且建立的间接ELISA的批内与批间差异较小。此外,对394份血清的检测结果体现的4个猪场的PCV2抗体消长规律与临床结果相符,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靠,可以用于PCV2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河鲀和河鲀毒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中国有毒河鲀的种类和分布、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的来源、河鲀对河鲀毒素的耐受性、人工养殖河鲀的河鲀毒性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河鲀与河鲀毒素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关于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来源的新观点,认为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可能是河鲀以细菌产生的河鲀毒素类似物为前体,生物合成而成的。养殖河鲑的毒性控制,需同时考虑食物链和河鲀本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海洋生物毒素。该研究以福建地区贻贝为原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传统的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20份贻贝样品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结果吻合程度较好,但ELISA法更适于检测PSP含量较小的贝类。通过比较研究,小白鼠生物法操作简单但无法准确定量;而ELISA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且检测成本低,对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快速筛选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确保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3.
产河鲀毒素细菌水平转移相关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种进化关系并不密切的细菌均能合成河鲀毒素,揭示了产河鲀毒素细菌间可能存在水平基因转移现象,但通过何种途径并不清楚。为调查产河鲀毒素的气单胞菌(Aeromonas sp.)质粒中是否存在与水平基因转移相关的元件,通过PCR扩增分别发现该质粒中存在tra,rum及vird4基因,扩增出的906 bp的tra,681bp的rum及1 319 bp的vird4,分别与多种菌株的转座酶、松弛酶和Ⅳ型分泌系统中的ATP酶基因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并具有这些酶的保守结构域,结果表明产河鲀毒素的气单胞菌具有通过接合转移和转座方式转移基因的能力,同时具有转移河鲀毒素至宿主的能力。对于进一步了解产河鲀毒素细菌之间以及产河鲀毒素细菌与河鲀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帮助。研究亮点:本研究首次在产河鲀毒素的气单胞菌质粒中明确鉴定出与水平转移相关的基因,表明该细菌不但具有通过接合转移和转座方式转移基因的能力,而且具有转移河鲀毒素至宿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河豚的食用安全性及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河豚食用安全性,以及国内外对河豚鱼肉、肝脏和精巢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养殖低毒或无毒的河豚、科学地利用河豚资源及开放河豚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showed acetylcholine to be the only choline ester released from innervated longitudinal muscle of the guinea pigileum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 amount of acetylcholine measu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greed almost exactly with that measured by bioassay. Denervated longitudinal muscle produced no acetylcholine, and treatment of the muscle with tetrodotoxin markedly reduced acetylcholine output. The method permits the recovery and quantitation of amounts of acetylcholine as low as 5 nanograms in 5 milliliters of tissue perfusates.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瘦素(Leptin)基因的基本性质,并探究lepti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暗纹东方鲀生长的相关性,随机选择6尾健康的3月龄暗纹东方鲀幼鱼作为基因克隆的试验样本,采用RT-PCR方法克隆leptin基因的cDNA序列,随机选择同期繁殖、同塘养殖的178尾8月龄鱼,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leptin基因中与生长相关的SNP位点。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leptin cDNA序列长为661 bp,包括459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52个氨基酸,Leptin氨基酸序列含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推测该蛋白为亲水的稳定蛋白;暗纹东方鲀Leptin氨基酸序列与红鳍东方鲀Leptin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6.7%,与不同种属的其他鱼类相似性较低,与草鱼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仅为25.25%,但不同物种的Leptin存在较高的三级结构相似性;在暗纹东方鲀leptin基因上筛选得到2个分型稳定的SNP位点(T24G、T193A),其中,T24G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体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G基因型个体体质量显著小于TG和TT基因型(P<0.05);将2个SNP位点的不同基因型进行组合,经关联分析获得优势双倍型D5,D5型个体的3个生长性状值最高,体质量显著高于D2、D4型个体(P<0.05),极显著高于D6型个体(P<0.01),体长和体全长显著高于D6型个体(P<0.05)。研究表明,T24G位点的TG和TT基因型及双倍型D5是暗纹东方鲀优势生长的基因型,可作为暗纹东方鲀辅助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无需卵子失活仅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雄核发育单倍体,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研究对象,试验选用L_9(3~4)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温度设为0、2、4℃,处理持续时间设为30、45、60 min,处理起始时间设为2、5、8 min,共9个试验组,并对其后代采用单个胚胎染色体计数法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及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冷休克诱导得到的单倍体率最高为第7试验组和第9试验组,分别为受精后8 min在4℃下处理30 min和受精后5 min在4℃下处理60 min,单倍体率分别为86.7%和80.0%;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冷休克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单倍体的3因素最优组合为处理温度4℃、处理持续时间60 min、处理起始时间8 min;影响冷休克诱导单倍体的3因素主次顺序为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处理持续时间;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单倍体携带的遗传基因全部为父本的遗传基因。研究表明,仅用冷休克方法可以成功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单倍体,雄核发育单倍体率高达86.7%,为进一步研究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二倍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估计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5个全同胞家系,测定了210日龄(504尾)和360日龄(500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等生长性状的表型值,构建固定模型,用全同胞法估计了210日龄和360日龄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在210日龄时分别为0.54、0.38、0.52,在360日龄时分别为0.46、0.37、0.44,这3个性状的遗传力属于中等和高等遗传力;体质量与体长,体质量与体全长,以及体长与体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在210日龄时分别为0.99、0.99、0.98,在360日龄时分别为0.97、0.97、0.96,这3个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呈高度正相关;测定了102日龄(296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3个生长性状,利用回归模型建立了体质量(W)与体长(L)和体全高(H)的数学模型为W=e-8.513L2.046H0.742(R2=0.903)。本研究结果可为红鳍东方鲀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壳寡糖对红鳍东方鲀血液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barides,COS)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清和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29.2±3.1)g的红鳍东方鲀600尾,随机分为C0、C1、C2、C3 4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000、2000 mg/kg的壳寡糖,经56 d饲养后,测定其血液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其攻毒耐受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全血中血小板数量(P0.05),各项指标随壳寡糖添加量的增加整体呈升高趋势;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壳寡糖能明显提高红鳍东方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哈维弧菌的抵抗力。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2000 mg/kg壳寡糖能够提高红鳍东方鲀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