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根和叶片的解剖学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其不定根为肉质,具有发达的复表皮,复表皮最内层细胞具有分生组织细胞,向外分裂形成新的细胞;根尖组织分化属封闭型,根冠与表皮同源,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初生本质部多原型。叶为等面叶,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外壁均被有厚的角质层,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为肾形,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叶肉细胞同型,无栅栏细胞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平行脉序,维管束具有维管束鞘。  相似文献   

2.
肖智  朱俊义  王艳萍  顾地周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2064-2065,207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Kitagawa)营养器官的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低真空模式下观察、摄影,发现辽藁本实生苗根已进行了次生生长,根中具分泌腔;茎中空;叶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叶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上表皮沿...  相似文献   

3.
 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照时间对半夏无糖组培苗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在37.5~112.5μmol/(m 2·s)范围内,半夏无糖组培苗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蒸腾速率逐渐下降、气孔导度也逐渐减小;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半夏无糖组培苗的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无糖组培苗苗高、叶面积、主根数及须根数与有糖组培苗相比均显著增加,且无糖组培苗长出大量须根,而有糖组培苗无须根。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开发利用半夏资源,采用石蜡切片对半夏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层、皮层和中柱(五原型)3部分构成,无次生结构;珠芽和球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薄壁组织含大量淀粉粒和晶体,周木维管束数量少;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角质层较厚,气孔平列型,仅分布在叶的下表皮。叶柄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机械组织由厚角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方,维管束三圈环状排列。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蜡切片、组织化学定位及生物碱含量测定技术,研究了钩藤营养器官的组织结构、总生物碱分布及含量。结果表明,钩藤根的次生结构发达,韧皮射线呈明显的喇叭口状;茎中维管射线排列整齐;叶片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次生结构不发达;钩是由枝变态发育而来,解剖结构与茎相同。钩藤生物碱的组织化学定位显示,钩藤全株均有生物碱分布,根中主要分布在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茎和钩中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及皮层薄壁细胞,叶中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及叶肉细胞。钩藤生物碱含量以茎最高,根、叶片及钩次之。钩藤营养器官总生物碱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可为该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总生物碱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照时间对半夏无糖组培苗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在37.5~112.5μmol/(m2·s)范围内,半夏无糖组培苗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蒸腾速率逐渐下降、气孔导度也逐渐减小;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半夏无糖组培苗的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无糖组培苗苗高、叶面积、主根数及须根数与有糖组培苗相比均显著增加,且无糖组培苗长出大量须根,而有糖组培苗无须根.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茎叶柄显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试验于始花期叶面喷施SODM、CC和DTA-6,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茎叶柄显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了大豆叶片的光合特性,DTA-6效果最佳;均明显增加了大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和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P/S),增加大豆叶片主脉的导管数目、输水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横截面积;增加大豆叶柄维管束横截面积和叶柄导管数目;对茎部表皮厚度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均增加了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的厚度,且SODM主要促进了次生木质部厚度的增加,CC主要促进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厚度的增加,DTA-6主要促进了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厚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黑果花楸组培苗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和叶表皮撕取法,比较正常苗与玻璃化苗茎叶横切面显微结构以及叶表面气孔特征。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栅栏组织由2~3层细胞构成,下表皮气孔下陷,小而密集,茎内分布大量导管、筛管。玻璃化苗主脉不明显,细胞排列凌乱不规则,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区别不明显,气孔开口大近圆形,茎肿胀粗大髓腔内薄壁细胞较多、已破裂。  相似文献   

