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2012年冬季中国鄱阳湖越冬鹤类的数量和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中国和东亚十分重要的鹤类越冬地。我们于2011/2012冬季对在鄱阳湖越冬的鹤类进行了两次调查,分别为2011年12月18–19日和2012年2月18–19日。本次调查覆盖了整个鄱阳湖区以及邻近的赛城湖和赤湖,共计调查了85个子湖泊,记录了4种鹤类。1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4577只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主要在蚌湖、沙湖和大湖池)、302只白头鹤(G.monachus)、885只白枕鹤(G.vipio)和8408只灰鹤(G.grus)(主要在鄱阳湖区中部)。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3335只白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110只白头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283只白枕鹤(86%在蚌湖)和2205只灰鹤(主要在都昌和南矶山一带)。12月份计数的白鹤数量比2月份高1000多只。由于调查期间白鹤的大中群体都集中在相邻的子湖泊,因此很难排除重复计数;在1996–2009期间多年统计的白鹤平均数量是3019只(最低为1996年的2345只,最高为2002年的4004只),因此我们估计鄱阳湖的白鹤越冬种群大约为3800–4000只。对于白鹤全球种群数量的估测有待于更多的调查和监测。我们的调查同时也显示白枕鹤种群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和灰鹤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冬季都有成千上万只水禽来此越冬.到鄱阳湖越冬的白鹤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8%以上.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鸿雁越冬群所在地.因此,鄱阳湖是亚洲物种保护的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已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相似文献   

3.
受自然生境退化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影响,越来越多鸟类依赖于人工生境生存。白鹤为IUCN极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约3 500~4 000只,其中约98%的个体在鄱阳湖越冬。白鹤曾被认为是专性栖息于浅水生境中的鸟类,在鄱阳湖主要在浅水区取食水生植物苦草的冬芽。然而,近几年大量的白鹤离开自然生境,前往稻田和藕田觅食。本研究基于2010/2011~2017/2018年越冬季五星垦殖场(目前发现白鹤数量最多的人工生境)的白鹤调查数据,首次报道了人工生境中白鹤数量的长期动态。结果表明白鹤数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2016/2017~2017/2018年越冬季增长至1 115只,约占全球总数量的30%。由此可见,人工生境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觅食地改变使白鹤面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对此,建议加强白鹤对人工生境的适应性研究,评估白鹤的生存现状,为保护政策的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白鹤等依赖于水生植被生存的鸟类的觅食生境变化表明鄱阳湖水生植被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4.
濒危动物 白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鹤 Grus teu-cogeranus,亦称西伯利亚白鹤,是世界濒危鹤类之一,仅见于苏联,中国、印度及伊朗等国。 1982—1983年,我们在江西省鄱阳湖和黑龙江省扎龙保护区对白鹤东部繁殖种群的越冬和迁徙停息生态及年龄组成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越冬生态每年10月下旬或11月初,江西省鄱阳湖西岸开始见到越冬白鹤,直至翌年8月北迁。  相似文献   

5.
刘丹  田秀华  何相宝  邬楠 《野生动物》2009,30(5):248-251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白鹤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越冬期笼养白鹤行为时间分配依次为静栖33.65%,觅食20.61%,理羽12.67%,避风11.37%,瞭望9.36%,啄雪草5.30%,游走2.96%,趴卧1.86%,鸣叫1.49%,展翅0.74%.笼养白鹤在越冬期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两性间越冬期其行为和时间分配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白鹤越冬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2003—2016年采用样线法对鄱阳湖越冬黑鹳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同步调查,调查范围包括鄱阳湖周边三市13县72个子湖泊及周边草洲。结果表明: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5. 5±38. 5)只,其中2005年数量最多,为145只。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际波动较大。共在15个子湖泊记录到黑鹳,主要分布区域为鄱阳县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鄱阳县湖区黑鹳记录总数量为371只,占鄱阳湖区历年黑鹳分布数量总和的74. 6%。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呈聚集型分布,只有17. 3%的黑鹳分布在鄱阳湖区主要的候鸟保护区内。本研究表明鄱阳湖越冬黑鹳主要分布于鄱阳湖重要的候鸟保护区范围之外,为有效地保护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建议加强黑鹳种群监测,建立健全黑鹳种群就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大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力吉 《野生动物》1999,20(6):11-11
大鸨(Otis tarda)在中国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o.t.tarda)只分布在新疆西部的天山及中部吐鲁番,为留鸟;普遍亚种(o.t.dybowskii)分布区比较广,西起新疆塔城盆地北部,向东至黑龙江明水肇东,但其繁殖区已呈岛屿状。越冬地主要在江苏、安徽省北部、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和贵州省草海地区。  相似文献   

