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葫芦软腐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在山东省的临淄、聊城、寿光、临沂等12个县市保护地栽培的西葫芦中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茎基部的细菌性病害。从22批次55株西葫芦病株标本中,经分离纯化获得135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按柯赫法则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产生与田间相同症状。对病原菌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等几项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相似文献   

2.
更正     
《中国园艺文摘》2008,(5):122-122
2004~2006年,在山东省的临淄、聊城、寿光、临沂等12个县市保护地栽培的西葫芦中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茎基部的细菌性病害。从22批次55株西葫芦病株标本中,经分离纯化获得135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按柯赫法则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产生与田间相同症状。对病原菌形态、染色反应、  相似文献   

3.
新疆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春  金潜 《中国蔬菜》1997,1(4):2-0
1993~1995年对新疆石河子、玛纳斯等地的番茄细菌性疮痂病进行了调查,分离出致病菌株9个,经形态学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及SDS-PAGE电泳图谱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油菜黄单胞菌疮斑致病变种即Xanthomonascampestrispv.vesicatoria(Doidge)Dye。  相似文献   

4.
以6个黄瓜品种(系)为试材,以来自山东、辽宁、黑龙江的200个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苗期接种鉴定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毒力分化。结果表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存在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并将200个菌株分为4个生理小种,初步筛选出D0330、D1306、D0649和D2025作为研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鉴别寄主备选材料;AFLPs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与毒力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斑枯病和叶斑病是芹菜种植区的主要病害,保护地及露地栽培均有发生,对芹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春秋两季低温高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生。为了更好地控制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本文对这两种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干枯病是发生在广东杧果产区杧果上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杧果干枯病病样中分离获得的菌株NY01,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杆状,最适培养温度28℃,最适pH值7.0~7.2。刺伤接种到健康杧果叶片,4 d后叶片呈现典型病斑。以菌株NY01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的16S rDNA片段,经BLAST分析,菌株NY01 16SrDNA序列与Sphingomonas sanguinis(登录号KT766073)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6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NY01鉴定为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sanguinis。血红鞘氨醇单胞菌能够引起杧果细菌性干枯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芹菜尾孢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和斑枯病是芹菜叶部常见且发生严重的3 种病害。但是,研究者对芹菜尾孢叶斑病和斑枯病研究较多,对芹菜链格孢叶斑病研究较少。芹菜链格孢叶斑病在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古巴、几内亚、丹麦和意大利均曾报道过。在中国,芹菜链格孢叶斑病最早于《中国真菌总汇》中记载,但至今未见详细报道。近年来,随着芹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由芹菜链格孢引起的叶斑病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且发病症状易与斑枯病和尾孢叶斑病混淆。2013 年之前,国内由链格孢引起的芹菜叶斑病发生不严重,且未见详细报道。2013~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组在对华北地区芹菜调查中发现,该病害在北京大兴区、顺义区,河北石家庄等地发生严重,北京地区2014 年部分田块芹菜病株率达60%。  相似文献   

10.
从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采集发病的香蕉和粉蕉植株近地面茎段维管束病变的样本,经分离纯化获14个单孢菌株。经寄主致病性测定表明:粉蕉分离物皆为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香蕉分离物则为4号生理小种。利用氯酸钾诱变这14个枯萎菌株共产生104个抗氯酸盐突变体,诱发获得67个nit突变株,其中nitl型58株,nitM型6株,nit3/nit8型3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做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14个菌株分为2个亲和群,其中VCG1包括7个菌株,且全为1号生理小种,VCG2则由7个4号小种菌株组成。  相似文献   

11.
2010-2012年从新疆昌吉地区西甜瓜主要种植区采集细菌性果腐病的病样,从其病叶、病果和种子上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细菌菌株.通过对西、甜瓜上分离的病原细菌进行形态观察、染色试验、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性状等常规细菌鉴定,得出导致瓜类细菌性果腐病发生的病原菌是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Willems et al.).  相似文献   

12.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0年6-8月间,从新疆北部哈密瓜主产区的病叶上分离到9个菌株,做了至病性测定,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DNAG+C的含量测定,鉴定确认这9个菌株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Smith and Bryan)Dye 1978],但致病症状存在差异,认为存在2个致病型,从病果上分离到2个致病菌株,做了初步鉴定,可能是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13.
咸淡水交替灌溉对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芹菜为试材,研究盆栽条件下咸水(NaCl溶液60mmol/L)与淡水交替灌溉对芹菜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浇咸水可显著抑制芹菜株高生长,其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随着淡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可降低NaCl对芹菜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品质的抑制作用;其中,1∶2咸淡水交替灌溉处理的芹菜叶片数、干鲜重、MDA及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含量相对于淡水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未对芹菜产生显著盐胁迫,说明1∶2咸淡水交替灌溉是较适宜的咸淡水交替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4种草莓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拮抗菌株G3-23、J3-20、G3-2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6-1、J1-4、G2-12、G3-k2和J1-1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3-20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G3-17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3-23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由P. concavum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该菌株能在离体草莓叶片上成功定殖,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8月间,从新疆北部哈密瓜主产区的病叶上分离到9个菌株,做了致病性测定,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DNAG+C的含量测定,鉴定确认这9个菌株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 and Bryan)Dye 1978],但致病症状存在差异,认为存在2个致病型。从病果上分离到 2个致病菌株,做了初步鉴定,可能是果斑病菌(Acidovoraxaxenae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16.
从石河子地区西瓜叶片上分离获得1株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燕麦嗜酸菌属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 subsp.citrulli)有显著拮抗作用的酵母菌0732-1,对该菌株形态学观察、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结合ITS-5.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0732-1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anomala Kurtzman),首次证明了P.anomala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生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果树学报》2011,(4):645-650,F0003
对海南和广西杧果(台农)上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性状等常规细菌鉴定技术,结合细菌DNA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序列特点对获得的10株细菌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0株细菌菌株均为树生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该研究是...  相似文献   

18.
芹菜叶斑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建  李宝聚 《蔬菜》1999,(12):27-28
随着城乡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蔬菜需求量越来越大,芹菜因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因而倍受人们青睐、栽培品种呈多样化趋势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除露地栽培外,多种保护地栽培也发展很快。但随之而来的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对芹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近几年芹菜叶斑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秋茬一般损失在20%左右,甚至可达40%以上,严重制约了芹菜生产的发展。一、芹菜叶斑病的发生规律1.田间病害症状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植株受害时,首先在叶边缘、叶柄处发病,逐步蔓延到整个叶片,叶片被害初呈黄绿色水清状斑,后…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不同温度下真空包装对鲜切马铃薯生理生化的影响,将鲜切马铃薯经真空包装后放置在4℃、15℃及常温(25℃)下,研究不同温度真空包装下,每隔1天对马铃薯的硬度、电导率、Vc、可滴定酸、还原糖以及总糖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真空包装处理下,4℃能有效抑制鲜切马铃薯的生理生化反应:硬度在7天中基本保持不变、电导率由最大值59.2%下降至第7天的1.3%、可滴定酸含量下降、Vc含量保持不变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内生菌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草莓的促生作用,为该拮抗菌在草莓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分析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落生长以及菌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离体草莓叶片鉴定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分析菌株P2-1对草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具有强烈的拮抗活性,抑制率达到66.38%,抑菌带为0.76 cm。菌株P2-1代谢产物具有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菌株P2-1能在草莓叶片定殖,处理10 d后仍可维持在4.07×108CFU左右。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能促进草莓植株生长,使草莓株高、根长、湿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24.83%、40.74%、28.88%和55.69%。【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草莓促生作用,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