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完善腾冲红花油茶杂交技术,选择不同种群类型的5个典型林分50株样株2 898朵样花,采用胶布隔离柱头授粉技术,在样花开花前1~3、7~10、15~20 d用相同的异源花粉对其人工授粉,在坐果稳定后的6月上旬统计坐果率,研究腾冲红花油茶在花蕾露红期人工授粉的可行性及最佳授粉时期。结果显示:不同时期授粉的坐果率差异极显著(P0.01),以开花前1~3 d授粉效果最佳,单株最高坐果率达100%,平均坐果率达(58.35±3.64)%;腾冲红花油茶种内杂交可以选择在开花前1~3 d进行。  相似文献   

2.
杨茜  蒙进芳 《绿色科技》2022,(3):114-118
腾冲红花油茶是云南优质的木本油料,兼具油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综述了油茶有性生殖过程,以及腾冲红花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种内杂交花前授粉、坐果率和结实率、花果性状变异等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关于腾冲红花油茶的生殖研究内容较少,且多为观测类的基础性研究,基因类的研究仅有一篇;针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建议今后的研究应先明确整个有性生殖的...  相似文献   

3.
腾冲红花油茶主要产果类型的果实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腾冲红花油茶由于长期的异花授粉和天然杂交产生的自然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植株开花、结实性状差异极大。通过对566株腾冲红花油茶的调查及其果实性状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在腾冲红花油茶众多的自然类型中蕴含着丰富的产果油用品种类型,并从其主要的产果类型中评选出细皮圆果、圆球小米、扁球小米、中柿饼、长圆谷穗等优良的腾冲红花油茶产果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对腾冲红花油茶3个天然林种群和3个人工林种群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为:腾冲红花油茶天然林和人工林种群间各产量指标、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较小;在天然林种群、人工林种群内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天然林种群内的茶油脂肪酸中的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高达182.33%,单株产量变异系数高达96.16%;6个种群间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脂肪酸组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总体上产量指标与茶油脂肪酸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存在较低的相关性,即可选育出果量和果质均较高的腾冲红花油茶新品种。以此提出在腾冲红花油茶的选育过程中应以天然林种群为主,人工林种群为辅。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云南省腾冲市沙坝林场陡山营林区组织实施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营建项目,探索不同类型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的不同调查方法、入选标准以及种质资源保存库营建技术;建立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1个,面积28.47hm2,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5个、近缘种10个、优良单株118个、自然类型51个。  相似文献   

