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温度高于 2 5℃时 ,随温度上升 ,番茄种子活力下降 ;33℃时 ,种子的萌发在前 6d受到抑制 ,7d后萌发率上升 ;在35℃时 ,种子萌发几乎完全被抑制。在 30℃萌发的种子中 SOD和 POD活性较高 ,33℃萌发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较 2 5℃和30℃处理的高  相似文献   

2.
阿月浑子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忠华  董源 《种子》2001,13(5):18-20,31
本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阿月浑子的种子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子透水性较好;20℃恒温是种子萌发较为适宜的温度;蛭石是理想的发芽基质,在20℃恒温时,以其作发芽床发芽率可达60%;60℃温水处理和0.20g/L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25℃恒温时,种子发芽率分别达32%和33%,开裂种子的发芽率分别达48%和42%;浓硫酸浸泡30min对不裂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开裂种子的胚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4个不同地区的狼尾草种子为试验材料,设20、25、30℃和35℃4个恒温处理,研究狼尾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表明,25℃和30 ℃处理下,种子萌发时间较其它处理早1 ~2d,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20℃和30℃,综合考虑,狼尾草种子的最适宜萌发温度为恒温25 ~ 30℃,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天.  相似文献   

4.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种子萌发过程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以菊叶委陵菜种子为材料,进行了温度和种子大小对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萌发温度显著影响种子的发芽特性。萌发温度为15℃时,菊叶委陵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显著高于在25℃下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在15℃下萌发,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大小有显著相关关系。而25℃的萌发温度可能通过抑制酶活性而抑制了种子萌发。综合各项指标,菊叶委陵菜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是15℃,在最适发芽温度下,种子大小和种子发芽率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提高其萌发率,研究了0/10℃ 、5/15℃ 、10/20℃ 、15/25℃ 、20/30℃ 、25/35℃ 、30/40℃等7种发芽温度对西藏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在0/10℃条件下均无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随昼夜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牧草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种子萌发时滞最短,依次为2,2,2,3,4d;毛果胡卢巴和镰荚棘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发芽率分别高达95%和812.5%;劲直黄芪、天蓝苜蓿、窄叶野豌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发芽率依次为85%、912.5%和65%.  相似文献   

6.
朱莹  宋华  张琮琦  邓莲  安晖  张蕾 《种子》2022,(1):26-37
为探讨鸢尾属植物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以20种鸢尾属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两组(冷层积0 d、冷层积60 d)8个温度处理(30℃、25℃、20℃、15℃、30℃/20℃、25℃/15℃、20℃/10℃、15℃/8℃)下的种子萌发时间进程、萌发率与校正的萌发速率指数。结果表明,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种间差异较大,在供试的20种鸢尾中,9个种的种子30 d内萌发率大于80%,种子非休眠。11个种的种子30 d内萌发率小于80%,种子休眠类型和休眠深浅程度不一。山鸢尾、金脉鸢尾、西南鸢尾和燕子花为生理休眠。暖层积能打破矮鸢尾和囊花鸢尾的休眠,冷层积60 d能打破山鸢尾、西南鸢尾、金脉鸢尾和燕子花的休眠。冷层积60 d能提高绝大部分非休眠鸢尾属植物种子的萌发速率,但降低了鸢尾这个种的萌发速率。16种非休眠和具有中浅度休眠的鸢尾属植物中,5个种不适宜冷层积60 d,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25℃、20℃或25℃/15℃,11个种适宜冷层积60 d,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30℃/20℃、25℃/15℃、20℃/10℃、25℃或20℃。不同的种有其最适宜的特定温度,25℃/15℃是一个适宜绝大多数鸢...  相似文献   

7.
张飞  郑凤英 《种子》2019,(10):57-61
对采自双岛湾的鳗草(Zostera marina L.)种子,分别进行了野外盆栽种子萌发试验及室内5℃低温保存时长(30d、60d和90d)和萌发温度(5℃、15℃和25℃)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鳗草种子在野外经过了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的休眠后于次年2月末水温为4℃时开始萌发,持续至5月,萌发期水温为4~17℃,累积萌发率随春季回暖显著提高,在4—5月达到峰值,5月底累积萌发率达20.6%,实生苗于4—5月快速生长发育,对应水温为6~17℃;5℃低温保存不同时长和不同萌发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率的影响都极显著,即低温保存时间越长,种子萌发率越高,且显著缩短了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高峰时间,保存90d后3个萌发温度下的初始萌发时间均小于3d、萌发高峰时间均小于8d。不同低温保存时长条件下,均以15℃为最适萌发温度。  相似文献   