8.
红豆草在甘肃的宜植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豆草属(Onobrychis)在全世界约有140余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及亚洲西部与南部。但其中限于栽培的主要有三种:普通红豆草(O.viciifo-lia)、外高加索红豆草(O.transcauca-sica)和沙地红豆草(O.arenaria)。目前全国大面积栽培的主要是普通红豆草  相似文献   

9.
丹顶鹤东方次睾吸虫病的发现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全球性珍稀濒危鸟类,其野生种群数量不足2500只,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每年吸引世界上约40%的野生丹顶鹤来此越冬。自1984年建区以来,该区一直进行丹顶鹤的人工繁殖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吉林莫莫格白鹤春季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鹤属大型涉禽,仅分布于亚洲地区,其东亚种群数量为3 750只左右;由于环境变迁,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阐明在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中白鹤春季的活动规律以及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于2010年4月15日~5月13日,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鹤春季迁徙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白鹤的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依次为:觅食占64.34%、静栖占4.42%、警戒占13.92%、游走占4.57%、理羽占11.51%、其他(包括打斗、飞行、呜叫等情况)占2.56%。成体与亚成体白鹤、雄鹤与雌鹤在行为和时间分配上有明显差异,在觅食时间上雌鹤高出雄鹤10%左右,雄鹤的警戒时间高于雌鹤。  相似文献   

11.
莫莫格保护区的迁徙白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莫莫格保护区位于嫩江下游,界于北纬45°42′—46°19′、东经122°27′—124°4′之间。该区面积144000公顷,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沼泽湿地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迁徙途中重要停歇地之一。在1983年秋—1986年春,我们对保护区境内停歇白鹤的迁徙期与数量,分布与生境,种群组成进行了连续三年考察,发现并查清了该区的白鹤资源,为进步观察研究该区白鹤迁徙习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而传统的剪耳、剪趾标记法会造成动物伤害、影响动物行为等,与动物福利相悖。利用PIT标签于2014年秋季在祁连山东段标记高原鼢鼠30只,研究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越冬后体重、体长和尾长变化。结果表明,样地内高原鼢鼠估算种群密度为44只/hm2;越冬后高原鼢鼠平均体重为222.07g,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重193.74g,平均体长为19.4cm,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长18cm;雌性与雄性的体重增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式电子标签同时可适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是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项新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顿河红豆草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草属牧草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约有120多种,主要在地中海植物区系占优势。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研究所《新疆植物名录》报导,我国新疆有4种红豆草,即小花红豆草(Onobrychis micran tha Schrenk)、美丽红豆草(O·Pulchilla Schrenk)、阿拉套红豆草(O·alatavia Bajt)和顿河红豆草(O·tanaitica Spreng)。迄今为止我们仅采到顿  相似文献   

