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1L-肉毒碱特性肉毒碱有L、D两种旋光导构体,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是L-肉毒碱,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变质,也不与其他营养成分反应,与常用饲料剂没有拮抗作用。L-肉毒碱在哺乳动物脂肪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载体可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输送到膜内,促进β-脂肪酸氧化,减少氨基酸分解,吸引脂溶性维生素和钙、磷贮藏与维持游离COA,有效供给ATP,提高机体免疫力。2仔猪生产应用L-肉毒碱效果L-肉毒碱在动物体内是通过赖氨酸甲基化合成的,新生仔猪与断奶不久的幼龄仔猪可以自身合成L-肉毒碱,但无能力合成满足自身新陈代谢足够的需要量。因…  相似文献   

2.
1 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 发现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存在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2d至第5d,死胚率约占全部死胚数的15%: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第18d以后,约占全部死胚数50%。青海省大通县种鸡场鸡孵化多使用罗曼、京黄、伊莎褐等高孵化率种鸡,死胚多出现于第二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卵黄总免疫球蛋白Y(IgY)含量可以作为鸡胚健康状态的一种标志。本试验旨在研究孵化期卵黄总IgY动态变化与鸡胚生长发育规律。选取正常孵化的2、4、6、8、10、12、14、16、18、20、21日胚龄种蛋各20个,对胚蛋、胚体、心脏、肝脏、肌胃、肠道等进行分离和称重,构建鸡胚生长模型;采集卵黄并制备卵黄总IgY样品,使用鸡免疫球蛋白Y的ELISA试剂盒检测卵黄总IgY水平。结果表明:孵化期卵黄总IgY水平为47.928~1813.484μg,鸡胚健康状况良好;2~12日胚龄卵黄总IgY水平缓慢下降,12日胚龄后卵黄总IgY水平急剧下降,14~16日胚龄卵黄总IgY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卵黄IgY动态变化与鸡胚生长发育规律吻合;二次、三次、S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都能较好描述白来航鸡胚生长规律,3种曲线的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S模型的拟合度最高,达到0.998;胚体重、心脏重、肝脏重、肠道重和肌胃重随着胚龄的增大而增加,各器官在胚胎发育中期的相对生长强度大于后期,各个器官在孵化期生长发育存在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鸡胚的疾病不像许多动物的疾病那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典型的病理变化,而且鸡胚对许多不良因素更为敏感,疾病的发展也快,例如少量的曲霉菌孢子便可引起鸡胚的曲霉菌病,使它在几个小时内死亡。目前诊断鸡胚疾病的方法仍是剖检孵化期的淘汰鸡胚,因为它们的病变要比死亡后的一日龄雏鸡的病变更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鸡胚在孵化期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的3~5胚龄。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的18胚龄以后。第一高峰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死胚的15%,第二个高峰占50%左右。经验证明,对高孵化率的鸡群来说,鸡胚多死于第二高峰;而低孵化率的鸡群第一、二高峰期的死亡率大至相同。  相似文献   

6.
孵化在整个产业链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商品代鸡在孵化过程中出现各种原因的死胚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孵化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整个产业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而导致鸡死亡的病例越来越多,各方对商品鸡的死亡病例报道很多,而对于鸡胚因为缺乏维生素在孵化期死亡报道却较少见。本研究材料来源于山东某商品代鸡孵化场,该孵化场采用恒温孵化法进行孵化,每隔5d入孵一批鸡蛋,与孵化相关的各种制度、机器设备等均正常。在5月份连续四批鸡皆在孵化期的17d左右出现大批死亡,死亡率在20%以上,远远高出正常的死亡率,死亡鸡胚大多数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色绿光对鸡胚松果体发育以及褪黑激素合成的影响,为研究单色绿光影响鸡胚发育提供依据,选用120枚质量为(65±3)g的受精鸡胚,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绿光(波长560nm,光强15lx)和黑暗条件下孵化,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枚鸡胚,分别在E(胚龄)15、E18和E21取材,探索鸡胚孵化过程中单色绿光对松果体的发育以及褪黑激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孵化期间给予绿光照射,鸡胚质量增加11.19%~21.41%(P0.05);(2)单色绿光促进松果体小叶发育;(3)褪黑激素合成关键酶——乙酰基转移酶(AANAT)转录水平的表达随着胚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黑暗组E21时AANAT mRNA表达较E15和E18时显著高29.84%~47.06%(P0.05),但是E15与E18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绿光组中,E18 mRNA水平较E15 AANAT mRNA的表达显著高17.76%(P0.05),E21时较E15和E18时松果体中AANA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26.37%~48.81%(P0.05);并且单色绿光组高于黑暗组12.85%~15.95%(E18~E21,P0.05);(4)血浆褪黑激素含量随着胚龄的增加而升高,黑暗组E21褪黑激素含量为E15和E18的2.6和1.9倍,绿光组中E21为E15和E18的2.8和1.8倍;在E21和E18,绿光组鸡胚外周血褪黑激素水平高于黑暗组的13.13%和18.20%(P0.05),并且与外周血中生长激素水平极显著正相关(P0.001)。由此可知,在鸡胚孵化期间给予单色绿光刺激可促进松果体发育以及褪黑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进而促进生长激素水平,最终促进鸡胚发育。  相似文献   