9.
对串叶松香草的根、茎、叶进行的组织切片观察得知:根系发达、根的初生木质部为4 ̄66原型,次生结构可由次生皮层产生。根状茎上的芽萌发能力强,地上部分茎、叶产量高。地上茎一年生,维管束排成一圈,纤维含量低,叶对生、大型、栅栏、海绵组织分化明显。头状花序呈二歧聚伞状,花大、瘦果。可作为水土保持、饲料及绿肥等综合利用的作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牡丹品种璎珞宝珠(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cv.Yingluobaozhu)叶片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丰富其栽培和发育生物学理论,试验通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璎珞宝珠成熟叶片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叶片结构由外到内分别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表皮细胞由1层排列紧密的方形或长方形细胞构成,且外被角质层,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1层;中脉不发达,中脉外围的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较薄。另外,基本组织中还含有后含物。叶片的结构特征表明,璎珞宝珠不是耐旱的牡丹品种。  相似文献   

11.
半夏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辉娟  魏定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41-19342,19345
[目的]研究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酶法提取半夏多糖的最佳条件;采用羟自由基体系对半夏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纤维素酶法提取半夏多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5 h,pH值为4.5,加酶量为4%。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1.75%。[结论]得到了纤维素酶法提取半夏多糖的最佳条件,探明了半夏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野生半夏不同生长期内γ- 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 Breit.]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半夏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γ-氨基丁酸含量在0~1.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RSD为4.12%。5月上旬生长的半夏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达0.143%。[结论]提取γ-氨基丁酸的野生半夏原料以5月上旬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半夏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种不同种植密度、3种不同种茎规格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收获后测产量和主要成分含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茎规格对半夏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和种茎规格对半夏产量和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5cm×3cm种植密度的产量和净增重明显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小规格种茎分别比大、中规格种茎作种的产量提高20.0%和35.0%。不同密度和不同种茎规格栽培的半夏质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生产上宜采用5cm×3cm种植密度、选择直径低于1.0cm规格的种茎作种栽培半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半夏茎尖,叶片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茎尖培养基为MS+BA1.0+NAA0.05mg/L,增殖培养基为BA1-1.5mg/L+NAA0.5-1.0mg/L,半夏的不同器官均能够进行培养出芽,本文还探讨了试管小球的形成条件,BA对试管小球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糖浓度在30-16Og/L范围均有试管小球形成而以80g/L形成小球较多,在MS+BA1.0+NAA0.8mg/L+糖45g/L,无光照条件下形成小球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组培的方法探索荆半夏形成生产用小块茎的最佳途径。[方法]将叶柄躺接或竖接于不同的培养基诱导珠芽,然后将珠芽接入不同培养基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使其形成小块茎。[结果]从珠芽形成之前的半夏小苗所取叶柄竖接至培养基MS+0.5mg/L BA+0.2 mg/L NAA中获得大量质量较好的珠芽,珠芽分开后接入培养基MS+0.05 mg/L BA+0.01 mg/L NAA中,采用10 h/d光照培养可获得适合于大田栽种的小块茎。[结论]荆半夏叶柄经过适当的组培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生产上使用的小块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能够降低半夏倒苗率、提高半夏产量的栽培措施。[方法]用珍珠岩和土壤为基质,分别设9个处理栽培半夏,分析施肥措施对其倒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以珍珠岩为基质的半夏产量极显著高于以土壤为基质的半夏;不同的施肥量对半夏的产量和倒苗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种植半夏以珍珠岩为基质,基本营养液浓度为1/5MS,施以浓度为100 mg/L的KH2PO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ipt基因半夏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珍珠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为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影响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是100 mg/L,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侵染时间为20 min,共培养时间为3 d,乙酰丁香酮的浓度控制在60~100 mg/L时可以有效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波处理5 min,可以有效提高叶柄转化的瞬时表达率.对抗性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ipt已经整合到半夏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周霞  张小琳  赵杨  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87-4588
[目的]考察硫熏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熏和非硫熏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比较得出,硫熏后半夏的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半夏产地加工应抛弃硫熏法,探索无硫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半夏组培苗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典云  崔向波  王荔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84-684,70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对组培半夏不同底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组培半夏的产量影响显著,37 500~60 000 kg/km2为组培半夏栽培的最适底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