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沙化土地现状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前沿地带,区域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沙化土地总面积27.58万公顷。其中,植被盖度小于30%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风蚀残丘(劣地)、戈壁面积共计20.35万公顷,固定沙地面积为9.28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宣化县黄羊滩风蚀沙地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依据不同植被类型与盖度,对黄羊滩沙化土地的剖面特征和物理性质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剖面呈通体沙质特征,结构性差;机械组成以沙粒为主,容重与固相率远高于正常的森林土壤,总孔隙度明显偏低;流动沙地存在稳定的干沙层,半固定沙地能形成干沙覆盖,固定沙地不能形成干沙覆盖层。风蚀沙地普遍具有耕性差的特点,固定沙地垒结紧实,流动、半流动沙地呈粗骨质形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沙地进行沙地云杉造林试验表明:沙丘的阴坡比阳坡造林成活率高21.7个百分点,植被盖度较小的立地比植被盖度高的立地造林成活率高30%左右.采用座水覆膜和容器苗造林分别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9.4个百分点和35.5个百分点.并形成沙地云杉在沙地配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4.
1流动沙地(丘):植被盖度<10%的沙地或沙丘。2半固定沙地(丘):指植被盖度10%~29%(草本植物盖度<30%,或灌木盖度<30%,或乔木郁闭度<50%之间,且分布比较均匀,风沙流活动受阻,但流沙纹理普通存在的沙丘或沙地。3固定沙地(丘):指植被...  相似文献   

5.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降雨、蒸散、地形及土壤质地等因素对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以沙丘下部林地为最高,流动沙地次之,丘顶林地最低。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影响变幅较大,林地高于流动沙地;樟子松主要根栖层25-50cm土壤含水量低于流动沙地。5、6、9月为失墒期,7—8月为蓄墒期,其中以6月份土壤贮水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浑善达克沙地植被建设途径探讨--以内蒙古正镶白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蒙古正镶白旗沙地为例,研究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了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基础上的沙地植被建设基本原则和主要技术体系。较系统地论述了浑善达克沙地草、灌木播种技术、黄柳扦插技术和流动沙地、风蚀坑治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遏制若尔盖草原沙化进一步蔓延,急需开展草地沙化治理模式研究.试验选取若尔盖草原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毯覆盖对两种沙地类型土壤环境、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毯覆盖1 a后,有效提高了沙地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流动沙地中生态毯覆盖的群落盖度和生物量较对照处理的增量高于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生态毯覆盖的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20倍和1.19倍,而流动沙地则分别为对照的4.74倍和2.83倍;生态毯覆盖均降低了两种类型沙地的土壤温度,增加了土壤水分,提高了土壤最大持水量;生态毯覆盖对两种类型沙地土壤电导率的改善效果一致,均比对照高0.01 ms·cm-1;半固定沙地中生态毯覆盖和对照处理的土壤容重相同,流动沙地中生态毯覆盖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低0.02 g·cm-3;生态毯覆盖初期对流动沙地的恢复效果优于半固定沙地.生态毯覆盖对土壤环境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能是由于试验年限较短所致.  相似文献   

