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缩行种植是指在目前生产上小麦播种行距1 8~20厘米的基础上,通过播种方法的改变,使行距缩小为10厘米左右的一种播种种植技术.本技术为一套低成本、易操作、效果明显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该技术适应于华北冬麦中高产区,不适宜旱地麦田和低产麦田.该技术在中高产麦田应用时对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操作制度无特殊要求,具有减少前期蒸发、壮苗、穗齐、麦田杂草少、节水高产的优点.适宜地区推广应用后,可以减少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水50~70毫米,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15%,水分利用率可由目前的每毫米水生产1公斤小麦提高到1.3~1.5公斤.  相似文献   

2.
一、种植模式 该模式150厘米为一带,小麦占83厘米,菠菜、玉米占67厘米,每一带中,播种5行小麦、6行菠菜、2行玉米.小麦行距16.6厘米,每种5行小麦,留67厘米宽的空地,早春在空地中播种菠菜,菠菜收割后套种玉米.该模式667平方米产小麦400~500公斤,菠菜1200~1500公斤,玉米500~700公斤.小麦机械收割后麦秸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3.
根据几年来的研究和试验结果,现将一种一年五熟新的套种技术介绍给农民朋友。 一、间作套种方法小麦冬(春)菜——西瓜——棉花——玉米。具体做法是:1.种植小麦:在10月20日左右,按20厘米行距播种4行小麦,预留60厘米宽的空带。2.种植冬(春)菜:在预留空带上种植莴笋或油麦菜、菠菜。若种植莴笋或油麦菜,可提前在9月上中旬育苗。莴笋按单行栽植,株距20厘米或油麦菜按双行穴栽,行距20厘米,穴距  相似文献   

4.
<正>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粮菜争地矛盾,提高土地种植效益,馆陶县农牧局开展了冬小麦间作洋葱复种夏玉米"三种三收"立体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200亩,亩收洋葱1756公斤,玉米605公斤,小麦511公斤,亩纯收入3324元,比普通小麦、玉米两熟种植模式亩增收1608元,增收一倍,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效种植。其关键技术如下:一、立体种植模式做150厘米的宽垄带,10月上旬播种小麦,小麦种植宽幅80厘米,播种小麦4行,行距20厘米。11月中旬在预留的70厘米空地上,栽种3  相似文献   

5.
编读互动     
正来电来函湖南读者廖悦来信咨询:生姜可以套种哪些作物?答:生姜套种作物可参考以下模式:(1)大蒜田套作生姜。可以在当年9月,按照每畦3行、畦宽1.5米、50厘米行距和8厘米株距的密度播种大蒜,到次年5月上旬,按60厘米和15厘米行距密度在大蒜行间播种生姜。(2)麦田套作生姜。应该选择早熟、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每畦3行、畦宽1.5米,按50厘米行距在9~10月播种小麦,次年5月上旬,按7500株/667平方米的密度在小麦行间播种生姜。(3)果园套作生姜。可以选择幼龄至初果期的果树,要求果树空间大,不影响生姜生长,按照1~3年幼树  相似文献   

6.
1套种模式该模式2.2米为一带,采用“六··二·一”种植方式,即6行小麦,3西芹,2行棉花,1行西瓜。10月上、旬播种6行小麦,行距20厘米,占地。留1.2米空档,于11月上、中旬搭拱棚(棚高1.5米左右为宜,畦长不过20米)移栽芹菜,西芹株行距为30米×40厘米,可栽3行;普通芹菜株距20厘米×2  相似文献   

7.
宽幅播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提高北京地区小麦产量的新技术、新途径,于2010年秋引进山东农业大学研制的2BJK一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行距为250 cm),与北京地区常规播种15 cm行距麦田进行对照,试验比较了宽幅播种与常规播种下,小麦的群体、个体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宽幅播种利于小麦群体、个体的协调发展,利于增产,宽幅播种的处理平均较常规播种的对照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采用小麦、玉米、菠菜、豆角、平菇一年五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产小麦497千克、玉米646千克、菠菜620千克、豆角730千克、平菇4370千克,获得了粮菜菇的高产高效。1.种植模式要求种植规格160厘米一带,其中畦面120厘米,畦背40厘米,每畦种6行小麦,小麦小行距20厘米,大行距60厘米;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120厘米;豆角和玉米同穴种植,平菇小行距70厘米,大行距90厘米。小麦、菠菜同期  相似文献   

