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明介绍泸溪县露天矿山采石场现状,分析泸溪县露天矿山采石场恢复植被的必要性,阐述了恢复植被的建设思路和恢复植被的原则,就恢复植被技术措施予以研究,以期对泸溪县生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原市郊西山采石场迹地不同造林时间段植被恢复试验,对造林时间在植被恢复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植被恢复,对恢复效果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植被恢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山东荒山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几个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扼要论述了山东省荒山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几个生态学问题,包括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措施和途径,以及几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漓江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合平  徐刚标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4):163-165,188
分析漓江流域森林植被的景观生态问题,探讨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的技术和途径,包括源头森林植被景观、农田森林景观和河岸森林景观可能的规划措施和方法,指出地带性植被景观的恢复是漓江流域风景区的森林恢复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群落数量结构与干物质生产方面对刘家窑头流域赵家塘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木林地植被恢复优于乔木林地,杨树纯林地效果较差;草方格固沙能使植被迅速恢复;喷撒化学固沙剂对迎风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为显。  相似文献   

6.
沙棘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吕荣森 《沙棘》2003,16(1):3-7
中国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3%,荒漠化的主要地理范围在西部地区,只有大面积恢复和重建植被,才是解决水土流失、防治沙尘暴、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恢复和建造植被应遵循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和重建植被。植被建设应以种植灌木为主,乔木草类次之,实践证明,沙棘在西部植被建设中是一个关键树种,建议国家正在实施的林业工程中,尽可能多地种植沙棘,增加沙棘在“乔灌草”中的比例,比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乌江流域喀斯特石质山地植被自然恢复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植被调查和育林技术试验研究,提出了喀斯特石质山地植被自然恢复配套技术,包括植被自然恢复地段选择,封育类型划分,并针对各种封育类型提出相应的人工促进植被自然恢复的措施,以及封育方式,林分保护,组织管理等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8.
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该区水分与植被的关系,近自然治理方式对植被恢复过程的指导作用、天然植被的发展为人工治理提供衡量标准、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的战略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措施,探讨了人工治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行为的可行性,可靠性,提供衡量的自然主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首要工作。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 总结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包括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法, 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矿山废弃地现状,对辽宁省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露天采矿场、排岩场的植被恢复技术。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陕西省吴起县城周边地区进行样地植被和土壤调查,研究退耕还林过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区与自然植被恢复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可使植被得以恢复,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在自然植被恢复区,植物群落主要以草本群落为主,偶见一些灌木群落.在人工植被恢复区,乔、灌、草3种植被群落均有分布,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差异不大.人工植被恢复区草本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标略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在生物量方面,人工恢复区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区.由此可见,人工恢复区植被恢复程度优于自然恢复区,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有助于提高植被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闽东北鹫峰山项部植被经过半世纪的演变进程,森林经多次火烧、放牧,到20世纪70~80年代演变为草地,之后经过20多年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到21世纪初再次演变为森林。文章分析了鹫峰山顶部草地的形成与植被恢复,旨在为探讨植被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策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晋西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提出土石山次生林区应实行“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植被恢复策略。在土层浅薄、坡度较陡的生态脆弱地段,需要进行长期的植被封育;在土层深厚而且坡度平缓地段,可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包括人工抚育,以及补植或补造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等。当前土石山区次生林经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林分质量,加强管护力度;黄土丘陵区应该实行封山禁牧或轮牧、围栏圈养以及陡坡地退耕等措施,这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黄土丘陵区恢复和建设森林植被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只有转变农村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长期坚持植被封育和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人工营造乡土树种为主的森林群落,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才有可能恢复原来的森林植被景观,真正实现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水土流失的根治。  相似文献   

14.
库布齐沙漠东缘沙地植被近自然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研究了沙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并结合地植物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其生长的特点,提出了沙地植被恢复中自然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类型和形成过程,并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所表现出的缺土、缺水、植被覆盖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以及不同强度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连云港云台山森林植被概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地区森林植被恢复总体设计思路、立地条件分类方法、林种和树种对位配置技术及其相关恢复技术措施要点等。  相似文献   

17.
陈琴 《新疆林业》2008,(6):10-10
10月28日至11月3日,自治区林业厅核查组对巴州库尔勒、轮台、焉耆、和静四县市2006年的植被异地恢复和2007年征占用林地项目及植被异地恢复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相似文献   

18.
日前,从武陵源区林业局传来喜讯:武陵源风景区拆迁地植被恢复已全面完成,共植苗5万余株,并使其基本达到原始自然,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武陵源景区的宾馆、饭店大拆迁给景区留下了需要植被恢复的面积达38.2公顷,其中90%的为残垣断壁和水泥地面,范围涉及到天子山景区、水绕四门景区和张家界森林公园袁家界景区。年初,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实地进行勘察,本着原始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按照“本土、常绿、立体、自然”的植被恢复思路,坚持乔、灌、草、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真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对水绕四门地段的植被恢复,先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惠州市七大出口森林植被恢复后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恢复后林分的生长情况、森林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变化等,并对惠州市七大出口森林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浅淡甘肃黄土高原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典型特征,受长期人为及其他因素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恢复和重建植被作为改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必由之路已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在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及植被恢复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