6.
对结果大年及结果小年的腾冲红花油茶枝叶中氮、磷、钾、镁4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探索减小腾冲红花油茶"大小年"现象的施肥管理措施。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大年树经过一年的结果消耗,枝叶中氮、磷、钾、镁4种元素含量较低,小年树经过一年的积累,枝叶中4种元素含量较高,二者分别相差1.52、0.15、0.72和0.15 g/kg,小年树4种元素含量分别高出21.40%、20.00%、18.37%和31.91%;无论大年树还是小年树,其氮、磷、钾、镁4种元素含量均为氮钾磷镁,大年树氮、磷、钾、镁的含量比例约为7∶1∶4∶1,小年树的氮、磷、钾、镁含量比例约为9∶5∶1∶1,氮元素含量在大小年间差异极显著,钾、磷、镁含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在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结束后全面追施4种元素且含氮量较高的速效肥,并于6—7月在叶面各喷施1次氮肥,在花芽分化完成后摘除过多的花芽,减小开花结果消耗,从而减小腾冲红花油茶"大小年"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7.
对腾冲红花油茶自然果实类型进行了调查,依据果型指数(果高/果径),将腾冲红花油茶的果实类型分为长果茶群(果高/果径>1)、圆果茶群(果高/果径≈1)和扁果茶群(果高/果径<1)三大类群。同时,依据果实形态特征细分为橄榄形、梨形、桃形、球形、柿饼形、五星形等30个类型;对各类型的果形特征及种实经济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间果实性状指标差异显著,果实形态性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其中,果皮厚度与出籽率呈显著负相关,果高及果型指数与干籽含油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腾冲红花油茶果实为橄榄果、平顶桃形果、平顶三角柿饼果、三心麻桔果、突顶柿饼果、小薄饼果、菊瓣果等7种自然变异类型出籽率和含油率较高,是理想的油用果形;而纺锤果、五星柿饼果、金色柿饼果、蟠桃果以及菊瓣果等5种类型的果实形状独特,可作为观果油用兼用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高黎贡山以西的油用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摸清了腾冲红花油茶的分布规模、区域、形态特征和自然类型。高黎贡山以西共有油用腾冲红花油茶5 659.1 hm2,50个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向完全随机区组试验,选择1月、5月不同时间嫁接和39个无性系2因素,每区组嫁接株数不低于120株,设置3个试验重复,嫁接成活稳定后调查成活率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嫁接时间及无性系与嫁接时间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39个无性系中,其嫁接成活率最高达77.667%、最低值为9.167%;5月份较1月份更适合腾冲红花油茶嫁接;不同无性系与时间交互极显著,最高组合成活率达85.67%,最低值仅7.33%。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对腾冲红花油茶的认知,促进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综述了腾冲红花油茶的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形态差异、DNA多态性、脂肪酸组成、良种选育、苗木培育及其病害防治;提出今后研究中应该着重关注的3个方面的问题,高油量的做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认定、腾冲红花油茶分子生物学研究,旨在为该树种更深入的开发研究、利用推广和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以来,桂林市在灌阳、龙胜、灵川等县建立多处油茶早实丰产示范林,为了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2012年7~9月对部分有代表性的示范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灵川县灵田乡示范点油茶生长最佳,其平均树高、冠径、地径、春稍长与生长最差的阳朔县福利镇示范点相比,差异显著,相应值分别高出29.49%、30.91%、28.97%、11.55%;从开花株率看,灵川县灵田乡、龙胜县龙胜镇2个示范点的平均值分别达68.90%和63.02%,显著优于福利镇、新圩乡、崔家乡、瓢里乡4个示范点的平均值,其中灵田乡示范点开花株率的平均值与这4个示范点相比,分别高出40.11%、62.82%、27.49%、51.04%;从平均挂果株率看,同样是灵田乡示范点的平均值最高,其挂果株率为23.26%,与福利镇、新圩乡、崔家乡、瓢里乡4个示范点相比,分别高出71.78%、64.15%、19.22%、63.46%。油茶示范林生长、开花挂果株率的优劣,与品种选择、管理水平有显著相关。在营建油茶早实丰产示范林时,必须注重于选择优质丰产品种的嫁接苗,加强抚育、施肥、修剪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其生长旺盛,达到早实丰产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昆明地区引种栽培的元宝枫林为对象对其林木的开花结实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昆明引种地元宝枫的花期主要集中在3月份;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开花结实量基本无差异;上层树冠开花结实数是下层树冠开花结实数的3倍左右;结实数与开花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2 8;从坐果到果实开始成熟期的落果率约为50%;果实各性状的株间变异特别大,变异系数8.20%~50.55%,但同一植株的果实形态和大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在高州市对G18品系开花结实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如下:G18品系从4月15日开始开花,至5月15日开花全部结束,前后持续30d,平均开花持续期为17d,花期与G20、G26和G17三个无性系基本一致;在5月初陆续形成幼果,6月中旬果实大小已基本稳定,果实膨大过程具体可分为幼果形成期、果实快速膨大期、果实平缓膨大期和采实稳定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无性系的开花物候特征、花期同步性、结实状况及气候影响因子,评价无性系花期同步性规律,指导种子园经营生产及提高种子遗传品质与产量。【方法】连续2年对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矮化种子园的22个无性系进行花期、花量和结实性状调查,分析其开花物候与花期同步指数。【结果】各无性系雌雄球花整体花期持续时间为8~17天, 2014年始花期相对于2013年滞后约6天,且持续时间缩短约6天。整体水平上,年度内雌球花及雄球花的各花期时长差异较小;无性系的始花期和盛花期的物候特征年度间存在差异, 2014年无性系内雌雄球花开花的同步性更强。无性系的开花物候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这使得无性系间开花同步程度降低,花期同步指数变异增加, 2013年和2014年花期同步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41~0.556和0.284~0.802,无性系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2.3%和16.8%。各无性系分别作为父、母本时,年度内无性系花期整体同步性水平差异较小,表现出无性系作为父本时的散粉期整体的同步性要高于作为母本时的可授粉期的同步性。年度间无性系作为父、母本及自交的花期同步指数均有极显著差异, 2014年各无性系的花期同步指数在整体水平均高于2013年,但自交指数在年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雌球花越多的无性系的球果数越多;而雌球花花期持续时间越长的无性系座果率越高;不同年度的雌球花盛花期和花期的持续时间均与千粒质量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浙江姥山林场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的花期具有较好的同步性,无性系间没有出现花期不遇现象。无性系交配组合的雌球花可授粉期和雄球花的散粉期影响了种子园无性系的种实品质及座果率。连续2年的观测表明无性系间花期整体同步性水平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与二代种子园无性系的亲本遗传背景有关。各无性系分别作为父、母本时,表现出无性系作为父本时的散粉期整体的同步性要高于作为母本时的可授粉期的同步性,无性系作为父本和母本时花期同步指数呈负相关,且种子园内存在1/3无性系具有高于异交平均水平的自交可能性,是马尾松二代种子园管理和无性系再选择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滇中地区的昆明通过对 11个核桃杂交早实优株无性系 5年的种植试验 ,选择出适于本区种植的 30 6号和 30 3号 2个优株无性系。其树体生长量大 ,枝条数量多 ,花枝率和座果率均高 ,种植后第 5年单株产量分别达5 6 8kg和 5 2 8kg ,大大高于其他参试株系。 30 6号和 30 3号 2个株系种实外形美观 ,商品性状好 ,无露仁无空粒 ,品质好 ,种仁含油量较高 ,综合性状优于其他株系。  相似文献   