8.
沙漠     
我国沙漠总面积约十六亿三千多万亩,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绝大部分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六个省(区)。沙漠按其植物复盖程度可分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植物复盖度在60%以上,可作为牧场。半流动沙地植物复盖度在30%—50%之间,其中仍有流沙在移动,如不实行对沙育草或利用不当时,极易变为流动沙地。流动沙地没有植被或植被极少,随风移动,危害最大。在上述六省(区)中、流动沙地约四亿亩;半流动沙地约四亿一千万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从内蒙古赤峰引种2年生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裸根苗并定植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中心苗圃。2012年春季,分别在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进行造林试验,对沙地云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沙地云杉在呼伦贝尔沙地生长正常,在半固定、流动沙地上的平均存活率达92.5%,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2.1cm,保存率达86%以上,初步确定沙地云杉在呼伦贝尔沙地可以进行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半固定沙地中白刺群落开展围栏封育试验,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白刺群落围栏封育3年后,白刺群落中植物种类数与对照区相比灌木种类增加了2种,草本种类增加了6种;群落总盖度比对照区增加了126.7%,且第3年灌木盖度比草本盖度增加幅度较大;灌木高生长和冠幅生长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68.7%和62.6%.实施围栏封育后,有利于白刺群落中植物种类的增加和群落的生长及退化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影响固沙植物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不同沙地,不同水分条件,建立不同的植被覆盖度是维持沙地水分平衡,建立稳定的固沙植物群落,防止固沙植被演替退化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对榆林红石峡约5000亩沙地植被,抽取样方144个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在榆林红石峡水分条件下适宜的植被盖度是50-70%,覆盖度大于70%时,因植物蒸腾耗水量过大,致使土壤过度干旱,是导致植被演替退化的主要原因。对红石峡沙地封禁后植被恢复,演替,退化经历的主要阶段作了初步的划分,提出了沙地植物在各演替阶段中的主要生活型谱,为选择固沙先锋植物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水分严重影响着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因此,为了探明黄羊滩沙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在黄羊滩地区取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3种不同类型的土样,采用烘干称重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地空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的剧烈变化湿沙层在10~40 cm,稳定层在大于40 cm,时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9月份高于8月份。侧柏半固定沙丘随着生长季的来临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7、8月份由于降水的增加含水量有明显的增加。流动沙地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固定沙地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3.
黄羊滩风蚀沙地地表风蚀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对黄羊滩不同类型风蚀沙地的地表风蚀的观测表明,地表风蚀量受地表植被盖度影响较大,地表风蚀量以植被盖度10%以下的沙化林草地为最大,沙化农田次之,这两者为主要沙尘来源,其风蚀沙化量远高于植被盖度10%以上的沙化林草地,是当前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时空替代法,即在立地条件一致或相近的条件下,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选择不同地点上不同治理年限的流动沙地来代替同一生长地点上的不同恢复年限的流动沙地。以若尔盖县高寒沙地示范区内未治理流动沙地、生态恢复年限分别为3年、5年、10年的高寒沙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高寒流动沙地与草地土壤颗粒含量差异明显,随着治理时间的递增,流动沙地土壤黏粒、粉砂等细颗粒物质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深度的土壤颗粒逐渐演变为表层较下层细,可能是受植被恢复地表植被影响所致,通过10年的沙化治理,流动沙地的土壤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从本试验看出土过程在川西北高寒地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防大于治。因此,应继续加强对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荒漠化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沙地云杉种群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寻找影响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的瓶颈因子,应用格局分析和灰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天然更新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呈聚集分布,且死亡率高;枯枝落叶层厚度、下木盖度以及腐殖质层厚度对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影响最大,其关联度分别达到了0.749,0.746和0.678;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615,0.621,与天然更新的关联度最小,对天然更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沙地樟子松人工植被时,应该充分利用沙地的有利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沙地中存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选择最佳造林地;确定合适的人工植被类型;重视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樟子松造林初期的2~4年内,影响樟子松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首先是风沙流动强度,其次才是水分状况;在造林2~4年以后,环境中的水分状况成为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兰旗北部五个不同沙地类型封育区的封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沙地封育的生态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流动沙地经过五年的围栏封育,植被盖度增加近26倍,生物量提高18倍左右,固定平缓沙地通过5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14%,生物量增加2.6倍,丘间低地经过1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20%,生物量增加4倍以上。沙地生长的灌木树种通过保护,生长量及株丛数量大量增加。沙地封育不但能够起到防护效益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见效快,便于经营,因此围栏封育是浑善达克沙地生产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沙化土地的治理是世界性难题,然而,只要科学治理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也可以变废为宝。沙地可分为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和有沙化倾向的土地,因而针对不同沙地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一、治理流动沙地办法流动沙地地表沙粒在风力的作用下向特定方向缓慢推动,并形成流动沙丘,其危害最大,如果不及时治理,会吞掉河流、民居、草地、森林。治理流动沙地的费用较高,治理时,首先将流沙固定住,用网覆盖在地面上,然后在网点中间种植较抗旱的树种,如柠条、沙棘等,造林模式及措施如下:(一)流动沙地用荆条编成的网将流沙盖住,用木桩将网固定住,网的大小为1米×5米,呈现带状,中间留1米宽的空地,用于造林。整地规格为长、宽、深各20厘米,也可以整成带状,带宽、深各20厘米,这样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地表被破坏。  相似文献   

19.
永定河下游沙地风沙活动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为对象,通过对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及周边稀疏草地的风沙流活动、粗糙度、沙丘运移等的定位与半定位试验观测,对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的风沙流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对该地区风沙流活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滩地下垫面风沙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下垫面覆盖物不同时地表粗糙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沙地沙丘植被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嫩江沙地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沙地类型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了沙地沙丘植被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沙地类型对应着典型的群落类型。植被发育过程中群落组成物种的数量、物种丰富度、生活型结构和占优势的科、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及均匀度的变化,表明了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植被发育过程和群落生态功能的提高。某些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地位的上升,说明植被的草原成份增加,草地的生态和生物质量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