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用5个青贮玉米品种:白鹤、龙辐208、高油115、东青1号和中原单32,进行筛选适合黑龙江省推广种植最佳品种的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生物产量白鹤最高,白鹤与东青1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两者与龙辐208、高油115、中原单32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每公顷粗蛋白产量龙辐208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东青1号、高油115、中原单32、白鹤,其饲用品质最好,最适合哈尔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青贮类型的6个品种,即龙育1号、龙育2号、龙育6号、龙育8号、高油115和中原单32进行栽培比较试验,并对其生物产量及品质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试验条件下,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龙育8号生物产量最高,达到91 666.7kg.hm-2,中原单32生物产量最低,为80 333.3kg.hm-2;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选择10个青贮玉米品种(高油115,高油106,东青1号,中原单32,中北410,龙单13,东农250,东农252,平早1号,阳光1号)在北安地区进行栽培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收获期生物产量、饲用品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中,生物产量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原单32、东青1号和阳光1号,粗蛋白含量前三位的是龙单13、阳光1号和中原单32,综合分析认为,中原单32和阳光1号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适于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高蛋白花生新品种福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春,以梧油7号为母本,与(泉花10号×ICGV91284)F7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8号。2009~2010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4.4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42%,增产显著;平均籽仁产量2 572.80kg.hm-2,比对照增产3.7%,增产不显著;2010年度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 796.0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9.67%,达极显著差异;平均籽仁产量2 574.75kg.hm-2,比对照增产19.95%,达极显著差异。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 860.2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2.55%;籽仁产量2 573.85kg.hm-2,比对照增产11.83%;粗脂肪含量51.9%,蛋白质含量32.1%,O/L值1.12。该品种抗叶斑病、抗锈病,感青枯病,抗旱性较强,耐涝性强,抗倒性中上,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闽油认2012001)。  相似文献   

5.
氮肥用量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原单32、龙辐208和高油115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饲用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叶面积指数以N300处理为最高,叶绿素含量以N250处理为最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品种间表现为龙辐208>中原单32>高油115,均以N250处理为最高,各处理间生物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与生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个优质青贮玉米品种在长治地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高油115、中北410、三北6号、通油1号、中原单32号等品种符合优质青贮玉米品种的要求,且籽粒产量较高,可以作为粮饲兼用品种在长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5种燕麦饲草品种在沈阳地区的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种饲用燕麦品种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最适宜在沈阳地区播种的饲用燕麦品种,然后在辽宁其他地区试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皮燕麦品种林纳整体表现优于其他试验品种。综合鲜重、株高、营养指标等性状,灌浆期刈割各品种比开花期和成熟期好,其中林纳在灌浆期鲜重产量可达70 000 kg/hm~2以上;株高平均115 cm,比白燕3号、加燕2号高出20%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粗蛋白含量11.4%,粗脂肪含量3.47%,比沈燕1号3.03%高出15%,差异显著(P0.05);酸洗纤维含量32.4%;Ca含量3.49‰。综合以上试验结果,燕麦饲草品种林纳无论是产量还是饲用品质都表现较好,适宜在沈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供试品种中原单32、四单19、龙福饲210、英国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收获期英国红的生物产量最高(137 112 kg/hm2),比龙辐饲210、四单19、中原单32分别增产19.51%、37.67%和37.21%;其产量增幅远远大于各营养增幅.供试品种英国红为高产,优质品种,相对较适宜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吕梁地区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以二红袍为对照,将生产上引进的11个不同特色甘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进行形态特征、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与产量、食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济薯26号和徐薯32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65 644.26kg/hm~2和57 389.26kg/hm~2,比对照增产79.42%和56.86%,适合在吕梁地区推广;烟薯25号食味评价最优,产量为42 677.59kg/hm~2,比对照增产16.65%,显著高于对照,适合在吕梁地区推广;济紫薯1号作为紫心甘薯,花青素含量较高,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为44 421.56kg/hm~2,比对照增产21.42%,可作为特种甘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抗性、产量及适口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京糯208鲜果穗产量最高,达到24 000 kg/hm~2,比对照增产38.6%,荣玉糯9号产量22 437 kg/hm~2,比对照增产29.6%。以上两品种鲜果穗采收期与对照相当,株型适中,抗病抗倒性强,口感好,比对照增产,差异极显著;赣糯二号产量21 288 kg/hm~2,比对照增产23.0%,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3个青贮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高油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分别在7.0万株·hm-2~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可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青贮高油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12.
