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市现有林地1634万亩,八成以上是公益林,对维护首都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实施集体林改以来,我市着力解决好"都"与"城"的关系,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有效保护生态,精准提高质量,稳步盘活资源,充分激发活力,林农显著增收入,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一、公益林确权到户,农民吃上"定心丸"保护好山区公益林资源,既维护首都的生态安全,也保护农民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德政工程"。在改革实践中,除了要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及林改政策的有关规定外,必须基于对本地林业资源基本状况和农民群众的林业经营方式、经营习惯的现实考量,采取切合本地实际的林改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德政之德"公平公正地施于农民群众。通过对河南省不同地区林业发展状况的分析,结合近年来全省林改工作实践,分平原和山区两个部分,分别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改革模式。平原地区主要根据造林地的不同类型和经营现状,提出了不同形式的均权均利办法;山区主要根据各个山系不同的林业资源状况和群众对林地林木资源的依赖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办法。  相似文献   

3.
竹子是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的重要资源。竹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百姓富、生态美"。江西永修县竹资源丰富,发展竹产业,引导农民依靠竹资源增收致富,对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永修竹资源和竹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其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发展竹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曲靖市是人口近600万的大市,林地面积达2238万亩,其中,92.7%的为集体林地。但由于过去体制和机制不顺,政策不完善、法规不配套,林业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尽快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落实、流转规范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有利于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潜能,发挥山林资源的潜力,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胡锦涛当前,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利用和保护好林地资源,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林业大省,林业用地面积1.65亿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51亿亩,占91.5%。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抓紧抓好,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实现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改革目标。近年来,广东省以深化集体林改为契机,积极探索绿色惠民新路子,努力实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新跨越。一、落实山林权属,赋予农民财产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林区生态林的保护建设一直都是福建省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问题,实行生态林补偿机制有利于生态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但目前补偿机制的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阐述了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实行的方针及原则,以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有效保护造林绿化成果,促进上游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推进林区建设和农民增收进程,结合其对林区农民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场开创历史的改革,发轫于八闽大地,功成于全国,带来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触及产权问题核心,惠农利民,增进我国亿万林农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一场不停步的改革,从绿色生产到绿色生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影响深远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肇始于福建省武平县的一个穷山村,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又一大创造。大包干责任制从这里"上山":"山还是那座山,但却成了我的山"  相似文献   

9.
杨平 《绿色中国(A版)》2009,(Z2):120-121
<正>翠屏区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四川省长江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翠屏区农民获得的林权证变成了"绿卡",而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山变成了农民的"钱罐"。  相似文献   

10.
"均山"、"均利"和"均股"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形式,通过对山东省莱芜市"均利"、"均股"的实施方法、模式和成效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承包、租赁和林地流转实现大户承包、规模经营,符合北方干旱瘠薄山区的改革现实,是当地农民长期自愿的选择,对当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林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正>绿意,在山野中萌发;激情,在山林中涌动。2001年,武平县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到武平调研,充分肯定武平林改做法,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从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惠及亿万林农的改革运动在福建全面推开。改革15年来,福建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取得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2.
林权管理制度改革破解了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林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一是充分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推动了生态建设和保护;二是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发挥了林地资源的潜力,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云南滇东南热区经济落后的区域特点,根据自然资源、主要热带作物产业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三农"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滇东南热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组建热区主要经济作物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协会;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整合热区农民的产业资源,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为进一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林业的政府职能也必须相应地跟着转变,以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战略重构,切实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真正把政府的管理职能重点转移到资源保护、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相似文献   

15.
浙西开化、钱江之源.一个拥有285万亩林业用地、728.8万立方米林木蓄积和79.6%森林覆盖率,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重点林业县,近年来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围绕"生态发展、林兴富民"这一目标,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林业资源,提升林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山多林多是农民增收致富和生态建设保护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和希望所在。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武平调研,充分肯定武平林改做法,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重要指示,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从此,这项惠及亿万林农的改革在福建全面推开。历经15年的探索,福建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群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受到中共中央表彰的百名改革先锋人物中,有一位农民模样的75岁老人,他就是被誉为敢为人先的原山东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如果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方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那么寿光农民则是以勇气、勤劳和智慧改写了中国"菜篮子"发展的历史。当年,带领寿光农民发展蔬菜、建设市场、大  相似文献   

18.
“均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2006年在福建省邵武市的周源、上坪、高南、杨家墟4村,针对农户进行的半结构式访谈获取的资料,就"均山"的性质、意义、多样化实施模式等进行研究."均山"是将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初次公平分配给农户的过程,是农民追求平等权利的结果,也是建立林业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前提.研究显示:"均山"是一种受当地村民欢迎的产权分配方法,实行分户经营,是当地村民长期自愿的选择;资源数量和可控程度对"均山"目标实现程度和模式有重要影响;实行"均山"的村、组,出现了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科技是提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给国民"搞饭"、给农民"搞钱"、给农村"搞绿"的关键。"三农"问题是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农业发展的问题。在农业资源吃紧、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三农"的建设越来越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梅旭荣  相似文献   

20.
"混乱局面"逼出变革福建省顺昌县是"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杉木之乡",森林覆盖率高,集体林面积大.顺昌县集体林业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买卖集体青山行为十分普遍,形成了大片林地"归大户"的现象,有些大户还是非农主体,而真正需要林地的广大农民却得不到承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