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茶素坯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全炒、全炒、烘炒结合的花茶素坯及其不同含水量素坯进行吸附性能的模拟试验和工业性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均存在明显差异,依次为烘青〉半烘炒〉炒青。三种素坯的含水量在5% ̄25%范围内,茶坯的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均依含水量增加而增强,其中又以含水量为20% ̄25%的效果最佳;脱附速度却以含水量15% ̄20%的最慢。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年产绿茶9000吨左右,大多为半烘半炒型绿茶,主要投放省内市场。江苏绿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清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绿,尤其是外形“色绿、条紧、匀净”形成了它自身的特色,很受消费者喜爱。江苏炒青绿茶之所以有特色,原因除了有良好的采摘质量之外,还与其特有的加工技术有关。 一、严格鲜叶管理,确保原料匀净新鲜 为保证鲜叶的匀度和净度,他们对进厂的鲜叶都要依据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等因素先行评定等级,然后分别不同情况在贮青间内分开摊放,避免混杂,并将不同等级的鲜叶分开加工。贮青间内保持凉爽、通风透气、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鲜叶摊放厚度,高档原料10cm左右,低档原料20cm左右,摊放过程每相隔一段时间翻叶一次,以便通气散热和水分蒸发均匀。翻叶中做到动作要轻,并注意避免脚踩,有效地  相似文献   

3.
施巨盛 《茶叶》1993,19(2):40-40
传统温炒青外形条索细紧挺直,有锋苗,但目前温炒青条索弯曲比松扁碎更突出,使精制时须增加切茶次数,造成碎茶增加,制率下降,且成茶条索短钝,缺少锋苗。为此,笔者通过实践与调查,探讨温炒青条索弯曲的原因和防范措施,看法供参考。一、温炒青条索弯曲的原因1.制茶工艺不合理温州主要产茶县大部分初制厂采用滚二青,这是温炒青条索弯曲的主要原因。因揉捻叶含水量较多,叶质较柔软,可塑性强,弹性差,茶汁粘附茶条表面,茶条之间互相粘连,在滚筒中受到作半圆运动的自身重力和互相碰撞挤压力的影响,条索极易弯曲,而失去紧直的风格。滚二青若投叶量过多,温度过低,因受到的自身重力和挤压力增大,滚炒时间又延长,条索弯曲就更严重,内质也差。少部  相似文献   

4.
5.
戴志宏 《中国茶叶》1991,13(1):17-18
屯炒青是我国传统绿茶,也是出口眉茶的加工原料,向以品质优良著称于世。改革开放以来,屯炒青产量增长很快,但是,由于市场放开后缺乏宏观调控,屯炒青品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以森 《茶叶》1989,(3):31-33
建国以来,茶叶生产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扶持下,茶叶的产、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当前茶叶品质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进一步解决,将会影响茶叶生产的发展。以条形绿茶为例,主要问  相似文献   

7.
朱永兴 《中国茶叶》1990,12(5):10-11,13
准确评价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对于提高茶叶经营管理水平,发展茶叶生产,以及茶价和税收政策的制订,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茶叶生产由于流通体制的改革,加上通货膨胀的冲击,以及农村劳力短缺等影响,使茶叶生产的成本和经济效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笔者在浙江炒青茶区进行了50多个点的调查,搜集了鲜叶生产和毛茶加工的各项投入和产出的详细数据,据此分析了茶叶生产的成本、效益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茶叶外形数量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刚  严俊 《茶叶科学》1994,14(1):75-78
茶叶外形数量化研究初报林刚,严俊(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230036)关键词:炒青,外形,特征值Keywords:Roastedgreentea;Appearance;Featurevalue本研究为探讨茶叶品质因子形状的数量化途径,应用计算机画像解...  相似文献   

9.
浙江各套炒青标准样挥发性物质与等级关系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炒青绿茶是我国的重要茶类,其毛茶标准样,作为一种外观、内质的衡量标准,在生产、收购和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启坤、王月根等人曾对标准样的滋味等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与其等级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等级的含量范围。标准样的挥发性物质与等级的关系研究尚少见报道。本文分析了遂炒、杭炒、温炒、平炒四套毛茶标准样的挥发物组成,初步探讨了挥发物成分与炒青标准样等级的相关性,并分析、比较了四套标准样间香气差异及香型类似性。  相似文献   

10.
花茶最佳素坯原料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  相似文献   

11.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产茶叶机械为主体,采用面向对象多层体系结构技术的Delphi7.0研制开发出一套炒青绿茶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整套设备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精准控制、加工状态实时显示、加工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自由切换四大目标。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平台上,对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炒青绿茶的自动化加工标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3.
测色技术在炒青绿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长炒青茶叶中的烟焦味,是茶叶品质上的大忌,如何防止产生茶叶烟焦味,是广大茶农所孜孜以求的。长炒青的烟焦味,主要产生于初制过程中。一是茶叶被炒焦,及炒焦的茶叶未能分开加工、贮存,使其它茶叶被污染;二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茶叶逐渐变得干燥、疏松且富有孔隙,其内具吸收异味能力的稀疏类物质,一旦遇到环境中的烟焦气时,就会被茶叶吸收进来而污染为烟焦味。杜绝长炒青的烟焦味,关键在于杜绝产生烟焦气的污染源。据在乡村初制茶厂调查所得,茶叶被炒焦可成为污染源的,几乎在设有炉灶的初制工序中,都有可…  相似文献   

15.
使用同一粗老鲜叶,分别制成长炒青和绿碎茶,进行品质、效益比较,以求得对粗老鲜叶原料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普洱茶热、炒青茶热,若回到茶的机理,我倒是觉得红茶更适合中国人越来越油腻不堪的肠与胃.  相似文献   

19.
炒青绿茶加工中香气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拥军  施兆鹏 《茶叶科学》2001,21(2):124-129
采用GC/MS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制过程中炒青绿茶香气的变化规律。在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 ,香气的组分逐渐增加 ,而其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杀青和干燥是绿茶香气形成的两个关键工序 ,杀青是绿茶香气的雏型阶段 ,而干燥是绿茶香气的成型阶段。炒青绿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 :反_2_已烯_1_醇、 1_辛烯_3_醇、辛醇、已醇、庚醛、壬醛、顺_3_己烯丁酸酯、顺_3_己烯己酸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香叶醇、橙花叔醇、雪松醇、α_法尼烯、水杨酸甲酯、顺茉莉酮、 2 6_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苯酚、吲哚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炒青工艺对铁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获得最佳炒青工艺参数,文章对采用相同做青工艺的铁观音做青叶,设置不同炒青温度、不同投叶量、不同炒青时间以及不同炒青机转速等处理加工铁观音毛茶,分析不同炒青工艺对铁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青温度的升高,投叶量的增加,炒青时间的延长以及炒青机转速的加快,所制铁观音毛茶的感官品质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铁观音炒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炒青温度260~280℃,投叶量6~7 kg,杀青时间6~10 min,杀青机转速26~30 r/min,研究结果可为铁观音杀青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