16.
蓝莓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个蓝莓品种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花期在13—20d,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果实生长发育有2个高峰期。海岸的平均单果重最大,高达2.55g;蓝雨最小,只有海岸的50%。蓝雨果实可溶性总糖最高,达到21.43%,分别高于奥尼尔、夏普蓝、海岸29.4%、25.0%、20.0%。蓝雨、海岸两品种花青素含量较高,分别达到1.699mg/g、1.681mg/g,比奥尼尔、夏普蓝高21.7%-68.8%,是提取花青素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观花型梅花品种的开花结实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南京中山陵园梅花山观花型梅花(俗称花梅)开花结实的特性,通过对花梅花器构造的观察,花粉量的观测,花粉发芽率的试验以及花梅自然着果率和果实特性的调查,从被研究的24个花梅品种中选出既观花又观果且观赏性极高的品种,为扩繁这部分花梅和提高南京梅花山花梅的整体观赏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沼气发酵残留物在昌宁县核桃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昌宁县柯街镇仙岳村杞木林村民小组进行了沼气发酵剩余物对核桃生长及结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核桃雌花初期和第一次果实迅速膨大期喷施、浇施沼液以及采果后深施沼渣等措施对核桃植株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坐果率提高到94.5%,比对照增加90.5%;株鲜核平均产量达41.7 kg,增产212%;盛果期平均株产鲜核果316.1kg,比对照增加54.2%.  相似文献   

19.
马关县草果种植地的施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关县仁和镇的4年生草果种植地开展了施用不同量的农家肥、钾肥、普钙和复合肥促进草果植株开花结实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该地的草果种植地进行合理的施肥能有效促进草果植株叶芽、花芽的分化,提高其结实率及结实量。各施肥处理的草果植株在叶芽数量、花芽数量、结实率及结实量等4个指标上均优于不施肥的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4%~204.9%、22%~97.6%、5.4%~36.9%和72.4%~442.3%。各施肥处理的草果植株在叶芽数量及结实量2个指标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而在花芽数量及结实率2个指标上无显著差异。综合各施肥处理的草果植株结实量及结实率,在马关县及其土壤状况相似的草果种植地较佳的施肥肥种为钾肥或复合肥,其施肥量为钾肥200 g/株(丛)或复合肥400 g/株(丛),前者草果植株单株(丛)的结实量达8.46 kg,比不施肥的对照高442.3%,后者草果植株单株(丛)结实量达7.82 kg,比不施肥对照高401.3%。  相似文献   

20.
Seedlings of three families of jack pine (Pinus banksiana Lamb.) were subjected to 16 combinations of photoperiod, growth environment (outdoors, greenhouse and biotron) and gibberellin (GA(4/7)) treatment. After 14 months, which included two dormancy induction periods, ovulate flowering was observed.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owering and seedling height; female flower production was stimulated by both a declining photoperiod during bud development and GA(4/7) treatment; and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GA(4/7) treatment and family, such that the difference in flowering intensity between a late-flowering and an early-flowering family was eliminated by GA(4/7) treat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enetic control over the time of onset of flowering, and GA(4/7)-induction of flowering depend on a comm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