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比较突出,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7.15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9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系(种)首位;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9 kg/hm2,比对照史力佳增产12.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52.1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08%。镇油5号的高产优势主要为每株角果数多、千粒质量高、耐肥抗倒、菌核病轻。根据该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点和各地的高产经验,探讨了镇油5号高产栽培策略、合理的群体结构及适宜的播种期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云南油菜主产区"姜-油"种植模式,筛选出丰产性好、生育期短、耐迟播的油菜优良高产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的生育期短且早熟、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优于其他品种。其中,德油早1号产量最高,为2 6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6%,增产极显著;云油杂15号产量为2 4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3.6%,增产极显著。其余品种增产不显著。[结论]在云南油菜主产区的"姜-油"种植模式生产中,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2个品种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引进饲草专用型玉米酒饲3号具有分蘖多、高产、品质佳、抗逆性强、适口性好和适应性强的特性。连续3年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生物产量9285.1kg/亩,较对照中原单32增产23.5%,居参试品种第1位;采取亩保苗4500株的种植方式,生物产量最高,达到8228.81kg/亩;3年4点次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生物产量7867.8kg/亩,比对照品种中原单32增产18.64%;可与小麦套种,亦可麦收后复种,在酒泉市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高产饲用玉米品种,选用6个饲用玉米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排列,3次重复,进行了各品种间生产性能和种植效益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豫青贮23株高达到288.62cm,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品种(P<0. 05);豫玉22号饲草平均产量达到13.57万kg/hm2,与豫青贮23和甘玉23饲草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P>0. 05),与铁研53号、陇单6号和中原单32号差异显著(P<0. 05);豫玉22号盈利达到1.6万元/hm2,较豫青贮23和甘玉23分别高16.79%和18.52%,较铁研53和中原单32号分别高33.33%和52.38%,较陇单6号高出105.13%。从综合表现来看豫玉22号、豫青贮23和甘玉23号三个饲用玉米品种在青海东部干旱地区具有高产性能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收集了当地4个饲料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并测定其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含糖量,结果表明,中原单32、英国红极显著高于辽原1号和东陵白,中原单32与英国红、辽原1号与东陵白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含糖量东陵白显著高于英国红,东陵白、中原单32、辽原1号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从法国利玛格兰公司引进的 12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 ,在参试品种中 ,以 L ic10 2和L ic0 0 1的抗逆性强 ,经济产量高 ,其折合产量分别为 145 5 5 .5 5 kg/ hm2 和 12 5 13 .89kg/ hm2 ,分别比中单 2号增产3 5 .2 %和 16.3 % ,增产极显著 ;L im2 3 3抗病性较强 ,折合产量为 11979.17kg/ hm2 ,比中单 2号增产 11.3 % ,增产显著 ;以上 3个品种的生育期在 13 0 d左右 ,和中单 2号接近 ,今后应在我省的中、东部地区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设计了2个密度,即6万株·hm-2和7.5万株·hm-2;以品种为副处理,选择吉单27、克单14、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和哲单37等5个品种,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及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增大,吉单27、克单14、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和哲单37等5个品种的增产率分别为2.56%、3.42%、2.54%、2.54%、7.15%;(2)吉单27在2个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9 525.6kg·hm-2、9 769.2kg·hm-2;(3)哲单37在高密度下增产效果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其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20.
成油1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与恢复系1266C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2002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30 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2号增产1.21%。2003年续试,平均产量2 998.4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08%,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580.6 kg/hm2,比对照减产1.79%,减产不显著。成油1号芥酸含量0.45%,硫苷含量22.79μmol/g,含油量42.14%,属双低油菜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