8.
王斌 《种子》2011,30(9)
研究了储藏条件和萌发温度对波叶海菜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波叶海菜花新鲜和风干种子分别在0、4、10℃及15℃下贮藏120 d,在25℃下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风干的种子全部不萌发.新鲜种子在10℃及4℃储藏,种子萌发率高,没有显著差异;而在0℃下储藏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并在15、20、25、30℃下对波叶海菜花进行萌发试验,发现种子在所有温度条件下均有较高的萌发率(>90%);温度越高萌发时滞越短,萌发持续时间越短.基质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贾风勤 《种子》2020,(3):100-104
通过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车前属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车前和车前种子在恒温条件下发芽起始时间较相对应的变温条件快,变温15℃/25℃,25℃/35℃显著延迟萌发起始时间。小车前、车前和大车前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变温环境为20℃/30℃,萌发率分别为83.60%、100.00%和98.80%,车前和大车前种子呈爆发型萌发方式,萌发率超过98%所需时间平均为4 d;恒温培养条件为25℃,且该温度下小车前种子全部萌发仅需3 d;高温均不利于种子萌发。3种车前属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表现出与萌发率相一致的变化规律,表明3种车前属植物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温度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2个重要环境因子,光敏色素是光和温度的受体,研究光敏色素协同光温信号调控种子萌发对于指导作物播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NtPHYB1基因型如何响应光温环境变化而调控烟草种子萌发。结果表明,15种光温条件下萌发率的均值为野生型(wildtype,WT)种子显著大于NtPHYB1-RNAi和NtPHYB1-OE种子。在持续光照下, NtPHYB1-OE种子萌发被抑制,而在黑暗下NtPHYB1-RNAi种子萌发被抑制。在15℃,3种基因型种子萌发均被抑制,NtPHYB1-OE种子萌发率最低;在20℃和25℃,光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3种基因型种子萌发率均较高,NtPHYB1-OE和WT种子达到最大萌发率;在30℃和35℃,光对于种子维持较高萌发率是必不可少的,NtPHYB1-RNAi种子达到最大萌发率。综上所述,NtPHYB1、光周期和温度三者之间在调控烟草种子萌发时存在交互作用,通过修饰NtPHYB1基因和改善播种环境均可显著提高烟草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1.
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均有明显影响.昼夜温度为23℃/18℃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在33℃/28℃和38℃/33℃的昼夜温差下,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在盐处理组中,种子发芽能力明显受到盐胁迫影响,盐浓度为0,0.05,0.1,0.2 mol/L和0.4 mol/L时,种子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0.4 mol/L的浓度下,种子不萌发.种子在中性环境下能较好萌发,碱性过大(pH=9.0)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种子萌发.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种子的发芽率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光照促进了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以崖柏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光照和持续黑暗、不同浸种时间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种子发芽率为88%,20℃和3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7%和33%。种子萌发进程在20℃和30℃条件下比在25℃条件下开始的时间晚,萌发持续的时间长。高温会显著提高种子霉变率,30℃条件下的种子霉变率高达40%;光照不是崖柏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连续黑暗条件下种子仍可萌发,且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霉变率等无明显差别。但在光照下种子持续发芽的时间短,种子霉变率低;浸种72 h、96 h和120 h对崖柏的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浸种120 h的种子发芽率低,霉变率高。浸种72 h即可以满足崖柏种子萌发对水分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盐分(0、50、100、150、200 mmol/L)、温度(18、30、42℃)及其二者互作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量(侧根数、茎粗和根长)均有下降的趋势.30℃下,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抑制最小,浓度达到200 mmol/L时,仍有58%的种子萌发,18℃下,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NaCl溶液浓度为150 mmol/L时,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在同一NaCl溶液浓度下,甜瓜幼苗生长量表现为30C>42℃>18℃.盐分、温度及其二者互作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低温比高温与盐分胁迫互作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明显,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盐分的响应依赖于温度的变化,抑制作用表现为:18℃>42℃> 30℃.  相似文献   