14.
白头鹤(Grus monacha)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湿地的越冬水鸟,湿地退化导致栖息地逐渐丧失,影响越冬种群的稳定,开展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对越冬白头鹤的有效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共采集安徽菜子湖、升金湖、江西鄱阳湖、上海崇明东滩4个白头鹤越冬地粪便样品221份、羽毛样品9份和肌肉样品4份,从中获得了72份样品的mtDNA控制区(D-loop)1103-1104bp序列。结合从GenBank获得的两个来自日本的白头鹤个体序列(GenBank AB017625、AB023813),对越冬种群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长江中下游4个越冬种群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3种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白头鹤单倍型多样性(h)为0.823±0.042,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57±0.00021。各个种群FST值表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种群之间无显著的遗传分化。两种中性检验(Tajima’sD = 2.10951, p < 0.05;Fu’s FS=19.351, p < 0.01)分析结果表明,白头鹤在进化史上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5.
2018年4月24日,江西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接收救护1只亚成体野生白鹤,体检发现白鹤疑似肠道感染,经过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和野化训练,结果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放飞。通过鸟类环志进行放归后监测,发现白鹤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越冬,证实白鹤救护放归成功。本文通过接收1只野生白鹤,总结了白鹤临床救治和护理经验,为日后国内开展白鹤保护和野生动物异地放归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白头鹤(Gnus monacha)隶属于鹤形目鹤科,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2007年)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目前,全球白头鹤种群数为9 400~9 600只,其中在中国越冬的个体约有1 000只。关于白头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的数量与分布、野外生态及迁徙等方面,而关于笼养条件下的研究则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生理、生化方面,在笼养繁殖方面只有2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苏立英  邹红菲 《中国鸟类》2012,3(3):147-164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在全球范围受胁物种,数量是除美洲鹤(G.americana)外最少的鹤。尽管丹顶鹤一直受到鸟类学家、自然保护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无论是从其种群动态,还是繁殖地和越冬地的栖息地状况来看,丹顶鹤的大陆种群都面临严峻的威胁。栖息地丧失和栖息环境恶化是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其整个分布区内——繁殖地、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天然栖息地大量丧失,迫使丹顶鹤进入农田觅食。因此而导致这些鹤类更容易受到人类的伤害,如中毒或因损坏庄稼而与农民发生冲突。回顾30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利用东部迁徙通道的东部种群相对稳定或略有升高;而利用西部迁徙通道的西部种群数量下降。西部越冬种群的数量从多于1100只,到少于500只。这期间不仅仅是种群数量下降至不足原来的一半,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以每年冬天50–150只的惊人速度下降。目前,西部种群的越冬区域仅为上世纪80年代的8%。因此,亟待采取行动对丹顶鹤栖息地进行严格保护,加强执法力度和加大对民众的环境教育,以遏制这一物种数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圈养白鹤的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鹤(Grusleucogeranus)属鹤形目,鹤科,在中国主要是迁徒经过和越冬分布,从东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伊朗和印度。白鹤现存数量稀少,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种。目前国内外关于白鹤的研究不多,尚未见到有关其血液生...  相似文献   

19.
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的达孜县对7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测定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越冬率及草产量等,通过2008~2009年的品种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可以完成生育期,但成熟种子均很少。供试的紫花苜蓿品种在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均可安全越冬,第一年的越冬率均超过80%,第二年的越冬率都超过了90%。7个紫花苜蓿品种草产量在第二年较高,鲜草产量在14000.0~21000.0kg/hm2之间,干草产量在5200.0~9500.0kg/hm2之间。其中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的为中兰1号,分别为21000.0kg/hm2和9500.0kg/hm2。  相似文献   

20.
红腹角雉的越冬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是珍禽之一,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从前有Delacour(1977),郑作新等(1978)报道过它的形态和分布,邓其祥等(1984),李湘涛(19 86)报道过它的繁殖生态,但它在典型栖息地的越冬生态尚无系统报道。本文对该种冬季的典型栖息地、数量、种群结构、日活动规律、行为特点、食性以及它与其他雉类的关系等做了记述和讨论。一、工作区域与工作方法 1984年11月到1989年1月,我们在四川省北部龙门山地区对红腹角雉的越冬生态进行了野外考察。龙门山地区是四川盆地西北缘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