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粤垦 《中国农垦》2008,(3):26-28
本文介绍了在没有农业保险机制的情况下,广东农垦在垦区内部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的一些措施,既反映出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难度,也反映出其必要性。根据垦区农业生产特点,本文提出了推进垦区农业保险的若干建设性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克服自然灾害影响、顺利恢复正常再生产的保障,是农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而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要对农业保险工作进行部署。部分垦区开展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启了农垦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大门。本文对2007年农垦农业保险工作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与分析研究,对各地垦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顺利推进垦区农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意义,特予发表,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垦》2023,(4):77-78
<正>3月5日—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茂名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生产部部长郑杰参加大会。作为广东农垦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重点关注了农业和农垦发展领域有关问题。他把农垦声音带到全国两会,结合农垦发展实际,提出了“将《国有农场法》列入立法规划并推动立法”、“加快推进橡胶林碳汇开发”、“将‘走出去’的国有企业海外天然橡胶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范围”等建议,为推动农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华联合保险控股公司20会年来立足新疆兵团开展农业保险、积极探索“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模式的主要情况,尤其是近些年来走出兵团、主动参与各省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体现了农垦系统的先行和带动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卢成  王雅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24-3527
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因此在这一领域引入相互保险,比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都具有先天的优势。从各地已有的农业相互保险实践来看,它的确取得了很骄人的经营业绩,但后来在过多的行政干预下逐渐失去了相互保险的特征,从而走向消亡。新时期,在农业领域引入相互保险,目标区域主要是各地大型农垦企业和具有特定农作物种植优势的省份,将农业相互保险与这些地区的农业协会相结合是推广相互保险的有效形式;同时,政府必要的保费补贴和合理的再保险机制也是相互保险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全国农垦把推进农业保险工作作为确保农业增产、职工增收、垦区和谐的重要措施,加大宣传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报告——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司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578-2580
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较早的几个省份之一,该地区农垦系统的农业保险制度是目前国内较为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其经营主体——阳光相互保险公司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措施在国内农业保险行业也处于领先地位。调查该地区的农业保险现状,介绍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措施;同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走出去"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农业经济国际化的产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垦系统是国家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主体。扩大农垦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农垦农业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是促进农工增产增收,扩大农垦劳动力就业转移,增强农垦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湖北农垦在农场下放后,根据省委省政府赋予农垦主管部门“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省农垦局着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紧密结合湖北农垦实际,深刻把握推进全省农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垦农业境外开发与全面发挥农垦主管部门引导作用三个现实课题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就农垦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探讨了农垦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农垦农业现代化的内函、指标体系与农垦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垦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时代赋予农垦的一项重大使命。长期以来,宁夏农垦一直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农垦系统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仅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也空前提高,这些成绩集中体现在农垦系统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上。  相似文献   

12.
马青奇 《中国农垦》2023,(11):14-16
<正>9月17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广西农垦集团调研时强调,要发挥垦区资源优势,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陕西农垦作为新中国农垦事业发祥地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发源地,将认真贯彻落实唐仁健部长要求,立足陕西农垦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勇担使命责任,努力在做优国有农业经济上争当西部示范。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历程,都是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作为实施杈业生物高新技术成果的关键载体,农业机械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资源及生态环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概而言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的重要途径。 农垦是我国权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现代捉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农垦系统开发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以先进农业机械为显著标志的现代物质装备水平处于我国农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新的形势下,农垦将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中心目标,充分发挥农垦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农垦农机化对全国农机化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农垦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农垦小康与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坚实的保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家“十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农垦系统是主要农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农垦、农工”的“三农问题”必须摆在农垦事业发展的首位。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国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分析概括其经营模式,剖析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总结其经验,进而提出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对祖国大陆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些启示:(1)明确的政策法规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保证;(2)积极的财政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保证;(3)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条件;(4)有效的运行方式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所在;(5)农业天然灾害救助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业保险对中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农业保险的共同特征是:国家重视农业保险立法、政府在推进农业保险中责无旁贷、其性质为强制性或准强制性、保险组织形式多样化。中国农业保险长期以来缺少国家财政支持,改变目前困境的重要突破口在于转变经营机制,由自主经营型农业保险体制转变为财政支持型农业保险体制,尽快建立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保险证券化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农垦企业作为国有农业企业具有实施农业产业化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作者立足甘肃农垦实际,从农垦企业发展现状、农垦企业比较优势、农垦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农垦企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的补贴,是我国现行农业补贴缺位的一个重要方面。WTO农业规则规定,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政府的资金参与自然灾害救济支付,这两项农业补贴如果仅与农民收入有关,那么,就属于“绿箱”政策。由于我国农业保险是商业性保险,国家对此没有财政补贴。农业保险覆盖率低、赔付率高的特点使各保险公司纷纷远离农业保险。这样一来,农业保险就难以达到保护农业的目的。为此,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农垦耕地面积70万亩,人口10万人.40多个大小企业分布在全省七个地市的戈壁荒滩和垅塬的高坡及深谷,东西绵延近2000公里。农业是甘肃农垦的主要产业之一,干旱少雨、风沙频繁、自然条件差给农垦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阻力。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中组建的从事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事业企业台一的单位。创建之初是指望它能够成为农垦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点。但随着改革深化,计划经济的淡化,市场经济的全面替代,成立农垦农业研究院效果和动机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海南农垦创建已经62年,在长期从事农业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1年天然橡胶步入资本市场后,海南农垦的后续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喜的是,海南农垦坚定地选择了以农业现代化和项目开发同时推进的2次创业发展战略,2年多的实践证明,2次创业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当中,龙江农场在这方面的迅速崛起,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农业现代化是海南农垦2次创业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