8.
<正>鸡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和气温多变季节多发。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但多发生于雏鸡,特别是3~6周龄内的雏鸡最为易感。发病率一般在30%~69%之间,死亡率42%~75%,致死率可高达100%。随粪便污染蛋壳的E.coli可感染鸡胚,造成鸡胚在孵化期死亡。或者被感染的鸡胚虽可孵出雏鸡,但在第1周内即死于脐炎或以卵黄感染而引起生长缓慢。一般情况下,养殖场的大肠  相似文献   

9.
邓留坤 《山东家禽》2013,(12):46-49
通过向孵化期胚蛋内注射外源性营养物质,达到早期给养,促进鸡胚生长发育的目的。本文从胚蛋注射的理论依据、注射方法、注射效果等方面对家禽通过胚蛋注射早期给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孵化期间鸡胚内水分、脂肪及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孵化期间鸡胚水分、脂肪、胆固醇的代谢规律,试验采集广西黄鸡种蛋,在第0(入孵前),3,6,9,12,15,18,21天,测定各胚龄卵白、卵黄和胚胎中水分、卵黄和胚胎中粗脂肪及卵黄中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卵黄水分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卵白水分"下降-持平-升高"的变化趋势;胚胎水分在6~21 d逐渐降低;而胆固醇含量第0天最高,第6,21天时相对较低。说明鸡胚卵黄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而脂肪含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1):12-15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鸡种蛋在孵化期间外部品质和胚胎发育的差异性,以白羽鸡、红标鸡和温氏麻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分析不同孵化期(9、12、15、18、20胚龄)蛋外部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白羽鸡蛋孵化初始(0 d)蛋重明显高于红标鸡和温氏麻鸡,但蛋形指数显著低于红标鸡(P0.05),极显著低于温氏麻鸡(P0.01),红标鸡的蛋形指数显著低于温氏麻鸡(P0.05)。在发育进程上,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孵化9~12 d时温氏麻鸡胚重显著高于红标鸡和白羽鸡(P0.05);在孵化15~20 d期间白羽鸡的生长速度加快,显著高于红标鸡和温氏麻鸡(P0.05)。并且不同性别鸡胚在相同孵化期发育存在差异,雄性比雌雄发育稍快,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孵化的前15d,温氏麻鸡的失重率显著高于白羽鸡和红标鸡;而在孵化18 d后,红标鸡的失重率显著高于白羽鸡(P0.05)。此外,孵化过程中蛋壳厚度逐渐降低,不同孵化期蛋壳厚度的减少程度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内,白羽鸡和温氏麻鸡在孵化9~12 d和15~20 d蛋壳厚度变化不大,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孵化15~20 d的蛋壳厚度显著低于9~12 d的蛋壳厚度(P0.05)。研究表明,温氏麻鸡胚胎早期发育速度较快,而红标鸡在胚胎发育后期有追赶趋势,且3个品种种蛋在孵化后期蛋外部品质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这里介绍了一种观察鸡胚发育的技术。用这种技术可从开孵到孵化之第19天都能清楚地看到鸡胚的发育情况,并且不存在孵化头3天内鸡胚死亡率高的缺点,而此一缺点在采用非蛋内培养法时是很常见的。本法简便可靠,并且便于利用实验室现成器材。方法是将鸡胚放在密封的干燥器内进行培育,并为胚胎提供一个人工控制的不变环境,使12只鸡胚处于同一条件下同步发育。因之,在整个孵化期都很便于对鸡胚进行观察,并可为鸡胚畸形发育研究提供一个极好的标本,或可作为鸡胚器官发生发育中解剖学变化的教学示范。  相似文献   

13.
孵化的成功与翻蛋的4个重要方面密不可分:种蛋储存期的翻蛋、孵化期间关键阶段的翻蛋、孵化期间的翻蛋频率和翻蛋角度。这第4个方面和此系列介绍的最后一篇文章将关注孵化期间翻蛋的角度和频率对预防鸡胚胎位不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敬  隋茁  罗洪信 《猪业科学》2001,18(2):21-22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无论是高孵化率鸡群,还是低孵化率鸡群。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应明显存在两个胚胎死 亡高峰。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2~4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19~21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 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 二个死亡高峰期(19~21d胚龄),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中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期处于鸡胚胎迅速发育及鸡胚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各种胎膜相继 形成期间,从某一角度看,这期间死亡原因多数是与种蛋内部品质有关,是遗传因素与饲养 管理因素各自或共同造成鸡胚死亡。第二死亡高峰期是处于鸡胚从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关键时期,是一个重大的生理转折期,这时鸡胚需氧量大增,胚胎自体产热急剧增加,这时 鸡胚也易感传染病,对孵化条件要求更严格,将有一部分弱胚无法顺利破壳而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孵化期的温度、湿度、转蛋、通风换气等外部条件对第二个死亡高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向孵化期胚蛋内注射外源性营养物质,可以达到早期给养,促进鸡胚生长发育的目的。文章从胚蛋注射的理论依据、注射方法、注射效果等方面对家禽通过胚蛋注射早期给养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6.
鸡胚在孵化期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的3-5胚龄。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的18胚龄以后。第一高峰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死胚的15%,第二个高峰占50%左右。经验证明,对高孵化率的鸡群来说,鸡胚多死于第二高峰;而低孵化率的鸡群第一、二高峰期的死亡率大至相同。  相似文献   