9.
一沟双行小麦施肥播种单体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一年两熟灌溉区玉米覆盖地免耕播种小麦时播种机堵塞问题,设计研制了一沟双行小麦施肥播种单体,该单体1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施1行肥和播2行小麦,进行小麦宽窄行机械化种植。田间试验以窄行距离分别为8 cm和10 cm的施肥播种单体与普通尖角开沟器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同一平均行距宽窄行种植的播种机通过性较均行距种植普通尖角开沟器播种机的好;窄行距离为10 cm的单体播深变异系数和行距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7.3%和5.6%;窄行距离为8 cm的单体牵引阻力和肥深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459.2 N和3.5%;确定优化的小麦宽窄行平均种植行距为20 cm,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解决了高覆盖量工作条件下播种机的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行距与苗带宽度互作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不同行距、不同苗带宽度互作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完善小麦宽幅精播配套栽培技术,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山农2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播种行距分别为20、25、30 cm;副区苗带宽度分别为3、5、7、9、11 cm),研究了不同行距与苗带宽度配置对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20 cm时,5 cm苗带宽度种植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高;行距25 cm时,配置苗带宽度9 cm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行距30 cm时,苗带宽度11 cm种植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山农28采用行距25 cm配置苗带9 cm种植,可实现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协调,获得最高产量。因此,合理的种植苗带宽度和行距配置是实现宽幅播种小麦高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参照玉米等中耕作物的管理措施,把小麦移植的效果转移到一般麦田进行小麦断根试验。1974~1975年用“农大139”品种,高肥稀植田(12.9万苗)观察不同时期深断根(3寸)在主要性状上的反映;1975~1976年在一般麦田,基本苗24万,分冬前断、返青断.起身断、拔节断、冬前返青、冬前起身、返青起身、对照八个处理。断根都是深3寸,在麦垄两侧断;1976~1977年在一般麦田,基本苗26万,由3月21日起每5天断根一区,到4月10日共7个处理,大小垄种植方式,大行距20厘米,小行距10厘米,在大行距内断根深3寸,小垄不断: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玉米、大豆、香菜二粮一豆一菜周年高效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安排作物茬口布局,可亩产小麦550公斤、玉米600公斤、大豆120公斤、香菜1250公斤,亩收入6000元左右,经济效益较好。一、茬口安排10月上中旬播种小麦,行距20厘米,翌年6月上旬成熟收获;  相似文献   

13.
<正> 优质、高效通用型种植模式,包括小麦生产和秋作物生产两个方面。小麦生产实行13、30cm或13、26cm宽窄行播种;秋作物采用两种作物、高低秆相互配套间作,并实行麦垄套种。一、小麦生产1991年麦播时,在郾城县商桥镇南街、核桃园、胡弯等村,共示范小麦宽窄行种植面积300余亩。1992年4月28日在南街和核桃园进行了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表1),表明小麦实行宽窄行种植,由于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纹枯病明显减轻,和等行距种植的麦田相比,宽窄行种植对纹枯病控制效果分别为59.7%和50.6%。  相似文献   

14.
<正>一、技术要点宽行密植是在传统播种技术上改进形成的,具体方式和做法因各种土质、地形等条件和群众习惯不同而异。主要有等行距播种和宽窄行播种。(一)等行距播种播种时行距设置为30~40cm,播种1次后,紧靠第1次播种的每1行再播种1行(实际为2行合并为1行,最大播种密度可增加0.5倍)。这种方法适用于纯麦田和准备后期套种棉  相似文献   

15.
小麦、菠菜、花生、黄瓜四种四收立体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产小麦300千克,菠菜1000千克,花生350千克,黄瓜2000千克,收入达到6000元。1.种植模式:10月1日前后,起垄距90厘米的大垄,垄高10厘米,垄顶宽60厘米,垄底宽20厘米。在沟底播种2行行距17厘米的小麦,垄顶种4行菠菜。  相似文献   

16.
塔城市是自治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为加快塔城市小麦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节本发展。2016年,塔城市首次推广春小麦窄行匀播高产栽培技术,改变以往小麦种植使用的15厘米行距模式,推广7.5厘米行距的窄行匀播种植模式,改变小麦植株分布的均匀性,挖掘小麦增产潜力。经过试验分析,筛选出主推机械,并在博孜达克农场建立了示范田和对比田8公顷,实现每667米~2节本增效74.8元,辐射面积2 800公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 为实现年亩产吨粮的目标,近年来进行了在同一地块麦田撒套播种水稻,稻田撒套播种小麦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水稻、小麦较常规种植分别增产8.6%和3.4%。司庄乡关帝庙村李树才试种的麦田撒播水稻亩产621.9公斤,稻田撒播小麦亩产388.7  相似文献   

18.
一、种植模式与茬口安排 该种植模式1.1米为一个播带,麦播时种3行小麦,行距20厘米,幅宽40厘米,预留行70厘米;10月中旬种植小麦,10月下旬在空档内撤播或条播菠菜,或者种植黄心菜、上海青等;翌年5月上旬冬菜收获完毕.5月中下旬在空档中间栽一行烟叶。株距50厘米左右;6月上旬收获小麦.6月中旬在麦茬的每个边行上栽1行红薯。  相似文献   

19.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平均气温7.90~9.30℃,全年≥0℃积温3388~4090℃,≥10℃积温2875~3603℃,无霜期135~177天的灌溉农业区. 二、种植形式 总带幅150厘米,小麦带幅0.70米种6行,玉米带幅0.80米种2行,可选用70厘米地膜在播种玉米后覆盖.小麦玉米间距25厘米,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19~21厘米.  相似文献   

20.
在果树下不同行距之间种植小麦对比试验,明确了果树行距为4 m、6 m、8 m小麦占地面积和小麦最佳播幅及水肥调控技术,选择出四种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6~8 m的可以采用4套1、6套2或9套2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4 m的采用4套1或等行距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模式改传统小麦平均行距20 cm为1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