14.
环境因素对不同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为在复杂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对牛筋草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碱度、干旱、pH值等环境因子对河南安阳、江苏盐城和海南三亚3个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0℃,当温度上升到30~35℃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在20/10~40/30℃的变温条件下均可发芽,且当温度为35/25℃时发芽率最高。变温和恒温处理条件下,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低温条件下(恒温≤25℃,变温≤25/15℃),黑暗处理有利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牛筋草种子萌发受水势影响较大,随水势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盐碱胁迫可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当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或NaHCO3浓度大于150 mmol/L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不能萌发;牛筋草种子在pH 5~10范围内均能正常萌发,所以pH值不是限制萌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麻疯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杨琳  徐莺  陈放 《种子》2007,26(5):88-89
比较分析了麻疯树种子在不同温度、种皮处理、光照条件及播种深度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30℃时最有利于种子萌发;剥壳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剥壳种子;而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作用;播种过深会抑制种子萌发,实际生产中适于浅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啤酒大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和盐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0~20℃,萌发速率最快的温度为20~25℃,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低浓度NaCl(50mmol/L)对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预处理对茼蒿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温度、预先冷冻和预先洗涤等方法处理茼蒿种子。结果表明:茼蒿种子能够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5℃;预先冲洗有利于茼蒿种子快速、整齐地发芽,最佳冲洗时间为8h;冷冻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影响不大,只是明显提高了种子的发芽指数,其中10℃冷冻处理4d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宁县、博白县、望谟县、凌云县4个种源江南油杉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5个恒温条件(15,20,25,30,35℃)和2个变温条件(15℃/25℃、20℃/30℃)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以及插值多项式等方法研究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探讨不同种源间种子萌发差异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温度条件中,江南油杉种子在25℃下萌发效果最好;博白种源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最高,萌发时滞和萌发历期最短;变温条件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因种源而异,只有20℃/30℃对少数萌发指标有促进作用;江南油杉种子萌发值与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与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宽呈显著负相关。采用回归分析建立萌发值与温度的函数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当温度为27.3℃时,江南油杉种子萌发值最大(511.37)。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红花瘤果茶(Camellia rubituberculata)物种濒危及自然繁育困难的问题,在不同的种子贮藏条件下,检测种子贮藏特性及其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变化。结果表明:1)红花瘤果茶种子在常温保存、干燥冷藏、干燥冷冻、拌沙冷藏、拌沙冷冻等5种条件下贮藏60 d后,种子的生活力均开始下降、拌沙冷藏60 d是最适宜的贮藏时间,种子生活力最高可达90.00%,而在贮藏120 d时生活力下降为30.00%。贮藏120 d后,种子劣变程度加深、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冷冻贮藏的种子基本不发芽。2)在5种贮藏条件下,种子的粗脂肪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呈上升态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未经贮藏的种子在15℃、25℃、35℃条件下均能发芽,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差异显著,在萌发后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5℃最高,25℃最低。35℃条件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15℃和25℃条件下的,25℃条件下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15℃和35℃条件下的,温度一定时,光照时间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海桐种子的休眠解除与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植物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被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TTC检测出新鲜海桐种子是高活力的(98%),但在5个恒温和1个变温(12 h/d的光周期)下,其萌发率仅为27%,这说明海桐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经不同浓度(100mM和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新鲜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有所提高;在25/15℃与200 mM的处理下,其发芽率最高是41%,但仍不理想.当经过低温(5℃)处理一段时间(15、30、45、60、90d)后,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在25℃和25/15℃处理下,萌发率分别为87%和95%.此外,冷层积30 d和45 d的海桐种子经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的萌发率分别达69%和94%,效果显著.可见,海桐种子的休眠是浅生理休眠,单一的GA3溶液处理不能有效地打破海桐种子的休眠,但冷层积90d或200mM GA3溶液处理冷层积45d的种子,可有效地解除其休眠;同时,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较大影响,在适宜的萌发温度(25℃或25/15℃)与周期性(12h/d)光照下,种子的萌发率超过90%.由此推断,海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的原因与其生理休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