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早稻生育期间各月及各个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根据影响早稻产量形成的气象因素提出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晒田防病虫害和后期灌水降温等生产措施,以提高桂平市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产区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计算冬小麦和油菜生长季的气候适宜度和灾害指数等参数,评价该阶段气象条件对夏收粮油作物的利弊影响。结果显示:2021/2022年度冬小麦、油菜生育期内,产区大部光热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冻害、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偏轻,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5a平均值,气象条件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成熟收获期间多晴好天气,收获进度快、质量高。但北方冬麦区秋播期多雨渍涝,冬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冬前壮苗比例偏少、分蘖不足。江南和贵州等油菜产区冬季持续阴雨寡照,影响油菜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采用分期播种、不同期水分处理、密度处理等田间试验手段获取资料,结合历史产量、区域试验和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弄清了吉林省白城地区向日葵丰歉的气象原因;发现了向日葵生殖生长和花期存在障碍型冷害,建立了白城地区产量预报模式;2.明确了向日葵生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产量、产油率各发育期气象因子的预报方程;明确了影响产量、产油率关键期和关键气象因子和指标,向日葵籽粒增重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等;3.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2433个气象台站2023年实时和历史同期(1991-2020年)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和试验站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利用农业气象评价指标、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农业气象灾害指数等方法,综合评估2023年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内农业气象条件、生长适宜度、农业气象灾害等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23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大部农区光温适宜、降水充沛,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南方高温热害、寒露风等灾害影响偏轻,总体上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但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强降水导致部分农田发生较重渍涝灾害,华北、黄淮和新疆等地夏季高温极端性强,北方地区春季阶段性低温,湖北湖南部分晚稻遭受寒露风灾害,西南地区南部春旱持续时间长,北方部分农区夏季阶段性干旱,部分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候适宜度建立河套灌区玉米生育期模拟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河套灌区农业气象试验站近20a的大田生产和气象资料,基于作物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原理,并充分考虑光、温、水3种气象条件对玉米发育进程的影响,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河套灌区玉米发育期模拟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巴彦淖尔市和土默特左旗两站的玉米生理发育时间,并模拟两站共10a的玉米发育过程,利用RMSE、配对样本T检验和MAPE3种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和全生育期的模拟较精确,对生殖生长阶段各个发育期的模拟也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出苗期、七叶期和全生育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53、0.786和0.996,RMSE值分别为2.324、2.846和3.771d。说明综合考虑光、温、水气象条件后可提高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可用于河套地区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国内多利用水稻社会产量,统计分析产量高低与气象条件关系,建立产量气象预测预报模式,效果是比较好的。但从生产的要求来看,还必须不断监视和预测气象条件对穗数、粒数、粒重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克服或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夺取高产稳产。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水稻穗数、粒数、粒重及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是很必要的。材料与方法利用我站早稻广选3号(中熟种)、桂  相似文献   

7.
CERES-Rice模型在江汉平原的验证与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江汉平原武汉、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双季早、晚稻及单季中稻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在利用GLUE参数估计模块结合"试错法"对模型参数标定基础上,对CERES-Rice模型叶面积指数及生物量动态、发育期、成熟时地上部生物量、产量等的模拟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水稻发育期模拟较好,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模拟误差在3d以内,其中对感光性较弱的早稻模拟最好,感光性较强的晚稻模拟最差;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动态模拟良好,一致性指数分别达0.98和1.0;模拟产量和地上部总生物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8.72%和5.91%,总体效果较好,其中生殖关键期遭遇寒露风的晚稻产量NRMSE为11.16%,模拟效果偏差。说明CERES-Rice模型在无明显异常天气条件下对江汉平原地区水稻模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CERES-Rice模型可为江汉平原水稻生育期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在考虑极端天气条件胁迫产量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可应用于该地区气象影响评价及产量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稻飞虱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预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福建省14个县1975-2006年早稻、晚稻稻飞虱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分析福建省早稻、晚稻稻飞虱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早稻、晚稻稻飞虱发生发展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是6月中下旬气温、降水日数和9月中下旬气温、降水日数,利用关键气象因子构建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指数K模型,通过历史回代检验,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与稻飞虱实际发生的等级相比,早晚稻"一致"和"基本一致"的平均可达到69.1%;对福建省2007年6月下旬早稻稻飞虱高峰期的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进行预报,"一致"和"基本一致"的达92.1%,总体上预报效果较好,可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技术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品种改进和有利的气象条件的变化, 世界各地的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但作物的蒸散量却未出现大幅度提高。本文以石家庄气象站1955~2007 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 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期间主要气象因素变化, 结合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长期定位灌溉试验的研究结果, 分析了农业生产条件和气象因子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5~2007 年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的气象因子发生了变化, 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气温日较差显著降低, 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积温显著升高, 气象因子的变化对作物总蒸散量未产生明显影响, 但由于降水减少,作物生长期间的灌溉需水量呈增加趋势。长期灌溉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和品种的改良,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 而耗水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产量增加幅度, 夏玉米的耗水量呈稳定状态。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维持耗水量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一定地区农作物产量的逐年波动,除了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外,主要决定于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的气象条件。而气象条件的历年变化,受大气环流的控制,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形成作物生育期内不同的光、温、水条件的决定因素。太平洋海面温度(以下简称海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因而,利用海温作长期天气预报,实践证明是有成效的,现在已成为我国气象和水文部门主要的长期预报方法之一。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海温影响副热带  相似文献   