17.
种蛋孵化期间各组分的水分变化及鸡胚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孵化期间 ,种蛋中蛋黄和蛋清的含水量变化呈互补性 ,即蛋黄含水多时 ,蛋清含水少 ;蛋黄含水少时 ,蛋清含水多 ,且入孵前蛋黄含水量与出壳时剩余蛋黄的含水量无显著差别 ,而鸡胚的含水量是逐渐减少的。鸡胚的生长在 9日龄前缓慢、9日龄以后快速 ,且胚胎的重量与孵化时间的关系呈指数式回归。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类维生素物质,动物体自身能合成,是肌肉组织的组成成分之一,为配制怀孕后期和哺乳期母猪特效日粮所需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叫做肉毒碱(更准确地应表述为L-肉毒碱,因为存在异构体),业已证明,肉毒碱在人类医学和体育运动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它就已是一种营养补充剂。此后,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来评价肉毒碱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低初生重仔猪与其他仔猪相比,骨骼肌纤维总数低,会影响其瘦肉率、胴体质量及肉质等。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初生重仔猪在补充L-肉毒碱后对其肌纤维形成、肌肉生长和机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低初生重(LW≤1.16kg)仔猪和中等初生重(MDW1.16~1.38kg)仔猪共48头。从7日龄开始到28日龄试验结束,L-肉毒碱组(n=25)仔猪每天灌服肉毒碱水溶液(400mg肉毒碱溶于1mL水),对照组灌服1mL水。结果显示,L-肉毒碱组仔猪肾周脂肪和肌间脂肪沉积较对照组少,仔猪(STN)肌肉中肉毒碱(特别是酯化肉毒碱)含量接近对照组的两倍(P0.001),同时,乳酸脱氢酶和柠檬酸脱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P=0.12)。L-肉毒碱LW组仔猪肌纤维增加了13%(P=0.02),但MDW组差异不显著。此外,补充L-肉毒碱LW组仔猪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4倍,且该组仔猪STN肌肉DNA/蛋白比(P=0.02)较对照组高。然而补充L-肉毒碱的仔猪STN肌肉的发育不及对照组完全,表明L-肉毒碱不改变肌纤维大小、肌酸激酶活性和蛋白浓度。结果表明通过强化脂肪酸氧化能使能量平衡。因此,L-肉毒碱能刺激肌源性增生,提高LW组仔猪肌纤维数目,进而弱化LW仔猪低初生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低初生重仔猪与其它仔猪相比,其骨骼肌纤维总数低,这会影响其瘦肉率、胴体质量及肉质等。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初生重仔猪在补充L-肉毒碱后对其肌纤维形成,肌肉生长和机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低初生重(LW≤1.16kg)仔猪和中等(MDW1.16kg~1.38kg)初生重仔猪共计48头。从7日龄开始到28日龄试验结束,L-肉毒碱组(n=25)仔猪每天灌服的肉毒碱水溶液(400mg肉毒碱溶于1mL水),对照组灌服1mL水。肉毒碱组仔猪肾周脂肪(P=0.1)和肌间脂肪(P=0.13)沉积较对照组少,仔猪STN肌肉中肉毒碱(特别是酯化肉毒碱)含量接近对照组的两倍(P0.001)。同时,L-肉毒碱组仔猪STN肌肉中乳酸脱氢酶和柠檬酸脱氢酶活性较对照组而言有降低的趋势(P=0.12)。L-肉毒碱LW组仔猪肌纤维增加了13%(P=0.02),但MDW组差异不显著。此外,补充L-肉毒碱LW组仔猪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4倍,且该组仔猪STN肌肉DNA∶蛋白比(P=0.02)较对照组高。然而补充L-肉毒碱的仔猪STN肌肉的发育不及对照组完全,这表明L-肉毒碱不改变肌纤维大小、肌酸激酶活性和蛋白浓度。结果表明通过强化脂肪酸氧化能使能量平衡。因此,L-肉毒碱能刺激肌源性增生,提高LW组仔猪肌纤维数目,进而弱化LW仔猪低初生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