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玉米产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 分支,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与玉米产业的关系,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 意义。以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体系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 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和玉米产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黑龙江省发展林业、整治国土、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国民经济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黑龙江省林区林业生态区系与林种作了具体的区划,并对各区系的林业经营方向和经营对策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旱灾害和水生态环境恶化是困扰黑龙江省的三大水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文章对黑龙江省水环境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危害、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证.当前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堪忧,如出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农业立体污染严重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健全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防治农业立体污染、发展生态产业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指标数据,采取专家筛选法及R型聚类、皮尔逊系数检验等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并得出黑龙江省各市的城市化分值及生态环境分值,构建模型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并进行了分类,借助Arc GIS平台分析了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区域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可以分为7个类型并有明显的地域层次性,研究初期东部协调性较高,随着经济发展,中部、南部经济发达城市协调性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证明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及非农业人口比重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效应,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对生态环境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以2003~2012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为数据源,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通过14个指标对该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显示:10 a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以2006年最低(0.246),2010年最高(0.540);总体质量相对较好,但也存在着污染加重的潜在危机;为此提出了改善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指标数据,采取专家筛选法及R型聚类、皮尔逊系数检验等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并得出黑龙江省各市的城市化分值及生态环境分值,构建模型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并进行了分类,借助Arc GIS平台分析了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区域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可以分为7个类型并有明显的地域层次性,研究初期东部协调性较高,随着经济发展,中部、南部经济发达城市协调性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证明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及非农业人口比重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效应,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对生态环境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趋势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位生态环境脆弱性内涵基础上,设置了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进行赋权,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监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2004—2014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因子,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病虫鼠害受害率、营林投资力度、林业法律法规健全度、废水排放达标率、降水量、积温、水资源总量、过熟林比例、无林地比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分析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治理意义,以期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石巍 《新农村(黑龙江)》2012,(6):287-287,289
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是继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建设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项工程的实施可以促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的实施等,可以说意义深远。使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相互配套,煤电资源综合利用,非煤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领域。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黑龙江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逐项对黑龙江省湿地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功能、环境调节功能和人文社会功能的价值量进行评估,进而阐明其对维持黑龙江省生态安全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为5659.65亿元· a-1,每公顷湿地提供的价值平均为10.17万元· a-1;各分功能项由大到小关系为涵养水源功能、降解污染功能、生物栖息地功能、固土保肥功能、科研文化游憩功能、改善小气候功能、固碳释氧功能、营养物质积累功能,前4项为当下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而营养物质积累功能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黑龙江省垦区生态系统的现状,黑土层变薄,土壤理化性状变坏,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已危及到黑龙江垦区的发展.为了拯救和保护黑土地,应从水土保持的工作出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重要驱动因素,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及生境质量特征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1980~2018年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1980~2018年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运用CA-Markov和InVEST模型分别模拟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境质量变化,预测203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42.37%和38.57%;多年来除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除草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仍与原变化趋势相同;生境退化度高的区域多集中在生态脆弱带,如城市边缘和河流附近等;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黑龙江省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研究结果旨在为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根瘤菌、大豆品种、土壤类型对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分别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对大豆品种V1和V2接种根瘤菌株R1、R2和R3,在盛花期通过乙炔还原法测定离体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单因素效应对固氮酶活性的影响高于因素间的作用,菌株与品种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大于其它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处理R1V2S2和R1V1S1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二者都极显著高于两种阴性处理CK。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河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估。[方法]基于ArcGIS,运用主导因素法和最大限制因素法,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的敏感性-现实性概念框架模型,对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河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与其退化现状具有不一致性;重度脆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1%,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冀西北间山盆地的张家口坝下9县区,呈条带状分布,是土壤侵蚀脆弱性和土地沙化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度脆弱占38.4%,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冀西北间山盆地、燕山山区及太行山山区的大部分地区,主要由土壤侵蚀脆弱性所致,坝上坝下也有大块分布,主要由土地沙化脆弱性所致;河北平原区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分别占全省面积25.1%和32.4%。[结论]该研究为保障河北省生态安全和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生态省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黑龙江生态省主要城市土壤中汞(Hg)、镉(Cd)、铅(Pb)、铬(Cr)、铜(Cu)和锌(Zn)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黑龙江生态省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标准值的二级标准(6.5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合理利用土地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热点问题。文章以湿地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功能退化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地区—黑龙江省煤电化基地为研究区域,选取2004~2013年指标数据,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函数、协调度模型评价两者之间关系,运用GM(11)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复杂非线性动态协调关系,2004~2013年黑龙江省煤电化基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呈上升趋势,经历"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度协调"四个阶段;2004~2008年属波动调整期;2009-2010年处于平稳过渡期;2011~2013年为稳步发展期;2004年空间上呈中间高,南北低特点;2007年出现南低北高状态;2010年呈现两极分化特点;2013年协调等级全部达到中度协调状态;未来五年6个城市协调等级逐渐趋向优质协调发展类型并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土壤中大豆与根瘤菌的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生态环境,从而筛选出适宜当地土壤条件的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体。结果表明,处理S2V1R3和S1V2R1的产量最高,二者与处理S1V1R3间的差异达1%显著水平,为有效接种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