11.
武陵椪柑农业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武陵椪柑3年的系统观测、考察和资料分析,摸清了武陵椪柑的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立地条件与其发育期、品质、产量的相互关系,找出了适宜武陵椪柑生长发育、果径增长、品质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指标,以及导致落花落果和影响椪柑产量、品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并确定了适宜柑生长的有关气候生态指标,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早稻产量与各发育阶段天气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早稻产量的因素很多,本文将影响早稻产量的人为因素去掉,着重对影响早稻产量的各发育阶段天气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为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从多年观测试验结果及大田生产实践证明,湖南早稻主要发育阶段(秧苗期、分叶期、幼穗分化——抽穗扬花期)的天气好坏往往引起农业收成的丰歉。  相似文献   

13.
南昌高温逼熟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南昌市5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2年逐年6月下旬-7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统计资料,根据江西省地方标准《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分析近53a当地早稻灌浆成熟期高温逼熟气象灾害的发生周期及时空分布特征,并就其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昌高温逼熟气象灾害平均2a一遇,且近53a来灾害有由轻度转为重度发生的趋势;(2)南昌地区高温逼熟灾害的出现有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重度高温逼熟南部多、中部少、北部无;轻度高温逼熟中部多、南北少。(3)轻度高温逼熟年份中,温度越高水稻空壳率越低、结实率越高,有利于产量形成;重度高温逼熟年份中,温度越高空壳率越高、结实率越低,不利于产量形成。说明轻度高温逼熟对早稻产量基本无不利影响,而重度高温逼熟应积极防御。研究结果有利于合理安排早稻播期及双季水稻种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福建省2009年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子,得出气温为显著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正常到偏多。分析了全年气候条件对早稻、中稻和晚稻等3类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期的影响,总体为农业气候资源条件良好,光温充足,虽然有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但是比较而言利大于弊,有利于作物的发育生长。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发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低温、台风、暴雨、气象干旱等,这些气象灾害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造成灾害损失严重的是台风和暴雨。本研究旨在为气象减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充分分析和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及精准管理,使作物适应气候变化,才能提高作物产量。基于此,利用孪井滩气象站2002—2018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根据玉米生产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分析近年来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气象服务措施,根据当地气候选择更适合当地的品种,科学种植,以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 秋青菜是上海地区冬淡季主要上市蔬菜品种。在秋青菜生产中,病毒病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病毒病大发年份,青菜产量锐减,大部分丧失食用价值,导致蔬菜冬淡季更淡。大田秋青菜病毒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秋青菜病毒病发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农业气象指标等问题,通过人工气候箱作了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APSIM模型评估北方八省春玉米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北方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春玉米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的适用性,在区域尺度上识别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响应因子,模拟过去54a(1961?2014年)该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探讨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验证后的APSIM玉米模型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气温和土壤温度是北方各地春玉米发育期的首要关键气象响应因子,其中北方春播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高气温响应最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低气温响应最明显。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春玉米生育期(出苗、开花和成熟)日序提前,发育天数减少,春玉米提前成熟。北方春播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响应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和潜在蒸散响应明显,大部分地区温度的升高和潜在蒸散的增加会引起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 冬小麦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千粒重三大要素所构成。在当前农业生产水平情况下,小麦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所支配。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三年度冬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如何?对小麦产量的形成有何利弊?现根据安徽省小麦主产区代表县的气象资料和有关调查、考种材料,从大范围上加以分析。一、秋播期和冬前苗期水热条件适宜,利于播种、出苗和盘根分蘖安徽省小麦主要产区的宿县、阜阳两地  相似文献   

19.
武陵peng柑农业气候重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武陵peng柑3年的系统观测、考察和资料分析,摸清了武陵peng柑的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立地条件与其发育期、品质、产量的相互关系,找出了适宜武陵peng柑生长发育、果径增长、品质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指标,以及导致落花落果和影响peng柑产量、品质的主要农业气象,并确定了适宜peng柑生长的有关气候生态指标,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平行观测数据,从温度、降雨、日照等要素对儋州市2011年晚稻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长期进行分析,研究晚稻生长期各个阶段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年晚稻减产的气象因素主要是热带气旋,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为儋州晚稻生产中做好对热带气旋、暴雨洪涝的补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